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命题立意 转变课堂教学

2019-10-16 05:25林忠彬
教师·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立意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

林忠彬

摘 要:立意是命题思想的彰显,它关乎素材的选取、设问的限定、答案的编制,是命题之“魂”。思想政治主观题命制要坚持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观取向的有机统一,以凸显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师应领悟命題立意,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立意;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3-0052-02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论述了高考的价值指向,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明确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领会命题的立意、洞悉考试改革的新动态,有利于我们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呼应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向,坚决贯彻立德树人的要求。本文试以福建省2017年质量检查第38题主观题为例加以说明。

一、试题及答案呈现

福建省2017年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文科综合政治试卷第38题主观题及其参考答案:

材料一  新情况,2016年我国取消了2008年出台的玉米最低保护价临时收储政策,推行玉米“市场定价”,使过高的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反映供求。

注:①我国库存的普通玉米多、陈粮多、优质玉米少;据测算,我国每年玉米库存需支出693亿元。②2015年我国粮食作物化肥和农药利用率为35.2%和36. 6%,它们的利用率各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可分别减少投入4~5亿元。

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玉米“市场定价”对我国玉米生产和库存的影响。(14分)

参考答案:价格由市场形成,并影响供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分)

我国当前玉米供过于求、库存高速增长。“市场定价”将使玉米价格回落,导致生产规模缩小、产量减少,并导致玉米的消费量增加,进而使玉米库存量减少,库存成本降低。(6分)

“市场定价”将加剧玉米生产的竞争,促使生产者调节玉米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同时,我国普通玉米多、优质玉米少,竞争会优化玉米种植结构,进而优化库存结构。(6分)

评分说明中注明:上述答案从价格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投入两方面分析。如果没有推导和分析过程,生产方面只答产量、生产要素、结构的结论,最多给三分;库存方面只答库存量、结构、成本的结论,最多给3分。如将生产和库存分开作答亦可。若从市场的局限性出发,分析市场定价也可能对玉米生产者、玉米长期的生产和库存带来影响,言之有理也可以给2分。

二、试题赏析

在现行的《实施意见》中,围绕“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做了明确的规定,更加注重考试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因此,思想政治在命题中也注重这方面的转变。材料的选取、问题的设计、答案及评分标准的编写均体现命题思想,侧面反映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综合福建省2017年质量检查试卷的第38题试题、评分标准和评分说明,可以看出,该题较好地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要求融合在精选的给定时政材料中,并依托既定的时政素材,考查学生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关注、理解和认同。

知识立意。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呈现出“小切口,深挖掘”的趋势,既考查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综合掌握程度,又体现了考试反猜题的科学性。受题量和分值的限制,主观题知识立意偏好考查学科知识重点知识、主干知识、核心知识,测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程度。比如2015年全国文综卷Ⅰ第38题第(2)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设问不拘一格,让人耳目一新。就本题来说,也呈现这样的特点。本题综合考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体系:考查了市场机制,即市场通过供求、价格、竞争机制,促使资源的优化配置;考查了市场的地位,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考查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即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和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一般情况来说,价格变动会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提高。

能力立意。本题解题的前提是读图。只有读懂图表给定的信息,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市场定价的意义。反观试题的答案,学生必须首先捕捉到我们玉米产量大于消费量,尤其是普通玉米产量,导致陈粮增多、库存增大的信息。进而,再由注释中“每年玉米库存需支出693亿元”和“粮食作物化肥和农药利用率为35.2%和36. 6%,它们的利用率各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可分别减少投入4~5亿元”推导出库存量的增加,造成成本加大。而如果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效率,即可减轻农民的投入成本,减轻负担,增加收入。在此基础上,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何从“现状、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方面去思考“市场定价”的意义。本题的价值旨趣在于考查学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正确描述和阐释现象,进而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和探究。四种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各有侧重、融会贯通。在本题的解答过程中,解读获取信息是前提,调动运用知识是基础,其中又渗透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如何由现象联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体系知识成了突破口,而是否有力、清晰论证推导和分析价格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投入,成为该题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

核心素养立意。高考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回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主观题命制,借助有效情境的材料设置,考查学生对问题解答过程中的态度和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试题应该凸显国家意志,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突出国家方针政策的新动向,在隐形的材料陈述和问题的设计中,引导学生提升政治认同,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比如,“经济生活”模块侧重体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其价值取向。而这一考查,必须依托一定的时政话题。以该题为例,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一时政热点,选取2016年我国“取消玉米最低保护价临时收储政策”为话题,既让学生感知市场配置资源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政府科学调控,也更具体地走进“三农”问题,贴近时代背景,对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如何促进农业转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基本的思考和参与。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宏观调控,认识国家在不同经济环境下财政政策的变化,认同国家政策调整的科学性,从而对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体现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要求中的政治认同。

三、教学启示

(一)立足课堂,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是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依据,又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起点。要注意点线面的铺开,做到点要“实”,多角度、全方位准确理解,特别厘清易混易错疑难点,注重相类似知识点的比较;线要“清”,清晰链接点与点之间关系,寻求同一知识点在整个模块里的思维逻辑;面要“广”,确立宽广而稳定的知识面,构建立体知识体系。要理解把握每个考点的基本内涵,也要根据年度融合热点问题适度延伸、拓展相关考点,做好教材的延伸和整合,打破模块内在顺序,重组考点。

(二)有效训练,提升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试题,强化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是政治学科试题命制的特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获取解读、调动运用、描述阐释、分析论证能力的培养。让其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归纳与演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社会科学思维方法,注重方法提炼、过程展示、语言规范。并通过训练,对各种题型进行相应的概括总结,对经典题型做到“庖丁解牛”,形成科学系统可操作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我们可以就某种时政素材进行变式训练。相同模块转换不同的設问角度;同一素材借助不同模块知识来考查,做到灵活运用。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例,2017年全国II卷第38题,以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为背景,要求考生深入理解改革的起因及其作用,思考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玉米种植户收入下降问题的具体措施。相比福建省2017年质量检查试卷的38题,题目似曾相识,大同小异,但材料的背景更为简洁,思维逻辑更为简单,增加了如何解决问题这一角度。

(三)延伸课堂,拓宽视野

生活即课堂,生活的范围有多宽,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广。通过分析近年高考试题可见,试题的命制在努力寻求课程标准、教材重点、时政热点三者相统一。而思想政治试卷选取的背景材料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既有长效的热点,也有党和国家最新的战略性政策导向;既有体现国家意志,也有人们普遍关注的大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范围,突出现实性和价值性。因此,我们可以依托课堂,合理利用时政素材,发挥政治课堂的三贴近特点,巧设情境,有效设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可以通过课前时事报告、时事小论坛、时政阅读等方式,驱动学生主动接触时政和新闻,关注社会动向。还可以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确定的主题,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途径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最后撰写成调查报告。这样的转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其获得更为深刻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姜 钢.论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8(11):31-35.

[2]苗媛丽.立意,主观题的核心和灵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7):61-62.

猜你喜欢
立意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