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2067例健康体检男性骨密度调查分析

2019-10-16 05:41薇,李牧,马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同年龄组骨量股骨颈

罗 薇,李 牧,马 骁

(中日友好医院 体检中心,北京 10002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早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尽管缺乏新近的流行病学数据,但估测我国OP和骨量减少人数已经远超以上数字[1]。一般认为OP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但近年来研究显示男性OP有逐步上升的趋势[2],而且男性与女性OP在发病机制、病理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3]。既往对于健康男性骨密度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北京市健康体检人群中的2067例男性的骨密度进行测定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男性OP的患病情况,希望能为男性OP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男性,年龄20~79岁,排除内分泌系统疾病、炎性肠病、胃肠道旁路或其他手术、胰腺疾病等胃肠道疾病,血液系统、风湿免疫性疾病及慢性肝肾疾病、肿瘤等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且无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钙剂、维生素D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共2067例。按测量时年龄每10岁为一组,共6组。

1.2 研究方法

将受试者的性别、出生日期、身高、体重等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1~4正位及股骨颈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每个工作日均对仪器进行质控检测,变异系数CV<0.5%。我们按年龄分组对受试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进行描述,并对同一年龄组不同部位的骨量异常(包括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病率进行对比。

1.3 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T值=(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的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同种族同性别的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T值≥-1为正常,-2.5<T值<-1为骨量减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部位T值≤-2.5为骨质疏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男性的BMD情况

根据OP诊断标准中感兴趣的测量部位,我们测定了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男性的BMD情况(g/cm2,±s)

表1 不同年龄组男性的BMD情况(g/cm2,±s)

年龄(岁)n 腰椎 股骨颈20~29 53 1.207±0.132 0.993±0.139 30~39 189 1.191±0.149 0.995±0.139 40~49 586 1.181±0.160 0.974±0.128 50~59 742 1.174±0.167 0.961±0.133 60~69 346 1.185±0.194 0.923±0.131 70~79 151 1.205±0.224 0.897±0.143

表2 不同年龄组男性的骨量异常情况

2.2 不同年龄组不同部位男性骨量异常的发病情况

依据诊断标准,我们把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1(包括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受检者计算为骨量异常,统计患病人数,按年龄及测量部位分组,计算患病的百分率,并分析同一年龄组不同部位之间患病率的差异。结果见表2。

3 讨论

OP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测量。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主要有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和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等。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QUS筛查判定标准,因此QUS还无法用于OP的诊断和疗效判断。QCT由于受到放射线的影响,对检查环境及受试人群的要求受到一定的限制。DXA由于精密度较高、电离辐射小等特点,一般作为WHO推荐的诊断OP的金标准。因此,我们的研究也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DXA方法。

从表1骨密度的测定值可以看到腰椎骨密度的峰值在20~29岁,而股骨颈的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岁,这与国内外其他报道男性峰值骨密度在 20~39 岁之间类似[4,5]。 我们的研究发现,20~59岁男性腰椎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而60岁以后男性腰椎骨密度却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增高的情况,分析原因可能与DXA测定腰椎骨密度时会受到腰椎退行性变、局部软组织钙化、血管硬化等因素影响有关[6]。这种情况在股骨颈的骨密度测定中没有出现,我们的研究发现,男性髋部骨密度是在峰值骨量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从表2腰椎和股骨颈骨量异常的患病率上来看,60~69岁组腰椎与股骨颈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而 20~29 岁、30~39 岁、40~49 岁、50~59岁4组股骨颈的患病率均明显低于腰椎,差异具有显著性。70~79岁组股骨颈的患病率大于腰椎,差异有显著性。结合表1各年龄组骨密度的绝对值来分析,60岁以上老年男性可能由于腰椎退行性变、局部软组织钙化、血管硬化等原因,导致双能X线法测量腰椎骨密度不能很好反映机体真实的骨密度情况,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而股骨颈的骨密度测定可以更客观地反映骨密度情况。因此对于老年男性来说,如果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骨密度,需要注意股骨颈比腰椎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判定结果时必须结合股骨颈和腰椎的情况一起分析。

既往关于OP的研究多集中于绝经后女性及老年男性,对于健康中青年男性骨密度的研究较少。近年来有部分学者的研究发现,相对绝经前女性来说,中青年男性似乎存在更加明显的骨量减少的情况[7,8],分析原因可能与吸烟、饮酒、久坐少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7~9]。我们的研究也发现中青年男性存在较明显的骨量异常的现象,这种情况尤其在腰椎上表现得更明显。我们发现60岁以下男性腰椎骨量异常的患病率明显大于股骨颈,分析原因可能与松质骨和皮质骨在骨代谢方面存在差异有关。以往的研究也发现皮质骨丢失与松质骨丢失存在不同,松质骨骨丢失的起始时间早于皮质骨,丢失速率也较皮质骨骨丢失速率快[10]。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对于中青年男性骨密度的健康筛查与老年男性不同,更应注意腰椎的情况。既往临床医生对于中青年男性骨健康的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但由于OP缓慢发生和进展的特点,如果需要早期防治OP就必须从预防骨量减少入手。现代社会的不良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危害到大众的健康,中青年男性人群中大量存在着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及户外运动过少等生活方式的问题,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对中青年男性的骨质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应加强对中青年男性骨健康的重视,希望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和影响,减少OP的发病,为OP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同年龄组骨量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不同年龄组的肺结核患者的病情特点分析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途径的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长期坚持八段锦锻炼的老年男性体质和身体成分特征分析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