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一幅润物无声的育人画卷

2019-10-14 05:36黄开举
中国教育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竹山民生办学

黄开举

当曙光将天际慢慢染红,当薄雾从晨读者发梢滑过,当清晨第一辆校车从城区驶入竹山一中校门口,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秀美的长轴画卷:一栋栋灰墙蓝瓦的建筑,一畦畦青翠欲滴的草坪,一片片绿荫如盖的树林……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会为建设者依山就势的完美建造所陶醉,不得不为这布局合理、高端大气、整洁靓丽的新一中所惊叹!

人们也许会问,一个资金匮乏的国家级贫困县,在短短的几年间,竟然投资3亿元建造了拥有现代化教学楼、公寓楼、体育场及各类设施一流的县第一高中,这需要何等的胆识与气魄。网民清哲木做出了这样的解读: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一个财力薄弱的贫困县,能够建起媲美发达地区的校舍,让学生享受优厚的硬件“教育福利”,这真实地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办人民满意教育和人民群众尊师重教的博大情怀。

高瞻远瞩,创新思路建设新一中

决策需要科学,需要缜密,更需要勇气。一个正确的超前决策,能释放出神奇的能量,能创造出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县委、县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的话充满深情。“发展民生事业千头万绪,而教育则是民生中的民生、基础中的基础。我们做好县一中的迁建项目,既突出了民生建设的重点,也顺应了社会、学校、家長和孩子们的共同期盼。”县长龚举海的一席肺腑之言,同样表达了县委、县政府的民生情怀。2011年1月5日,县委、县政府大胆而果断地提出:倾全县之力,多方筹措资金,整体搬迁竹山一中,并将其列入全县“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和纳入省级示范高中创建的工作日程,以此推动全县教育发展,满足全县人民对高中优质教育的需求。

为破解资金难题,县委、县政府创新思路,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民生领域,用市场机制破解资金投入瓶颈;优化环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生建设,让民营资本跑步进入民生领域,使之成为推动民生事业快速发展的活水之源。2012年8月14日,竹山一中迁建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很快就吸引了多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竞争。当年11月,竹山新一中在潘口乡柿湾正式开工建设。县委书记佘立柱、县长龚举海多次深入施工一线排忧解难,鼓舞士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方孝春靠前指挥,身先士卒;潘口乡党政干部日夜奔波在征地拆迁一线,当地群众为腾地拆房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县教育局成立施工监督小组,坐镇监督和指导。

2014年4月28日,县一中整体搬入新校园,成为了拥有现代化教学楼、公寓楼、体育场及各类设施一流的县第一高中。

与时俱进,创新办学理念促发展

创新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如何创新办学理念,引领一中跨越发展,是摆在校委会一班人面前的头等大事。

“县一中要以新校区启用为新的起点,努力把学校办成‘理念先进、质量一流、底蕴丰厚、颇具影响的鄂西北名校。”县委书记佘立柱的殷切希望,为竹山一中创新办学理念指明了方向。在多方听取意见、广泛讨论、高度提炼后,学校确立“以人为本,立德修身,知行合一,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办学理念为统领,确立了“争创一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引导师生践行“明理笃学,自强不息”的校训、“诚信友善,合作进取”的校风、“敬业乐教,以身示范”的教风、“尊师乐学,励志有为”的学风。确定了校歌、校徽,出版了《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大讨论》论文集,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积淀校园厚重文化。

在新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他们制订了《竹山一中十二五发展规划》《竹山一中创建省级示范学校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方向和目标,理清了办学思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立足校本培训,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努力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大力推行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法治校、民主治校,完善《竹山一中章程》;推进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作用。强化教育科研,服务支持教育教学。坚持德育为首,健全德育工作组织机构,稳定德育工作队伍,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改革提质量

为实现“新一中、新起点、新跨越”的目标,该校借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采取“走出去取经,请进来示导”的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争创省级示范高中。

学校积极尝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绿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三学”为主线,学生“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向小组同学请教,“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通过“群学”解决,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调“我要学”;变依赖学习为独立学习,强调“我能学”;变机械学习为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强调认识能力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强调“我会学”;变个体学习为交流学习,强调合作、对话和交流;变接受学习为体验学习,强调亲自参与和直接获取;变盲从学习为独特学习,强调个性化、差异性和创新性。

课堂上,教师将能力不同、特长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互相学习中承担相应的职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们争先恐后展示学习成果,大胆质疑,在相互争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绿色·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迅速成长,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绿色·高效”课堂彰显了师生优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法为主线”的新教育观,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内强素质,创新管理机制促跨越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是任何一个集体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党总支保障监督和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体制;建设教职工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设置适应学校实际的管理模式,真正实施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把强化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管理放在首位,通过系统理论培训提升干部政治理论素养;通过业绩考核评聘干部,激发队伍活力;实行作风建设公开承诺制,规范干部管理行为;实施中层干部教育管理、教学工作双肩挑,以身示范。

精心打造教职工队伍,实行教师聘任制,按编制标准与学科要求配置教师。着力“四个狠抓”: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岗位责任意识;狠抓师功师能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狠抓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狠抓教辅后勤人员素质的提高,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年级—班级—家庭—社会”一体化的育人网络。开展文明系列评选促进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上台阶,丰富活动内容,发掘活动内涵,活化活动形式,使德育渗透、文明创建、文明系列评选具有鲜明的一中特色;抓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团委、学生会、寝管会、矛盾排查小组等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抓学生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提升学生干部的品德素养和工作能力;建立健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保障制度,为学生自主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堵河潺潺的流水声与校园琅琅的读书声交相呼应。这声音,必将伴随着实施“十星高地·秦巴强县”战略铿锵有力的建设步伐,再一次奏响竹山县“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和谐跨越发展的时代强音。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竹山民生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谈吴组缃《菉竹山房》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竹山粉葛”市场遇冷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民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