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泪道阻塞的术前诊断价值分析*

2019-10-19 07:43董万江胡紹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泪道泪囊泪管

罗 忠 董万江 陈 龙 胡紹柱 宋 蕾

四川省绵阳市万江眼科医院眼科(四川 绵阳 621100)

泪道阻塞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常发生部位有泪小管、泪点、鼻泪管下口及泪囊与鼻泪管交界,临床主要表现为溢泪[1-3]。临床上多采用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针进行检测,但泪道冲洗无客观评价依据,泪道探针又可能导致额外损伤,有一定局限性。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有较高的密度及空间分辨率,图像清晰,可明确显示解剖关系[4];其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 recombination,MPR)指将扫描范围内轴位图像叠加并进行重组得到图像,可更好显示弯曲物体信息[5]。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MPR技术检测泪道阻塞,以期探究其检测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到医院就诊泪道阻塞患者80例,其中15例患者为骨性阻塞者;年龄3-65岁,平均(38.59±3.86)岁;男性46例,女性34例;病程3个月-10年,平均(5.12±0.51)年;左侧泪溢38例,右侧泪溢4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泪溢,23例患者伴有脓性分泌物。纳入标准:(1)根据泪道冲洗检查确诊为泪道阻塞患者;(2)均为单侧阻塞患者。排除标准:(1)妊娠期女性;(2)妊娠、哺乳期妇女;(3)颅缝早闭、中部颜面发育异常、器官间距增宽等疾病患者;(4)合并全身性严重疾病者;(5)结膜松弛症、泪阜肥大等疾病患者;(6)精神疾病者;(7)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1.2 检测方法

1.2.1 CT检测方式: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MSCT仪器以听眶线为基准,从上颌骨扫描到眶上缘2cm处,扫描条件设置如下:矩阵512×512,视野25cm×25cm,床进速度13.75mm/r,准值0.625mm×8mm;接着采用MPR进行重建,选择骨窗观察眼眶冠状位、横轴面、斜矢状面,检测双侧鼻泪管冠状面。

1.2.2 骨性阻塞患者测量方式:以患者轴位骨性鼻泪管中段中央为中心,沿着鼻泪管走形进行调整,在中段层面选择垂直径及最大横径进行测量,在横径面及垂直径面测量高度;起始段选择为骨性泪囊窝下方连续管状的骨性鼻泪管,末段选择为骨性鼻泪管下连续管状的最低处,中段为起始段与末段中点距离。

1.3 观察指标①检测所有患者不同方位健侧及患侧泪囊面积,包括斜矢状位、轴位、斜冠状位;②以内镜为金标准,统计不同阻塞部位的CT检出符合率;③检测骨性阻塞患者健侧及患侧的骨性鼻泪管的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通过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配对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不同方位健侧及患侧泪囊面积比较患者患侧泪囊面积在不同方位均大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不同方位健侧及患侧泪囊面积比较(mm2)

2.2 不同阻塞部位的CT检出符合率比较以内镜为金标准,CT检查对不同部位的检出符合率均较高,见表2。

表2 不同阻塞部位的CT检出符合率比较(%)

2.3 骨性阻塞患者健侧及患侧的骨性鼻泪管的相关指标比较骨性阻塞患者患侧垂直径及横径的起始段、中段、末段及高处数据均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骨性阻塞患者健侧及患侧的骨性鼻泪管的相关指标比较(mm)

2.4 图像分析泪道阻塞患者CT检测图像,患者为男性,5岁。见图1-4。

图1 轴位图像显示骨性泪道下鼻泪管;图2 软组织窗显示右侧泪囊大于对侧且密度均匀;图3 骨窗显示右侧鼻泪管扩大且骨性泪道内侧有压痕。图4 为MPR图像,显示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

3 讨 论

泪道阻塞按病变部位可分为泪小点阻塞、泪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泪小管阻塞[6-7],泪道阻塞位置及阻塞程度对术式选择、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8-9]。

CT检测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手段,其后处理技术兴起也提升诊断准确率[10-12]。MSCT通过增加Z轴采样密度,采用更薄层厚进行检测,可在后处理中提升空间分辨率[13]。MPR技术可从不同轴向显示泪道,弥补常规CT图像无层间数据的不足,图像质量较高,可清楚显示骨性鼻泪管及泪囊情况,可帮助了解紊乱结构[14]。MPR技术可更清晰观测到骨性鼻泪管走向,提供阻塞部位、范围、毗邻软组织等更详尽信息。

本研究中患者不同方位患侧泪囊面积均大于健侧,说明泪道阻塞患者平均泪囊面积有不同程度增大。本研究中MSCT的检出率均较高,可能原因为MSCT的MPR技术处理后可提高CT检测准确率。本研究中骨性鼻泪管阻塞患者患侧数据明显低于健侧,说明骨性鼻泪管阻塞患者患侧骨性鼻泪管存在狭窄情况,与孙记航等[15]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泪道阻塞患者采用MSCT的MPR技术进行检测,患侧泪囊面积及骨性鼻泪管相关数据均更大,对不同阻塞部位检出率较高。

猜你喜欢
泪道泪囊泪管
常规探通术不能疏通的婴幼儿先天鼻泪管阻塞的CT-DCG特征及手术方式选择
治疗马属动物鼻泪管阻塞一例
胎儿鼻泪管囊肿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鼻内镜下泪总管暴露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Nd:YAG激光泪道探通术联合改良的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泪道造影及MSCT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的疗效观察
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治疗扩张型泪小管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