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血管痉挛患者CTA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019-10-19 07:43金卫星进汪勇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脑血管中度痉挛

金卫星 祝 斐 陈 进汪勇军 路 遥

解放军第一七一医院神经外科(江西 九江 332000)

颅脑损伤指因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头部所致的颅骨、脑组织等机械变形,可引起脑血管及神经损伤,产生脑缺血、脑水肿等系列病理改变及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临床表现,其中伤后昏迷超过6h或伤后24h内意识恶化、再度昏迷超过6h视为重型颅脑损伤[1-2]。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可进一步加重受累血管供应区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是造成患者残疾、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近年来,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技术日益成熟,其获取图像信息量大,且无创、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目前在脑血管检查中应用越来越多[4]。当前关于CTA在重型颅脑损伤血管痉挛中应用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36例重型颅脑损伤血管痉挛患者CTA影像资料,旨在分析患者CTA影像学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5],年龄18~65岁,受伤后12h内入院,3~7d内行CTA检查,影像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入院48h内死亡,伤前有脑部手术、脑血管瘤、脑出血、脑梗死等病史,近期有钙离子拮抗剂使用,对造影剂过敏,无法耐受CTA检查,临床资料不全,中途转院。本次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男45例,女17例;年龄20~65(44.86±6.92)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6例,高处坠落伤16例,打击伤7例,重物砸伤3例;入院时格拉斯哥(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6~8分56例,GCS评分3~5分6例;首次CT检查提示患者均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伴硬膜下血肿有29例,脑挫裂伤38例,硬膜外血肿22例,脑室积血3例,脑内血肿11例;术前瞳孔散大22例,其中单侧13例,双侧9例。

1.2 方法患者受伤后3~7d内行CTA检查,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VCTXT 64层128排螺旋CT扫描仪,仰卧位,头先进,扫描范围从第2颈椎下缘到颅顶,设置管电压120kV,电流200mA,层厚5mm,螺距1.75,扫描野220mm,经肘前静脉采用专用注射器注入浓度370mgI/ml碘海醇70ml,速率4~5ml/s;扫描数据传输到ADW4.5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由经验丰富放射科医师观察图像,采用AVA软件测量痉挛血管管径,并和正常脑血管比较。CVS分级标准参考文献[6],无痉挛:管腔直径与远端正常脑血管一致,轻度痉挛:至少一处脑血管管腔直径较正常脑血管降低30%以下,中度痉挛:至少一处脑血管管腔直径较正常脑血管降低30%~60%,重度痉挛:至少一处脑血管管腔直径较正常脑血管降低60%以上。

1.3 观察指标①CVS发生情况及影像特征;②CVS患者与非CVS患者一般资料及预后比较,其中预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标准参考文献[7],1分为死亡,2分为植物生存仅伴最小反应,3分为清醒伴重度残疾,4分为轻度残疾、但独立生活,5分为恢复良好(可伴轻度缺陷)。

1.4 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列出,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或连续矫正χ2;采用SPSS19.0软件行统计操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VS发生情况及影像特征CTA结果显示,62例患者中有23例存在CVS,占比37.10%;23例患者有34处血管存在痉挛,大脑前动脉7处,2处轻度、3处中度、2处重度;大脑中动脉23处,8处轻度、11处中度、4处重度;大脑后动脉4处,1处轻度、1处中度、2处重度;按CVS分级标准,8例患者属轻度CVS,10例患者属中度CVS,5例属于重度CVS。CVS患者CTA影像中除局部血管明显变窄之外,有部分患者可见1条动脉多处痉挛变窄,即串珠样改变;此外,CTA还可以显示血肿与周围大血管、颅骨关系、血管受血肿、脑组织压迫移位等情况。

2.2 CVS组与非CVS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CVS组住院时间、合并症数目、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CVS组(P<0.05);入院时GCS评分、平均GOS评分均显著低于非CVS组(P<0.05)。见表1。

2.3 不同痉挛程度患者GO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痉挛程度患者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痉挛组GOS评分显著低于无痉挛、轻度痉挛及中度痉挛组(P<0.05);但轻度痉挛、中度痉挛组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患者因脑组织广泛受损,病情发展迅速,其致残、致死率为全身各部位损伤之首[8]。CVS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多在受伤后3天内始现,可持续10~14天,其发病率高,起病隐匿,容易为早期症状掩盖,CVS的发生可进一步影响脑组织血供,加重脑缺血、缺氧,可导致不可逆神经功能损伤,不利于预后[9]。早期诊断CVS,对临床干预有重要指导意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CVS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操作,本身可一定程度上诱发CVS,且价格昂贵,临床一般少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A)在显示血管状态上有一定优势,但扫描时间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难以耐受,且价格较高;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无创、操作方便、价格便宜,可以通过血流速度判断痉挛程度,在临床诊断CVS中有一定应用,但因动脉粥样硬化等也可导致血流速度改变,存在一定误诊,且TCD视野有限,对大脑前动脉等血管观察不足,故其应用也受限制[10]。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CTA日趋成熟,其扫描视野大、成像时间短、图像质量高,且操作方便、创伤小、价格相对便宜,还能同时显示周围脑组织情况,加上强大的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更直观、立体展现脑血管关系及形态变化,有研究认为[11],CTA与DSA评价近端、远端严重程度方面有高度一致性,且CTA对脑血管狭窄显示可信度要优于MRA,故当前CTA因其种种优势,在脑血管检查中一定程度上取代了DSA及MRA的应用。CVS在1~3d内为急性期,急性期行CTA有可能诱发或加重CVS,故本研究选择在患者受伤后3~7d内行CTA检查。本研究结果显示,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23例存在CVS,发生率为37.10%,与相关报道[12]指出的颅脑损伤后CVS发生率在22%~49%结果一致。CTA影像结果显示,CVS多见于MCA,部分患者可见串珠样改变,此外,CTA原始图像对脑组织、血肿、血管移位等能清晰显示,临床诊治中可进行结合观察。在预后分析中,本研究发现,CVS组住院时间、合并症数目、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CVS组,而入院时GCS评分、平均GOS评分均显著低于非CVS组,说明合并CVS可增加患者住院合并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导致不良预后,且入院时低GCS评分可能一定程度上增加CVS发生率,可能与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需进一步研究。此外,本研究显示,重度痉挛患者GOS评分显著低于无痉挛、轻度痉挛及中度痉挛患者,但轻度痉挛、中度痉挛患者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脑血管重度痉挛对预后影响更大,提示临床要积极处理。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受病例限制,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偏倚。

综上所述,CTA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CVS诊断分析,可为患者预后判断、诊治提供影像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表1 CVS组与非CVS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不同痉挛程度患者GOS评分比较

猜你喜欢
脑血管中度痉挛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小米手表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