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10-12 22:18梁兰兰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初中音乐培养策略

梁兰兰

摘要: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速发展,现代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初中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托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感受、鑒赏、体验音乐的能力。基于此,我们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坚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打破传统墨守成规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音乐在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它既是对大众艺术的彰显,也是对内在性格的诠释,因此音乐所具有的多元属性,使之在社会发展中生生不息。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以美育人、以文育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强调了“增强美育熏陶”“增强文化理解”的要义。由此可见,美育在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比重,更承载着全面育人的重要使命,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音乐这门课程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大有裨益的作用,第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悟力的提升。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培养审美思维、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音乐作品中包含了的意境一方面与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另一方面还倾注了创作者的浓厚的情感[1]。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积极指导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提升。第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2]。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以美育人、以文育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另外还有助于提高其道德修养,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审美熏陶,显著提升其道德素养,使他们的心灵和情感获得升华,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增进对美好事物的认识,感知日常生活中所隐藏的美,促进自身品德和良好修养的发展。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音乐教学情境,深化音乐情感体验

“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为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结合教材文本,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作品所描绘的环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播,入情于景,情景交融,在脑海中构建生动的画面,感知音乐作品内涵所带来的冲击感,达到唤醒审美意识的目的。

我们以《春江花月夜》为例,作为一首琵琶独奏曲,琵琶的演奏细腻而生动,这首曲子虽然未带有歌词,但意境深远,乐音悠长。为了让学生感受其中作品内涵的美,教师在新课伊始,首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轮皎月正缓缓升起,一叶小舟在江面荡漾,柳树风姿倒映河面水波涟漪,花影在两岸摇曳,此时此刻坐在船上的我们正在欣赏这番美景”。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知音乐魅力,激发学生审美意识,深化对作者情感的认同和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视频,生动、形象的将作品中所描绘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他们主动投入到音乐情境中,多角度的感受音乐的美感,分析作品,培养其独特的审美观点,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二)培养良好聆听习惯,积累音乐欣赏经验

要想让音乐浸润学生的心田,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聆听习惯,清空心灵,放在杂念,细细品味音乐中的美,感受音符跳跃中所蕴含的美,通过反复地聆听,积累音乐欣赏经验,促进欣赏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培养学生聆听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习惯在帮助学生积累音乐作品经验,提高其审美能力方面发挥大有裨益的作用[3]。

我们以《婚礼进行曲》为例,为让学生对这首曲子有整体认识,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视频,初步感知这首曲子,其次,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幸福婚礼现场的照片,同时并配上《婚礼进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幸福感,并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通过从聆听人手,有了聆听作铺垫,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再为学生展示歌曲背景、作者介绍、区分介绍等详细的歌曲信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歌。 在这过程中,教师可对比《婚礼进行曲》与《葬礼进行曲》,让学生分析两首曲子的相同处和不同之处,在比较中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实现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引导大胆发挥想象,强化学生音乐审美

教师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中,还要同步优化教学设计与实施,鼓励学生在音乐中寻求个性,在个性中感知音乐表达。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其音乐感知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从而具备了更优质的启迪空间,借助大胆而新颖的音乐想象力,突破传统音乐教育的局限性,为审美能力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例如,《渔舟唱晚》属于扬琴与箫的重奏曲,音乐表现层次分明,主题富有情趣,乐曲中灵活运用了五声音阶的回旋,赋予了该曲更深邃和悠扬的风格。通过音乐旋律的层层下落,这种婉约秀丽的“唱晚”之趣得到了刻画,极大地提升了音乐的感染力与情感传递,仿佛置身于音乐的优美意境之中。此外,晨钟暮鼓的悠远和欸乃归舟的惬意,不仅赋予了学生以情感,更启发着学生的思维与遐想,通过音乐旋律的诱导提升想象空间,将审美与想象充分地融合,真正让学生通过音乐旋律实现情感交流互动,让这种美术“留白”成为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灵魂所在。

(四)重点加强情感交流,强化学生音乐审美

要想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关键在于用心体会,学生根据听觉感受,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脑海中形成艺术形象,与音乐创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基于此,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作者和文本的情感交流,强化其音乐审美能力。

如,教师在《鼓乐》的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学情,采用提问、思考、 想象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与作者的情感交流,教师可提出“什么是鼓乐?”,同学们你们知道《鼓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样的?他们所演奏的节奏是否相同?通过提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去寻找答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翻阅文本知晓鼓乐是指以吹、打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的概称,在了解《鼓乐》的自由、即兴特点。在教学中,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同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美,还可充分利用动态结合的视频结合方式,全方位的彰显鼓乐的艺术美,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感悟歌曲正确表达的情感,促进学生的音乐品味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之所以被称为艺术,表明其并非属于一种技能,更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之美。事实上,人的审美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经过漫长的培养与熏陶,逐步建立独特的审美感知。对于中学生而言,在音乐的理解上已初现雏形,更需要加强认知启迪与情感引导,通过音乐审美能力的构建,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曼.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黄河之声,2016(05):69.

[2]霍宜彬.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J].亚太教育,2019(11):87-88.

[3]沈桂云.浅谈初中音乐的教学艺术[J].黄河之声,2019(22):94.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初中音乐培养策略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