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超声造影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2019-10-19 07:43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性病变胰管乳头状

卓 娜

湖北省大冶市中医院功能科(湖北 大冶 435100)

胰腺囊性病变是一组包含黏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等肿瘤性及假性囊肿等非肿瘤性异质性病变,早发现、早诊断并对病变性质进行鉴别是治疗关键[1]。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方式之一,在胰腺瘤体边缘、内部成分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毗邻关系上具明显优势,且图像质量佳,对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所显示的密度差异小、难以鉴别性质的胰腺囊性病变亦可显影区分;但MRI空间分辨率不佳,且价格昂贵[2]。而超声(Conventional ultrasonogarphy,US)用于胰腺囊性病变具无创、便捷等优势,为胰腺囊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式,虽在判断病灶良恶性上均一定局限性;但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arphy,CEUS)可有效弥补这一空缺,可实时、不间断的对病灶血流灌注进行显影,且具高空间及时间分辨率[3]。为进一步补充及完善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现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将MRI与CEUS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行对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胰腺囊性病变[4]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20~70岁,平均(50.21±6.38)岁,所纳入患者均有完整的CEUS、MRI影像资料,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患者均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MRI检查:设备为Signa 1.5T HD,GE公司,阵线圈为8通道体线圈,对比剂Gd-DTPA;先行横断位呼吸触发FSE T2WI(扫描参数:TR/TE 6500ms/102ms、层厚8mm、间隔1mm、激励次数4次)、胰腺薄层T2WI扫描(扫描参数:TR/TE 3000ms/85ms、层厚4mm、间隔0.4mm、激励次数8次)、LAVA-FLEX扫描(扫描参数:TR/TE 6.0ms/2.1ms、翻转角10°、层厚5mm、间隔0mm、2D FSPGR);再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剂量0.2ml/kg、速率2.5ml/s)行动脉期(20~25s)、门静脉期(65~75s)、延迟期扫描(240s)。

1.2.2 CEUS检查:设备为Logiq L9,GE,造影剂Sono Vue;患者均执行严格的检查前准备,术前禁食6h,并留置20G静脉套管针,位置为左臂正中静脉,并与100ml生理盐水接通备用;先行常规超声,若检查时有胃肠道气体遮挡现象,则嘱患者饮800mL~1000mL水后再次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扫查,对病灶位置、大小、分隔、钙化及胰管扩张情况进行观察,结束后行CEUS,弹丸式注入造影剂+生理盐水混合物,2.4mL/次,注射后快速尾注射5mL生理盐水冲洗,若病灶显影不佳,则再次注射,单次造影观察时间为2min,其中0~30s为增强早期,31~120s为增强晚期。

1.3 图像分析MRI/CEUS影像资料分析分别由两位高年资、具丰富经验的MRI/具丰富胰腺造影经验的影像学医师独立阅片,取统一意见为最终诊断结果,若有歧异,则讨论统一;MRI检查分析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囊内强化程度、分隔等进行评价,参照胰腺囊性疾病诊治指南(2015)[4]进行诊断鉴别;CEUS影像资料主要明确明确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囊壁厚度及增强情况、分隔特征、内部结构及有无结节,其中病变包膜、分隔强化情况、病变组织内实性成分强化程度,并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进行对照,明确分隔、实性部分的增强程度,参照欧洲超声造影指南[5]对病变进行诊断,当病灶数>1时,则以最大病灶诊断为最终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O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达,计数资料用%表达,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8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病理结果80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明确诊断,恶性50例,其中腺鳞癌13例、胶样癌亚型6例、浸润性导管内乳头状癌8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5例、神经内分泌瘤8例;非浸润性30例,其中高度异型增生2例、中度异型增生4例、浆液性囊性肿瘤12例、胰腺假性囊肿12例;均为单发病灶,35个病灶位于胰头颈,45个病灶位于胰体尾,病灶直径2.25~14.36cm,平均(6.01±3.45)cm。

2.2 8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MRI诊断结果MRI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符合率为82.50%,确诊恶性病变41例,良性25例,其余14例误诊或难以鉴别性质;以恶性病变为阳性、良性为阴性,MRI鉴别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2.00%、特异度为83.33%、准确率为82.50%、阳性预测值为89.13%、阴性预测值为73.52%、kappa值为0.63,见表1-2。

2.3 8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CEUS诊断结果CEUS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符合率为75.00%,确诊恶性病变35例,良性25例,其余20例误诊或难以鉴别性质;以恶性病变为阳性、良性为阴性,CEUS鉴别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83.33%、准确率为75.00%、阳性预测值为87.25%、阴性预测值为62.50%、kappa值为0.50,见表3-4。

2.4 MRI与CEUS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鉴别价值比较MRI、CUES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鉴别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2.5 典型病例见图1-3。

