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创设更广阔的空间

2019-10-08 07:09王云峰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建构核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首都师范大学王云峰教授认为,这一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与表述,明确强调了素养的整体性和建构性特征,也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统编本教材即将在全国投入使用的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如何整合语文学习内容,将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转移到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与提升的这个大目标上来?4月15日-17日,首届中国基础教育“新教学”(小学、初中语文专场)观摩研讨活动在江苏常州举办。活动聚焦“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课程教学理念,从学术理论层面、新课程改革方向、一线名师课堂实践等方面,充分展示了以“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为特色的教学范例,探索基于统编教材的语文“新教学”,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提供了有效的范式。

本期,王云峰教授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对“大情境、大单元、大任务”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了深入解读。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服务中心载晓娥老师围绕“大情境、大单元、大任务”三个关键词,结合低年级统编语文教材的大单元设计和实践,分析了“新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案。江苏省常州市兰陵小学蒋晓茹,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研究所王爱华,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李娟三位老师则分别选择识字、阅读、拼音三个典型单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指向语文素养的可落地可操作的教学方式。希望这些探索与实践能给一线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着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框架的提出和学科核心素养结构的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课程目标进一步聚焦到人的培养上来。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效发挥学科育人的基本功能,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素养,成为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大家都在深入探讨的问题。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是近20年来语文课程改革一直坚持的基本理念。无论是2001年颁布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20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抑或是2011年修订实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语文课程改革的这一基本理念及其相关表述,都明确地放在“课程理念”最突出的位置。2017年,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形成机制的解释更加明确。为了更好地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重塑了语文课程的组织结构,提出以“语文学习任务群”为课程的基本组织单位,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能否探索出一种新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突破长期以来习惯的以单篇课文为基本单位,按照知识点、训练點将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分头设计的思路;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大学习单元,用具有整体性的语文学习任务来引领学生进入积极的语言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来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们用自己的实践给出了答案:新课程需要新教学,新课程也能创造新教学。“大情境、大单元、大任务”就是这种“新教学”的基本特征。他们追求构建“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探索用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来实现学校课程育人的理想目标。

2019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江苏常州举办的“新教学”交流活动,现场聆听了十二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分享,并观摩了部分现场教学。回京之后,又认真研读了他们编写的教师教学指南。我个人以为,这样的探索体现了以素养为本的语文教学改革基本理念,融汇了近年来相关实践探索的共同追求和基本特征,反映了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在此基础上展开更广泛深入的探索实践。

一、整合学习内容是素养为本教学的必然要求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这一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与表述,明确强调了素养的整体性和建构性特征。

2017年版课标在解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时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同时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这段论述明确解释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和建构性特征,提示我们: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完整地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目标,整合学习内容的设计,站在学生素养培养的高度,突破过去以知识技能为中心、以单篇课文为基本教学单位的教学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其言语经验,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发展提升思维,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化的精华,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发展审美能力、提升审美品质。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建构核心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建构游戏玩不够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