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诊断AS患者骶髂关节面下骨质侵蚀的价值对比

2019-10-19 07:43徐仲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骶髂滑膜软骨

徐仲明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 眉山 62001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属于炎症型全身性免疫疾病,多发部位是机体中轴关节,最早累及部位为骶髂关节,随着患者病情进展,将引起脊柱韧带骨化,发生脊柱骨性强直。年轻人为AS好发群体,病情男性发病风险高于女性,主要受自身遗传与生活环境的影响,该疾病致残率非常高,故临床应该重视其早期诊断[1-2]。当前,AS主要检查方式为影像学手段,以往主要利用X射线进行诊断,当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应用日益广泛背景下,开始逐渐代替X射线成为AS主要检查方法。本文以75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CT与MRI诊断AS患者骶髂关节面下骨质侵蚀的应用价值。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75例AS患者,纳入标准:①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C-反应蛋白(CRP)均呈阳性,血沉(ESR)上升;②与AS诊断标准[3]相符,并经临床表现观察(发生一定程度髓痛、髓关节功能障碍与脊柱活动受限等,且通过活动能够适度缓解)与影像学检查确诊;③同意行CT与MRI检查,于就诊1周内完成;④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⑤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审核要求。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CT与MRI检查;②伴随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外周性关节炎或者类风湿疾病;③妊娠或者哺乳者。其中,男43例,女32例,患者年龄23~62岁,平均(31.78±5.69)岁;病程0.6~8.5年,平均(2.65±0.37)年。

1.2 方法75例患者均行CT与MRI检查,CT检查:选择GE公司64排128层Lightspeed VCT,指导患者头先进,控制扫描范围为从髂嵴上缘到其耻骨联合下缘,结合结果判断患者病情。检查参数的设置:准直为0.625mm,矩阵512×512,螺距为1.0;将摄取到的图像输入GE-AW4.5工作站予以后处理,通过骨窗与软组织窗了解骶髂关节情况,同时利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Volume reformation,MPR)技术从不同方位进行观察,并于观察过程中对窗宽与窗位进行合理调整。MRI检查:选择磁共振扫描仪(型号:飞利浦Ashieva 1.5T),设置矩阵256×256,采用SE脂肪抑制序列:包括SE T1WI[其中恢复时间(TE)15ms、重复时间(TR)500ms]、冠状面与横断面上的脂肪抑制序列T2WI(其中TE95ms、TR5000ms);设置层间距与层厚分别为0.5~1.0mm、4mm。由2位经验丰富医师独立阅片得出结果,若存在分歧,则需共同讨论后得出统一结果。

1.3 观察指标比较CT与MRI影像学检出效果(包括骶髂关节面下骨质侵蚀、骨质囊变、软骨肿胀与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宽,关节间隙变窄)、AS骶髂关节病变分级。

A S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标准[4-5]:CT:0级:正常;I级:仅轴状位与冠状位能够发现局部骨侵蚀;II级:<25%骨侵蚀,并且关节间隙正常;III级:≥25%骨侵蚀,并且关节间隙发生变化或者有部分融合;IV级:关节完全强直;MRI:0级:正常;I级:可疑,产生局限性软骨下硬化以及骨髓脂肪堆积,并且侵蚀部位<2处,存在轻度关节炎;II级:产生中度软骨下硬化以及骨髓脂肪堆积,并且无融合侵蚀部位>2处,存在轻度关节炎;III级:产生严重软骨下硬化以及普遍性脂肪堆积,并且腰椎活动受限,其中部分关节强直;IV级:关节完全强直。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9.0软件处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与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T与MRI影像学检出效果比较见表1。CT与MRI骶髂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宽与关节间隙变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MRI对骶髂关节面下骨质侵蚀、骨质囊变与软骨肿胀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

表1 CT与MRI影像学检出效果比较[例(%)]

2.2 CT与MRI AS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比较见表2。CT与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0级、III级与IV级诊断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I级与II级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

2.3 图像分析见图1-2。

3 讨 论

AS早期,患者并无明显全身性临床表现,相关研究指出,对于产生骶髂关节疼痛以及僵硬等症状患者,超过80% 骶髂关节存在受累现象[6-7]。AS主要病理特征为关节囊、韧带与肌腱产生炎症反应。炎症过程导致骨附着点侵蚀,周围骨髓出现炎症、水肿,引起肉芽组织形成,使得受累部位钙化,促进新骨形成。同时,于该基础上又出现新附着点炎症以及修复,经过多次反复,导致韧带完全骨化,最终产生骨桥或骨板。在现代MRI检查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多项研究表明,与CT相比,MRI检查方式更能将患者骶髂关节清晰呈现出来,益于发现细小病变,并且可用于疗效评估[8-9]。本次研究中,CT显示1例患者骶髂关节存在模糊关节面,发现左侧关节面增宽,疑似有骨侵蚀,进行MRI检查发现骶髂关节均存在骨侵蚀,左侧产生严重关节间隙增宽,而其右侧较轻。一旦出现骨破坏病变,即有骨修复随之产生,主要影像学表现为关节面产生侵蚀样病变合并硬化与增生,采用CT亦可将其清晰展现出来,因而CT能够准确诊断该阶段的病变[10-11]。骶髂关节于AS I级与II级重要病理改变为双侧骶髂关节炎,因为滑膜邻近炎性细胞浸润,导致滑膜不断增厚,同时形成血管翳,侵蚀软骨与关节面下骨质。CT显示AS骶髂关节面下骨质囊变患者关节面皮质存在模糊或中断白线(有的无白线),关节面下存在小囊状透光区,关节面产生“缺刻状”骨质损伤或者“苦瓜皮”样破损。AS发展至III级,病变从滑膜逐渐侵犯至韧带部,将加重滑膜、关节软骨与其下骨破坏程度,同时存在更加明显骨硬化现象,故关节面具有较小光滑完整性,关节邻近发生明显增生硬化,由于滑膜以及软骨被彻底破坏,关节间隙将会变狭窄[12-13]。AS IV期,关节滑膜与韧带都将受到累及,导致韧带钙化,且因关节骨性在产生关节骨桥状态下强直,导致缺乏关节间隙。本次研究显示,MRI对骶髂关节面下骨质侵蚀、骨质囊变与软骨肿胀检出率明显高于CT,表明MRI在显示AS患者骶髂关节面下骨质侵蚀、骨质囊变以及软骨肿胀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研究还显示,CT与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0级、III级与IV级诊断比较无明显差异,且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I级与II级检出率明显高于CT,与周萍丽[14]研究结论一致。说明MRI与CT均能准确检出AS III级与IV级病变,但MRI检出I级与II级病变效果优于CT。因为MRI分辨率非常高,故相较于传统CT,其于SA病变分级上准确度较高[15]。

综上,MRI在显示AS患者骶髂关节面下骨质侵蚀、骨质囊变以及软骨肿胀等方面的优势大于CT,能够有效指导患者病变分级与临床治疗。

表2 CT与MRI AS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比较[例(%)]

图1 为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CT图像,发现骨侵蚀程度<25%,且关节间隙显示正常,判定为II级;图2 为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MRI图像,发现存在严重软骨下硬化以及脂肪堆积,判定为III级。

猜你喜欢
骶髂滑膜软骨
骶髂关节错缝症推拿手法复位治疗的研究进展
DCE-MRI 及DWI 评估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价值观察
加长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SOX9在SD大鼠胚胎发育髁突软骨与胫骨生长板软骨中的时间表达研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3D打印技术辅助置钉治疗骶髂关节结核
有关髁突软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中的应用
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