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肝癌、肝硬化结节的MRI征象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

2019-10-19 07:43罗成静罗海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门脉包膜征象

段 彬 罗成静 罗海阳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 (四川 成都 610021)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病死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的常见恶性肿瘤[1]。研究显示,肝硬化是HCC的主要危险因素,由肝硬化再生结节(RN)、肝硬化退变结节(DN)逐步发展为小肝癌(SHCC),HCC发生于肝硬化背景下者约占80%[2]。HC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肝癌的时期[3]。SHCC细胞分化良好,增长相对缓慢,转移和侵袭邻近血管风险的概率较低,容易达到根治性切除[4]。故早期发现肝脏病灶、准确判断病灶性质及确定病灶范围、数目对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MRI以其高软组织分辨率、无辐射等特点在SHCC诊断中亦应用广泛[5]。本研究观察MRI在SHCC、肝硬化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82例SHCC、肝硬化结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SHCC或肝硬化结节者;病理检查前行MRI检查者;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临床资料不全者。男46例,女36例;年龄36~67岁,平均(53.24±8.63)岁;经手术、穿刺病理检查证实122个病灶,其中SHCC 61个,RN 30个,DN 31个;病灶直径均≤3cm,每个患者数目不超过2个。

1.2 检查方法MRI:采用美国GE signa 1.5T超导MR机,平扫T1WI、T2WI,扫描参数:层厚8~10mm,视野范围52cm×42cm,矩阵512×512;动态增强扫描TR145ms,TE6ms,采用常规SE/FSE自旋回波序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腹部正反相位行动态增强扫描,在患者前臂静脉以0.1mmol/kg钆喷酸葡胺注射液3~5s内推注,完毕后立即扫描,依次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

1.3 观察指标观察3种病变MRI征象特点,分析MRI对其的鉴别诊断价值。

2 结 果

2.1 SHCC MRI征象61个SHCC病灶平扫信号表现,T1WI低信号52个(85.25%),稍高信号或等信号9个(14.75%);T2WI高信号56个(91.80%),等信号或略低信号5个(8.20%)。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呈高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低信号者42个(68.85%),病灶动脉期强化呈稍高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信号者9个(14.75%),动脉期及门脉期呈高信号、延迟期呈低信号者6个(9.84%),动脉期及门脉期呈无强化等信号、延迟期期呈稍低信号者4个(6.56%),以速升速降型为主。病灶细节表现,病灶为瘤体直接强化者50个(81.97%),示强化自周边向中心延伸及肿瘤血管扭曲、增粗11个(18.03%);病灶呈均匀强化42个(68.85%),不均匀强化19个(31.15%),其中4个见无强化低信号区;42个(67.21%)病灶可见假包膜,门脉期、延迟期显示明显,呈环形强化或半环状强化;14个(22.95%)病灶可见分隔状镶嵌征。

2.2 RN MRI征象30个RN病灶直径均>1cm。平扫信号表现,T1WI高、T2WI低信号者22个(73.33%),T1WI、T2WI均为低信号者8个(26.67%)。动态增强扫描示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呈缓慢上升型。

2.3 DN MRI征象31个DN病灶平扫信号表现,T1WI为较均匀的等、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者26个(83.87%);T1WI、T2WI均呈低信号者5个(16.13%)。动脉期呈高信号,门脉期、延迟期等信号及稍高信号,表现为速升缓降型者25个(80.65%);为缓慢上升型者6个(19.35%)。

2.4 图像分析图1:DN,T1WI显示呈稍高信号,T2WI呈相对低信号,增强动脉期呈相对高信号,延迟期呈等信号。图2:RN,T1WI、T2WI低信号,动态增强师低信号结节均无强化。图3:SHCC,T1WI瘤周可见瘤周不完整环形低信号(包膜),T2WI瘤周亦可见一不完整环形低信号(包膜),增强平衡期病灶呈低信号,而包膜呈环形高信号。图4:SHCC,增强后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与邻近血管强化相当,门脉期网格状强化(镶嵌征)。

图1-2 肝硬化结节MRI图像。

图3-4 小肝癌MRI图像。

3 讨 论

肝硬化是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等因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的终末阶段,是在肝细胞广泛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肝脏结构改建、血液循环异常、门脉高压、胆汁淤积,进一步加重肝细胞损害及纤维化[6]。肝硬化是引起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约90%的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7]。通过MRI对SHCC、RN、DN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并定期随访掌握疾病情况,是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本研究显示,SHCC MRI征象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RN、DN则主要表现为T2WI低信号,故可根据T2WI信号情况鉴别SHCC和RN、DN。相关研究显示,肝硬化中含铁血黄素主要沉积于枯否细胞,而RN、DN病理结构中均有枯否细胞,含铁血黄素可使MRI的T2WI信号减低,故RN、DN在T2WI均呈低信号,SHCC缺乏枯否细胞,故T2WI信号增高[8]。且RN、DN结节周围纤维间隔在T2WI呈高信号也使结节呈相对低信号[9]。Shin SK等[10]研究也发现,小结节RN在MRI的T1W和T2W像上均不能发现,大多数的大结节RN在T1WI和T2WI上呈等信号,少数在T1WI上呈高信号,在梯度回波的T1WI的上呈高信号的RN似更多,而绝大多数的DN在T1WI上呈高信号,且信号较均匀,在T2WI上呈低信号,与本研究基本一致。

此外,本研究中,SHCC MRI动态增强呈速升速降型,假包膜较常见,部分可见镶嵌征,与RN动态增强方式呈缓慢上升型、DN呈速升缓降型有显著差异,对SHCC与RN、DN的鉴别诊断亦有重要意义。文献显示,正常肝组织血供约3/4来源于门静脉,1/4来源于肝动脉,RN、DN在病理上均有完整的包括肝动脉、门静脉和胆管的门管结构,供血来源主要为门静脉,SHCC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和异常动脉供血,门脉血供明显减少[11]。袁劲松等[12]以高场强MRI对DN和SHCC进行鉴别诊断的研究显示,在动态增强扫描中,DN组呈缓升速降型结节占比为93.33%,SHCC呈速升速降型结节占比为92.31%,其中包膜强化占比为70.83%,认为肝动脉的强化是两者鉴别的要点,与本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SHCC、RN、DN在MRI上均有各自较为典型的表现,临床可据此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猜你喜欢
门脉包膜征象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基于门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分数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MRI研究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