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心里健康教育,走特色德育之路

2019-10-14 05:36于书全
中国教育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心育师生心理

于书全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学生习惯养成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自信心不强,理想意识较为淡薄,家庭教育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欲望较为强烈,发展潜力较大,可塑性较强,个性发展尚有很大空间。从学校德育工作而言,存在着教育低效、管理疲软的状态。那么,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面对高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期,面對德育软弱的状态,究竟如何通过恰切的教育,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学校一直以来不断思考并着力突破的课题。在多年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我们初步形成了以心理教育为突破点的学校发展思路。

我校心理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工作,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难的路程。2008年,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展了师生的心理咨询工作。2010年,学校扩展了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把心理咨询确定为心理教育,这就使得心理教育工作从被动的等待,变成了主动的出击;从问题咨询,扩展到潜能的开发、优秀生的培养,实现了心理教育工作的第一次质的飞跃。2013年,学校又将心理教育深化为心理教育的“三个融合”,即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学校教学的融合,确定了建设心理教育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这就将心理教育工作置于学校办学的指导地位,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同时,学校借助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构建学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体系的研究”课题的东风,进行了规范、科学、深入的心理教育实践研究,形成了“以心育心”,“硬化”德育、优化智育的学校心理教育“三融合”育人体系,并取得了大量以资借鉴的成果。

一、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相融合:建设高品位的心育文化

学校构建了高品位的心育文化,简称为“心文化”,它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

(一)“心文化”的整体设计

学校首先进行了“心文化”的整体设计。学校确定了“让每一个生命日日新”的办学宗旨、“以心育心、以博启智、以雅塑格”的办学理念、“生态十中、博雅十中、人文十中”的办学目标、“进行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学校教学三个融合”的办学方针、“文以化人”的校训、“心心向荣”的校风、“循循善诱”的教风、以及“孜孜以求”的学风。我们还遵循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开展了师生幸福工程,建设了教职工健身中心、师生心理教育中心和生命主题馆,让积极的精神文化渗透到师生幸福的心田。

(二)文化柱的为人为学之道

校园文化柱以“仁、义、礼、智、信、学、问、思、辨、行”为主题,将古籍中的内涵名言、名句镌刻其上,又置以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符号,书写形式运用不同的书体,让庄严的文化柱静默伫立,悠悠诉说千年文化精髓。

(三)文化石的心智启迪

装点校园的28块文化石,镌刻了由十中人撷取的一句句启迪人生的文字。它像一本厚重的大书,启迪着十中人的心智,陶冶着十中人的情怀,亮点了十中人的德育智慧。它是具有“心文化”的德育课程,体现了学校丰厚的德育文化内涵。

(四)柿子园的收获意蕴

学校的柿子园里,柿树形态优美,枝繁叶茂,冠覆如盖,果实似火。徜徉柿子园,魅物心醉,踏石而行,曲径通幽。虬枝多姿,树影摇曳,体会物我两忘之情;华枝春满,硕果累累,感悟万物收获之意。初冬奄至,柿子树上挂满祝福语,寄下希望与慰藉,给人以无尽的温暖和情谊。

(五)银杏林的“心路”启迪

校园银杏林“心路”上,点缀北斗七星的骨架,环绕心形的交织小道,每条道路均以心理学家命名。中间文曲星座设置师生手膜,取其“心心相印”寓意,暗合“以心育心”思想,昭示十中人着力于师生人格上的培育。

(六)文化长廊的育人馨香

“校园文化长廊”上,直栏横槛,石臂悬梁,藤蔓植物攀援其上,教师寄语镌刻其中。似树荫翳翳的凉亭,如书香透溢的古道,自然和人文相结合,师情与生情相交融。徜徉其中,不闻车马粼粼的喧嚣,只见恩师温暖的教诲。一步一景,一步一得;步步有景,景景寓情。这是“以心育心”办学理念的集中显现,是“文以化人”的物化载体,更是引领师生“崇真向善尚美”的文化风尚。

(七)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

学校定期开展持续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并将之作为长期坚持的动态评比项目,在每个学期连续开展。经过评比,使每个班级文化主题突出,文化氛围浓厚,教室布置高雅得体,为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增加了很多乐趣,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心理教育与学校管理相融合:建设高品格的心育管理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流出来,才会流入心灵的深处。教育要以教师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去呼唤学生的感恩心、自信心、进取心。教育管理要唤醒师生内在的动力,实现师生的自我觉知、自我管理、自我创新。因此,学校全面推行激励性心育管理。

(一)“十星评比”

学校实施“十星评比”制度。“十星评比”就是学校根据学生多元发展的不同侧面,每月评选出遵规守纪星、助人为乐星、好学上进星、感恩行孝星、本真阳光星、知礼明礼星、节能环保星、谦让豁达星、管理担当星、团结合作星等“十星”。其目的在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引导学生自知、自信;学会自尊、自爱、自律、自强,自新;激励学生向善、向美、向上;激发学生良性潜能,为终身发展奠定做人处事的基础。

