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与MSCT在诊断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2019-10-19 07:43张德洲吴俊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椎体影像学腰椎

张 滔 李 兰 张德洲吴俊华

四川省骨科医院医学影像科(四川 成都 610041)

脊椎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好发于青壮年,多表现为活动范围较大部位压缩性骨折,其中以胸腰椎尤其是T12~L2发病风险较高,骨折发生后常因椎体后缘骨碎块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或因二柱或三柱结构受累导致韧带损伤,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残疾,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2]。椎体骨折部位和移位准确评估对及时治疗和患者康复均极为重要,影像学检查结果是脊椎骨折诊断主要依据,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v,DR)是脊椎骨折基本筛查方法,但所得二维图像常因体位改变或图像重叠等因素导致难以全面显示复杂骨折情况,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以其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及容积成像(volumetric redering,VR)等后期处理技术可全面而真实地提供椎体骨折相关信息,是现阶段脊椎骨折主要检查方法[3-4]。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DR与MSCT在诊断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选择合理检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胸腰椎骨折患者17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其中男性91例、女性82例,年龄16~87岁,平均(41.29±12.35)岁,外伤原因车祸51例、高处坠落伤42例、重物砸伤36例、平地跌倒29例、其它15例。纳入标准:①有外伤病史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体征;②经手术治疗确诊;③全均接受DR和MSCT检查;④年龄≥16岁;⑤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颈椎或骶椎骨折;②临床资料保存不完整;③影像学检查因成像质量较差无法完成诊断。

1.2 检查方法DR检查:采用Definium 600 DR摄片机对胸腰椎部位行正侧位成像,曝光条件为电压80kV,电流200mA,必要时摄取斜位片,对椎体骨折情况进行初步评估。

MSCT检查: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根据骨折损伤部位进行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20kV,电流260mA,层厚3mm,层间隔3mm,螺距0.75,将扫描数据导入Vitreal 2.0工作站,采用骨算法进行薄层重建,层厚2mm,层间隔1.8mm,然后进行MPR、SSD及VR等技术对骨折部位进行冠状面、矢状面或任意层面重组和处理,并选择合适部位观察椎体骨折及邻近软组织受累情况。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DR和MSCT图像独立阅片,对椎体骨折进行诊断和分型,意见不一致时经讨论决定。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DR和MSCT对骨折椎体分布情况检查结果比较17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手术证实共存在骨折椎体214个,其中DR检出193个(90.19%),MSCT检出207个(97.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DR和MSCT对骨折椎体分布情况检查结果比较

2.2 DR和MSCT对椎体不同部位骨折检查结果比较经手术证实,214个椎体共发生骨折326处,其中椎板64处(19.63%)、椎弓根35处(10.74%)、棘突58处(17.79%)、横突109处(33.44%)、小关节42处(12.88%),DR对各部位骨折检出率均低于MSCT,且两组椎板和横突骨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DR和MSCT对椎体不同部位骨折检查结果比较

2.3 DR和MSCT对邻近软组织损伤显示结果比较经手术证实,173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组织肿胀,同时发现碎骨片侵入椎管29例(16.76%),神经血管受压38例(21.97%),DR对不同邻近软组织损伤显示效果均低于MS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见图1-4。

表3 DR和MSCT对邻近软组织损伤显示结果比较

3 讨 论

脊椎骨折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有DR、CT及MRI等,联合应用各种检查方法可准确显示骨折信息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信息,但常规检查手段均存在图像分辨率低或无法全面展示骨折情况等局限性,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和设备改进,DR和MSCT诊断准确率不断提升,且放射剂量明显减少,对提高胸腰椎骨折治疗水平,减少脊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5-6]。

图1-4 L1爆裂性骨折,图1为DR正位片,图2为DR侧位片,均未见明显骨折,图3为MSCT轴位断层扫描,可见L1前缘骨折线,图4为MPR重建,有利于显示胸腰椎整体情况和邻近组织有无受累。

DR是与传统X线光机匹配的数字化成像技术,工作效率和图像分辨率较传统X线片明显提升且辐射剂量大幅度降低,对细节信息显示效果得到一定程度增强,其成像具有整体性特点,用于胸腰椎骨折检查可以直观显示骨折部位和脊椎整体解剖形态变化,为后续检查、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意见,但由于影像重叠,DR对轻微骨折尤其是椎体后缘及中后柱骨折诊断准确率仍然偏低,且对脊髓受累情况评价效果较差,单独应用可能因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7-8]。MSCT通过薄层扫描和MPR、SSD、VR等重建技术可有效避免重叠伪影,可以从多个层面全方位显示胸腰椎骨折整体和细节信息,对发现隐匿性骨折、碎骨片移位和脊髓受累具有重要意义,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主要参考依据[9]。吴晓琼等[10]研究认为MSCT和X线诊断胸腰椎骨折各有优势和不足,X线价格低廉且简单易行,临床普及性较高,而MSCT对椎体骨折节段、附件骨折及椎管受累情况显示更有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7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DR和MSCR检查结果显示,214个骨折椎体中DR检出193个(90.19%),MSCT检出207个(97.20%),两者差异显著,表明MSCT对胸腰椎骨折诊断价值优于DR,其主要原因为DR对深部、细微且无明显位移的骨折显示效果不理想,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

经手术结果证实,本研究214个椎体共发生骨折326处,其中椎板64处(19.63%)、椎弓根35处(10.74%)、棘突58处(17.79%)、横突109处(33.44%)、小关节42处(12.88%),其中DR对各部位骨折检出率均低于MSCT,且两种检查方法对椎板和横突骨折检出率差异显著。DR为整体显像,成像角度只有正位、侧位及斜位3个方向,椎体和横突位置较深,常因摄像角度或图像重叠导致无法有效显示,而MSCT为薄层扫描,且后期可进行任意角度重建,有效避免了DR图像的局限性,对胸腰椎各部位骨折检出率均明显升高[11]。邻近组织损伤和血管神经受累是影响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173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组织肿胀,且伴碎骨片侵入椎管29例(16.76%),伴神经血管受压者38例(21.97%),DR对不同邻近软组织损伤显示效果均明显低于MSCT,表明DR对邻近组织受累诊断效果不及MSCT,可为治疗和预后提供的信息较为有限。近年来,DR已逐渐成为X线检查发展趋势,虽然对胸腰椎骨折细节显示效果较CT略有不足,但其视野广阔、整体性强且辐射剂量低,作为简单初步的筛查方法仍具有重要价值,可对骨折进行初步定位并提升MSCT扫描针对性,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提升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DR检查对胸腰椎骨折显示效果和诊断价值不及MSCT,但可作为筛查方法对骨折进行初步定位,因此联合应用DR和MSCT可提升胸腰椎骨折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椎体影像学腰椎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