3 讨 论

US诊断腹部病变最广谱的临床检查方式,于疾病的诊断定性、定位均有重要价值,且US可实时对胰腺病灶进行动态观察,尤其对胆管、胰管扩张极为敏感,且价格低廉、操作辨别、无创、无辐射,其彩色成像功能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病灶血供信息进行表达,但于血供位置深、小血管流速较低的病灶,其突显局限性,往往需进一步行MRI、CT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而MRI虽能发挥明显优势,但其空间分辨率不佳,且价格昂贵,较多基层医院难以普及[6-7]。随着CEUS技术的发展,有研究指出将其用于胰腺囊性病变可清晰表达血流状态及灌注信息,较常规超声而言,其可进一步提升US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能力,这在徐明等[8]的报道中也有提及,指出较US而言,CEUS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kappa值明显高于US,诊断价值更高。

表1 8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MRI诊断结果 [n,%]

表2 MRI鉴别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n,%]

表3 8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CEUS诊断结果 [n,%]

表4 CEUS鉴别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n,%]

表5 MRI与CEUS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鉴别价值比较 [%]

本研究显示,MRI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符合率为82.50%,鉴别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2.00%、特异度为83.33%、准确率为82.50%、阳性预测值为89.13%、阴性预测值为73.52%、kappa值为0.63;CEUS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符合率为75.00%,鉴别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83.33%、准确率为75.00%、阳性预测值为87.25%、阴性预测值为62.50%、kappa值为0.50,虽MRI kappa值高于CEUS,但两种诊断方式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鉴别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范智慧等[9]的报道相符,均提示CEUS用于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诊断鉴别可取得与MRI接近的价值,对胰腺囊性病变内分隔、壁结节等的诊断鉴别能力与MRI相似。

腺鳞癌又称之为胰腺黏液性囊腺类肿瘤,具潜在恶性倾向,需外科手术切除干预,US可见分叶状病灶、无液性回声,囊内分隔排列为放射状,中央瘢痕及钙化,囊壁薄,无明显胰管扩张,CEUS检查时,囊壁、内部分隔呈高度强化,易与浆液性囊腺类肿瘤混淆[10]。而浆液性囊性肿瘤内部充满浆液小囊,浆液性囊性肿瘤内部充满浆液小囊,MRI主要表现为囊腔间分隔中等强化,延迟期则表现为中央纤维瘢痕强化,而单一囊型又与多囊型有不同显像,前者主要体现为单囊、多囊异常信号,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而后者囊间分隔薄,并呈一定规则,增强扫描后囊壁、分隔均可见明显强化[11];但研究中,2例微囊型胰腺浆液性囊性肿瘤,其囊腔小、分隔也相对密集均被误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而神经内分泌瘤为富血供肿瘤,可伴或不伴坏死、囊变,US可见混合回声,CEUS多表现为快速、明显高度强化[12],本研究4例均诊断明确。实性假乳头状瘤是好发于老龄女性的胰腺病变,US均可见边界清晰的囊性实性病灶,行CEUS时,注射显影剂即刻~注射后30s这一增强阶段可见明显包膜环形强化,但内部并无液性强化区域,但本研究有5例尚未能明确诊断,被误诊为胰腺癌囊变、肿块性胰腺炎等病变,后分析这与实性假乳头状瘤结果有关,该病变是实性区、假乳头状结构及过渡区混合而成,且各区域比例不一,不规则,CEUS或可因结构差异表现出等强化、低强化,其中2例甚至表现为无强化,分析与肿瘤出血、坏死等有关[13]。浸润性导管内乳头状癌则在MRI上主要以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管内可见乳头状充盈缺损及分隔,T2WI长信号、T1WI长液体信号、且胰管与肿瘤相通,但部分也可表现为胰管与肿瘤不相通,若囊内实性部分表现为高度增强,则也易与神经内分泌瘤混淆。胰腺假性囊肿的US影像特征则与MRI相似,均可见囊肿形态、以圆形、卵圆形常见,囊壁光滑,边界清晰;CEUS检查时囊壁、囊内容物均无强化表现,但本研究中1例囊肿组织内可见絮状回声、1例可见碎屑沉积,出现诊断困难,经增强MRI,可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轻度强化,囊液则无强化表现[14-15];其他类型胰腺囊性病变,如异形增生、胶样癌等均可在US基础上行CEUS,并依据其强化特征进行诊断鉴别[16-17]。

男性,年龄49岁,就诊时伴腹胀、腹痛症状,糖链抗原(CA19-9)未见异常,行常规超声于胰体尾可见囊性实性病灶(图1),无法明确诊断定性;行CEUS扫查可见囊壁、内部分隔均有明显强化,其余实性部位未见明显强化(图2),疑似黏液性囊腺类肿瘤;再行MRI同样可见病灶位于胰体尾,T1巨大混杂型号、T2混杂型号(图3),MRI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诊断疑似实性假乳头状瘤,后经手术病理活检诊断为黏液性囊腺肿瘤。

综上所述:胰腺囊性病变种类繁杂,常规超声表现特异性不显著,而CEUS则可依据不同性病变的强化特征进行诊断鉴别,其诊断价值不逊于MRI,且CEUS可重复性强、价格低廉,于部分保守治疗的胰腺囊性病变其随访优势更强。

猜你喜欢
性病变胰管乳头状
肿瘤相关因子TSH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
腹腔镜胰管切开取石+胰管T管引流术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断裂鼻胰管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