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整合

2019-10-15 09:49梁丽芬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火烧云语言文字课件

梁丽芬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的语用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为教师教学,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一、信息技术与理解运用字词的整合

中国汉语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着很深的奥妙。一句话为什么这样说?好在哪?为什么不能换一种说法?不好在哪?,一句诗为什么要用着一个字,为什么不能换一个字?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适时运用信息技术,以更好地用形象阐释、印证词义、文意,帮助学生在语境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学二年级《雷雨》一课,这篇课文篇幅虽短,但文中的用词却相当准确、形象。如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我问学生“垂”能换成“掉”吗?我随机课件出示蜘蛛垂下来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白,“垂”是有线连接着的东西一头挂下来,而“掉”则是指物体落到地面了,用“垂”更准确地写出蜘蛛连着丝半空挂着的状态。再课件出示柳树图和钓鱼图,让学生进行词句的填空:“万条(垂)下绿丝绦、小儿(垂)钓”,并让学生观察此两物与文中蜘蛛的共通点,加深对“垂”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根据我出示的课件图片进行说话训练,得出“一条条柳枝从树上垂下来”等句子,学生就这样轻松地理解和运用了字词。

二、信息技术与创设语境的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语境,创造让学生说话的机会,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有感而发。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友情的可贵,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我设计了一个“对好朋友说说心里话”的环节,目的是想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真切地表达内心感受。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我与童年时好友多年以来的多张照片插入幻灯片,并配乐《友谊地久天长》,在播放同时我配以深情讲述我与好友们的多年友情,很多学生深受感动,眼泛泪光,纷纷举手畅所欲言。又如《火烧云》一课,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在学习第4至7自然段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我在网上下载了多张火烧云的图片,虽然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这一现象并不陌生,可并没有太多的孩子去注意观察过,甚至有许多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火烧云,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优势得以充分展现。学生们突破时空限制,来到了绚丽多彩的火烧云面前,亲眼目睹这一景象,必会如作者一样心生感慨。于是在观看这些图片的时候,我问:“你认为火烧云还会像什么?我们也来试试写一段火烧云形状的话,看看谁写得最有创意。”学生一看一仿,一般都能根据所看图片参照相关段落写话。

三、信息技术与写法迁移的整合

很多作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写作可以模仿。对于小学生而言,正是语文打功底的时候,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模仿课本中精彩的语句,模仿作者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进行遣词造句撰文,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比如教学《颐和园》,本课的目标之一是学习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我利用课件出示文中二至五自然段的首句进行剪辑重组,用红色圆圈在原句中着重圈出每一个游览的景点名称,再用箭头按顺序将它们连接起来: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让学生观察与思考在课文寫法上的发现,如段首句的特点、作用。在理解和品读之后,再出示一组风景名胜图,让学生仿照《颐和园》的观察写作顺序进行仿写。就这样通过文段的切割组合,生成语文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再进行仿写和创作,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再如《桂林山水》一课,孩子们都没有去过桂林,单凭课文语言学生较难体会桂林水的静、清、绿和山的奇、秀、险。于是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播放桂林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桂林的诗意。接着,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几种不同画面,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作者语言描写的生动形象。最后出示不同的水和山的幻灯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再出示课文相关的文本段落进行品读,最后模仿课文写山水段落的写作方法练习说话。整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喜于观与得,乐于说与写,学习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及的。

四、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把最新信息与学生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整合。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和指导学生登录“中国环境网”,引导学生根据网上收集到的我国最新的环境保护数据资料等有关的环境保护知识加以处理,重组、综合,构成有机整体,在信息获取、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新知,就这样使教材给予学生的间接经验内化成学生自得的直接经验,潜移默化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好地锻炼学生对搜集知识的整理、重组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这也是用传统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在我参加的一次培训中,专家黄慧兰老师总结的“小学语用十法”给我了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中词句换一换,好的句式练一练,抓住留白补一补,观察插图写一写,片段内容归一归,文章结构理一理,顺着情节扩一扩,展开想象说一说,变换文体改一改,迁移写法仿一仿”。我们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拓展阅读、促进写作、综合实践、提升想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再现情景、营造氛围,以强化我们的语用教学;应该精心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找准整合点,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学习中去,深入到语言表达实践中去。

猜你喜欢
火烧云语言文字课件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火烧云》的“变”
美丽的火烧云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火烧云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火烧云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