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

2019-10-14 21:30邵丽娟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探究能力创设情境

邵丽娟

摘 要: 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引发内需:确目标、创情境,定问题、设任务,历过程、重调整,定评价、促优化。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还需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探究活动;创设情境;探究能力

一、确目标, 创情境

对于设置合适的数学教学情境尤为关键, 在实际教学中要具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可行性, 就是确定数学探究活动可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层次性,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 (智力水平、知识储备、认知结构) ,让每位参与数学研究的学生都有收获。探究性,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教学, 作为教师对于探究教学要有所选择。问题性,也就是设立的问题要有一定坡度和开放性。可以从明确问题情境中承载的数学问题、寻求问题情境创设的最佳切入点关键点、根据学生特点明确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入手。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结合学校修草坪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学校为了绿化美化校园,在校内修一个长2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的草坪,为了预算资金,需先计算一下这个草坪面积有多少。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学校计算这个草坪的面积吗?现实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极大地诱发了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动机,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二、定问题, 设任务

可以围绕一个主要的数学核心问题去设计若干个相关联的问题串,以此为抓手推动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主要注重思维方向的引导,至少告诉他往哪个方向走。活动任务的设计应是这样的:从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出发,规划出过渡性目标,然后根据过渡性目标设计出活动任务序列。教师在从目标到任务的设计过程中逐渐理清终点学习目标及相应的活动任务,然后加以描述。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

任务1.画量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内角和

问题1:现在,请你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量一量,算一算,你画的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问题2:这几位同学量出内角后,算出的内角和分别是180°,179°,181°,你们量出来是几度呢?

问题3:尽管我们量出来的内角和可能不一样,但非常接近,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任务2.其他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问题1:除了画、量的方法,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位同学还想到了什么方法?

问题2:我们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看一看,拼成了一个什么角?

问题:通过画量、剪拼,量的时候有误差。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其内角和都是180度。

三、历过程, 重调整

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是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亲历数学概念、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產生、提炼、创造和应用的过程。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注意: (1)学生要有自主的活动空间,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悟到方法,发现规律,或者产生新的问题。(2)数学探究要有足够的时间,教师要把握好契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 消除学生胆怯和依赖的心理。(3)课堂探究活动组织形式,自主探究是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学生个体对探究对象所进行的独立思考和探究,教师在一些较为基础或简单的数学知识探究中完成一定的探究任务。合作探究往往是其独立探究后依旧未能很好地解决时所采取的一种探究方式。引导探究是指在合作探究结束后又无结果或定论之时,教师在学生探究无力或无结果时引导学生探究,往往能够令学生获得灵感或继续探究的准确方向。(4)优化探究活动小组成员,组建探究小组时,体现“优势互补,自主参与”的原则。在小组分工中,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特点等进行考量,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分组,分配各自的任务。

四、定评价,促优化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过去单一性的评价,应该逐步向发展性评价转化,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的差异性等,建立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形式,从甄别选拔走向激发学生兴趣,主要有图画式、觅优式、激励式。评价内容:从狭窄片面走向全面综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各有特色。评价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主要以自己、同学、老师为主体。评价语言: 要求以赏析为主,力争做到多给学生一些自我评价、赏识评价、情感评价、过程评价。

(1)关注学生数学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示。从学生能否主动从给定数学情境中发现、寻找或提出问题,学生能否尝试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否能与探究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来探究问题,学生是否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回答与发表看法等。

(2)关注学生数学素养之间的差异,在探究活动中,要使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不能用探究能力强的学生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学生,要看到学生自身探究能力的变化,避免用完全否定的话语评价学生,要让学生有继续思考问题、参与探究的兴趣。

(3)构建数学探究活动学生评价表,在评价表中,不仅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还包括学生完成成果的评价。在日常数学探究活动中采用评价表,可以在学生探究兴趣情况、积极思考、克服困难、完成小组探究任务情况、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细化。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探宄学习与课堂教学[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谭帮焕.国内探究教学研宄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

[3] 张家军,靳玉乐.课堂探宄教学:策略及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5):29-30.

[4] 辛继湘.让探宄教学神形兼备[J].中国教育学刊,2005(1):34-35.

[5] 范文贵,姚艳伟.数学探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 版),2008(4):53.

[6] 马金林.小学数学探宄教学研宄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案例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1:24.

[7] 徐学福.探究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9-55.

[8] 张家军,靳玉乐.课堂探宄教学:策略及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5):27-28

[9] 宁连华.数学探究学习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2-187,194-203.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探究能力创设情境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