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活动课 盲生轻松学数学

2019-10-15 09:49王兆军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床板盲生活动课

王兆军

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际活动能力为主的课程。活动课教学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通过组织全体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学科教学比较,活动课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因此,活动课教学应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

著名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通过儿童主体的认识结构与外界获得的经验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他主张组织学生从事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客体发生积极的作用,通过思维过程的同化与顺应,不断丰富认识结构,发展智力。

从盲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盲生生活经验密切相联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课,吸引盲生探索知识,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和表现自我,克服从小形成的依赖性心理和孤僻性格,从而达到提升盲生全面素质的目的。下面就浅谈一下活动课在盲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数学活动课能调动盲生的整體因素,加强合作学习。

在数学活动课中,我利用来自于盲生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作为活动课的主题,极大调动了盲生的参与热情,吸引了盲生的注意力,激发了盲生活跃的思维、盎然的兴趣和共同探索的强烈欲望。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定理证明,对于明眼学生用辅助线引导一目了然,而对盲生来说,不可想象。这样教师在活动课上利用游戏的形式,把三角形的卡片分割成三块四边形,每个学生一块,亲自动手实验,拼成三角形的整体,然后拼成同一条线的三个角,同学们兴趣大增,让低视力同学帮助全盲同学,教师再与学生共同探讨演示归纳,这样通过学生的拼拼、剪剪、想想、把证明思路很快理顺出来,人人参与、师生合作,一节课的知识点不知不觉印在同学的脑海里。

第二,通过数学活动课,盲生可以学到一些课堂以外的知识经验,加强实用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我在数学活动课中尽可能地紧密联系盲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盲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如我班同学反映,他们的床板有些松动,不太牢固,借着数学活动课,我带领盲生拿着工具与木条来到宿舍,我做示范,把其中一个床板反过来,用三个木条钉成三角架固定在床板上,让同学感受一下,同学们连说好舒服,床板一点不动了。借此,我讲出三角形的性质及其稳定性,接着让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亲自动手修理自己的床板。把教学从课堂枯燥的讲授变成了生动的活动体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数学活动课可使抽象、模糊、盲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直观逼真。

培养学生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盲校数学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数学活动课中,要从盲生身边的数学事实入手,让盲生亲自经历、亲自动手。

第四,通过数学活动课,可以有效地对盲生进行代偿的功能训练,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要抓住盲生的特殊性,根据其认知特点,充分调动他们除眼睛以外的其他感官(如触觉、听觉等),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如教学“长方形的表面积计算”,事先准备长方形纸盒,引导盲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触摸,按不同方法得知长方体六个面,即长方形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使盲生较“直观”地获得了“平面”即“二维”面积到“三维”体积的概念,同时,在活动课中对盲生进行了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代偿功能的教育训练与培养。

第五,通过数学活动课,可使师生间的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与升华。

创新教育的新理念,要求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讲得少一些,学生想得多一些,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析过程,得出结论,而不是任由教师“灌”“塞”“压”,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促使“数学活动课”应运而生。在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实践的,我都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让他们亲自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盲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得到了认可,能力得到了发挥,使教学有效地面向全体,控制了两极分化,使每一位盲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以理促情,以情导知”的境界。

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学生活动结果的好坏上,而且体现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盲生在一节活动课中能认真地、积极主动地参与,这节活动课便是成功的。即使他们的活动结果不理想,这也无关紧要。因为,他们在活动中发挥了自主性,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反之,如果学生在活动课中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能表现自己的个性,而是按教师讲的机械地、按部就班地活动,那么即使活动结果再好,收效也不理想。因为学生在活动中毫无主见,素质并没有提高多少。基于这一点,活动课的过程比活动课的结果重要得多。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活动过程的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地活动。评价与总结时,教师应重于“过程评价”,切莫以单一的结果来论学生活动课收效的大小。当然,学生活动的成功结果也能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杰作”作适当的“欣赏”与“建议”,也是很有必要的。总之,鼓励盲生在自身的基础上积极活动,不断进步,教师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最终实现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床板盲生活动课
浅析铁路箱涵顶进控制滑床板技术
床板被保洁员卖了 女子索赔未果
活动课
网络时代盲生的德育工作
关于大温差环境下无砟道床板混凝土养护方法
盲生“现场作文”的教学策略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好一个 “殊途同归”
浅谈盲校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