(二)《成长的足迹》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学校编辑了《成长的足迹》一书,引领学生每天反审自己的行迹,做到自我觉知、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成长的足迹》包括“今天的收获”“今天的遗憾”“明天的打算”“心情的日志”“同伴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家长眼中的我”“假期备忘录”“我的光辉岁月”等栏目,这些栏目具体而又细致。学生在《成长的足迹》中,写下每天成长的收获和不足,不仅起到了“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的内省作用,也起到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促进作用。班主任通过《成长的足迹》,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积极关注和批阅,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习惯。有的班主任还积极参与到书写《成长的足迹》中来,师生互相交流,在融合中共同成长。

(三)心理教育研究会

学校成立了心理教育研究会,开展心理教育中心的工作。如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学生心理档案建设、“高三塑优”、心理剧、心理学社、心理课程建设、家长学校、心理教育研究会等工作。

(四)心灵导师

学校实行心灵导师制度。全校26个班级,每班设置一名心灵导师。心灵导师在班级的任课教师当中產生,这些导师都是学校心理教育研究会成员,其中不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灵导师的基本任务是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工作,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进行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利用心理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潜能开发以及学习指导。

(五)解忧信箱

学校设置解忧信箱,学生可以将不愿公开与人道说的苦恼和无法自我排解的问题,以书信的方式写下来,投到“解忧信箱”之中。每周会有资深心理教师为其解惑排忧。来信要用化名,解忧教师会以“吴悠”的名义回信。这样,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可以在互不知晓对方的情况下得到解决。

(六)三级预警

学校利用心理综合测评、班主任和心灵导师沟通了解的方式,筛选并确定心理问题学生,并对其进行分类,进行心理问题学生“轻度、中度、重度”三级管理,制定大连开发区十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三级(蓝色、黄色、红色)预警制度,并对各类预警学生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化解学生的心理危机。

三、心理教育与学校教学相融合:建设高品质的心育课程

学校构建了高品质的心育课堂。高品质心育课堂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是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是否注重运用心理教育技术与手段;三是是否呈现出高品质课堂的特点,即高尚、本真、丰厚、灵动。

(一)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坚持务实有效的原则,不作秀,不搞花架子,一切以学生的学习质量、健康快乐成长为宗旨。我们不只看学生是否积极回答了问题、是否在合作交流、是否大胆展示成果,我们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包括意识的主体性———“是否想学”;态度的主体性———“是否愿学”;思维的主体性———“是否真学”;行为的主体性———“是否能学”。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好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科学思维”的课堂。

(二)以“心”育“心”:活化课堂的心育策略

课堂教学中,我们选择了认知心理学理论、行为心理学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以及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和教育学相关理论作为教学的指导性原则,进行认知智力观、情绪智力观和知识智力观的“三观教育”,构建“情知课堂”。

(三)以文“化”人:彰显课堂的高品质特点

1.高尚

指教育立意与育人境界的高尚。这就需要教师以至真至爱的人文情怀,关照课程的文化价值,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课程所赋予的精神力量以及教师给予的尊重、关怀、鼓舞和启迪。这份至真至爱可以在师生身上共同发生作用———学生在爱的呵护下悄悄成长,教师在爱的奉献中默默成长。这份至真至爱要发自内心,现于言表,辅以智慧。

2.本真

指教学本质内涵与教学活动机制的本真。课堂教学的活动机制是教师与学生及课程三者交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教师基于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进行过程调控,学生基于课程内容和教师调控进行主动认知,课程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所共同理解,并形成文化,作用于师生。

3.丰厚

指课程目标、课程资源以及学习过程的丰厚。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要通过对知识内涵的深刻理解达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发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形成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4.灵动

指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灵动。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要经历在一个具体情境下对学习对象进行“觉悟”与“实践”的过程。为学生所理解的课程知识,不是以一种“冰冷”的“晶体”形态进入学生的头脑,而是要学生通过对结构化的知识进行解构、建构和重构的“火热”处理,最终形成活生生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要把静态的课程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经历发现、思考、探索、创造的完整而丰满的学习过程。

学校着手建设学科百个心育特色课程,逐渐形成了“三三五”校本课程建设体系。简而言之,即课程建设的认知智力观、情绪智力观、知识智力观之“三观教育”奠基;课程建设的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之“三个育人”着眼;课程建设的抓住小现象、设立小专题、开展小讨论、总结小策略、形成小案例之“五小程序”落脚。同时,还形成了心育国家课程、心育体验课程、心育理解课程、心育拓展课程体系。

总之,学校在心理教育建设中形成了“三个融合”的体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校多次被邀请在区、市、省,乃至国家相关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我们曾召开过全国心理学大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进行了多次相关报道;学校的心理教育成果曾辐射到市内外50多所学校。2013年,学校荣获了“大连市心理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和辽宁省“科研兴校百强校”称号;2014年,教学成果“以心育心:开拓学校心理教育特色发展之路”获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入围参评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国家成果奖提名;2015年,学校荣获“辽宁省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和“大连市心理教育特色高中”称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育是振兴国家民族的百年大计,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是心理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心育心”“硬化”德育、优化智育的学校心理教育“三融合”育人体系,必将全面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心育师生心理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心理小测试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