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路径新探

2019-10-14 06:50赵帅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实践路径新时代

赵帅

摘 要:文化是国家之血脉、民族之灵魂,人民之精神家园,具有价值引领和精神滋养的强大力量。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来临之际,我们要抓住文化建设主动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飞跃发展,实现文化发展软实力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筑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创新

1.注重于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要条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中最根本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要求我们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前提,用坚持实干的决心面向现代化、用更开阔的胸怀面向世界、用更有远见的眼光面向未来,兼收并蓄。习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文化建设必须坚守中华文化主體性,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五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经过不断地发展和沉淀,已经磨砺出具有深厚底蕴和精神的中华文化,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弘扬中华文化,要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价值底蕴,促使中华传统文实现创造性发展。

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作为文化建议的核心要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面临国内社会转型和国际形势复杂的当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就成了社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思考的是在新时代如何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一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统领性地位,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二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到入脑、入心,做到全民、全面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神聚力助力社会建设的作用;三是把意识形态教育自觉融入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自媒体,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等传播形式;四是强调党管媒体,用先进的思想去占领网络阵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已经转移至互联网领域。党管媒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阵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提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

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是党团结带领着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它规定了我国文化的根本性质、基本特征,也指明了目标。随时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党的十九大对在党的十五大中制订的文化建设纲领做出了适当调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民族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1]新的文化纲领相比较前一纲领更加突出强调了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积淀”“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立场”“坚守中华民族的主体性”,丧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中国文化建设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土之木,最终会功亏一篑。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创新

1.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持续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恰当处理好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如果政府收回对文化领域的管控将其全部交给市场,将会减少公益性文化产品的供给,公共文化产品的品质大大缩水,低收入群体享受文化产品的权利将被剥夺;反之,如果政府大包大揽,文化市场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将会处于绝对的劣势。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快速推进阶段。一是依据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目标和要求,陆续制定了一些列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规划和方案,把政府的职责还给政府,将企业的权利还给企业。二是建立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专项小组,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跟踪监督,并及时纠偏。三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长效机制得以建立,月查季查制度已经成为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议程。

2.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时代,人们满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国家文艺工作者肩负着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精神家园的责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保障享有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都要求我们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放到重要位置。例如创建文化产业园示范区,利用资源集聚效应来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多方促进文化和经济深度融合,增强文化经济产品服务品质,加速推动文化产业高水平发展;在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方面,要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做到利民惠民、入眼走心。在发展文化事业中,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基层服务功能,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推广、行政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文化体育广场全覆盖,形成“城市10分钟、城镇15分钟、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

3.加快文化立法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立法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针对国内文化立法相对薄弱的现实国情,党中央、全国人大专门针对文化立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将诸多文化立法提上日程,并将相关部委组织起来,建立紧密的配合机制。随之我国文化建设走上了法制轨道,文化领域立法空白不断被填补。拒不完全统计,关于文物保护、著作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电视版权保护等反面均有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在互联网服务、博物馆管理等方面颁布了行政法规,目前来看大部分文化领域的工作都有法可依。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基建、军工、机械制造等硬实力一道,共同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保驾护航、为实现全面小康贡献力量。换而言之,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在打造硬实力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在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里、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举改革开放旗帜、高举红色旗帜,朝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前进,朝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注 释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3] 张国祚.把“软实力”的“硬道理”讲深讲透讲实讲精彩[J].文化软实力,2016(01):创刊词.

[4] 王玉鹏.孟保芹.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J].文化软实力,2018(01).

[5] 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实践路径新时代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