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首的作品分析及演奏启示

2019-10-20 09:15刘蕴浩
艺术大观 2019年28期
关键词:作品分析李斯特演奏

刘蕴浩

摘要:弗朗茨·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是19世紀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被誉为“钢琴之王”。本文将从李斯特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作品分析并结合自身演奏启示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与基本能力。

关键词: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作品分析;演奏

一、李斯特与《帕格尼尼练习曲》

弗朗茨·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音乐会演奏钢琴独奏音乐会创始人,并开创了背谱演奏的方式进行创新,一直延续至今。李斯特将钢琴这件乐器的演奏技巧达到了巅峰时期,极大地丰富了钢琴这件乐器的表现能力。并大胆创新钢琴演奏技巧,将钢琴作品的创编与独特魅力和弦改编的经典作品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钢琴艺术的发展。

1831年3月,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在巴黎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时,年轻的李斯特也在那里,目睹了这位小提琴神童的演奏。演出给李斯特一个强烈的震撼。这种令人眼花缭乱、令人瞠目结舌的本领使李斯特大为震惊。在惊叹帕格尼尼的神奇技能的同时,李斯特希望将这些语言融入钢琴之中,赋予钢琴新的生命,希望将钢琴也可以同小提起一样拥有炫目而辉煌的表现色彩,这是他作为钢琴家和音乐家的不辱使命。帕格尼尼的出现为他开辟了一条新音乐之路。李斯特忠实地模仿帕格尼尼的创作初衷,是为了表达了对帕格尼尼的钦佩之情,也为自己的钢琴事业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水平。

二、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首的作品分析

(一)作品曲式分析

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曲《主题与变奏》,这首曲目是二四拍,以a 小调为主,以变奏曲式为中心。根据著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改编而成,它由1个主题和11个变奏曲组成。它创造了一种自由的、即兴的、幻想的、随想的新的艺术形式。也是把小提琴这件乐器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主题与变奏分析

李斯特用短促多彩的和弦代替了原曲每一段的强音,既不失原曲的灵巧,还增添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这个主题一出现就深入人心。

在第一个变奏曲中,旋律从右手转移到左手,右手以灵活的三部曲节奏出现。在保持音准节奏均匀稳定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高声部音区的音色特点,整合左手低音音色,保持活泼的主题旋律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变化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右手高音部分的和声小调,另一种是左手低声部的自然小调,两个不同的调式,是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第二变奏,是肢体语言的变奏,在这种万般变化之中,左右手不断地进行交替式变换的演奏。旋律在连贯运行的四音组中快速的跑动下有所隐藏,这段所要表达的情感是轻巧而不失柔美的旋律性线条。曲子在低音和弦中消失,展现出一个新的作品慢慢到来。

第三变奏,连续八度的表现技法,给人的听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感,演奏者手指音色的快速弹奏有了很大的挑战,这是李斯特常用的技法之一。在演奏右手的主旋律,左手也随之演奏新的旋律线条相互交映。这个旋律比主题更悠闲有力。另外,乐谱对“饱满”的要求,使其成为高声旋律的坚实支柱,这也是李斯特常用的手法之一。

第四变奏,右手是迅速的八度半音跑动练习,音型更加紧密排列在一起,音色细腻柔和,旋律飘逸洒脱。左手的和弦断奏练习更好的凸出了主题旋律。

第五变奏,李斯特简化了主题中最重要的柱式音阶,并在此基础左右手依次进行的大跨度音程训练,像海水一样波涛汹涌的发挥了钢琴的宽频特性,拓宽了节奏密度和音型,使音乐有了些许的呼吸。

第六变奏,长期以来左右手进行着双音和弦,这就像是推动音乐前进的强大动力,这时要求的速度与力度要更加均匀的进行跑动练习,双手多次反向进行跑动,对演奏者的技法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七变奏,乐曲运用三连音织体演奏出安静寂静的音乐情景,与前几段的爆发性力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品的戏剧性也带有一定的旋律性缓冲,更好地为后面的旋律做铺垫。

第八变奏,李斯特在此段采用了左右手相互交替演奏的织体结构,分别在高声部、低声部位注入主题元素,形成双手相互呼应、竞争的特殊音响效果。

第九变奏,在小提琴第九变奏曲中,帕格尼尼用小提琴左手拨弦的独特技巧,灵巧多变变幻莫测。可以说,它是曲子最具特色的变体之一。李斯特也吸收了这组作品的创编风格,将小提琴的灵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李斯特弱化了整个音乐的声音,通过音域的变化,模仿出了小提琴清澈的声音。到了中段时,音量突然释放,范围扩大,然后立刻回到宁静而空灵的声音中。这戏剧性的变化非常令人兴奋。

第十变奏,钢琴作为一种打击乐器,最大的缺点是它不能自由地延长声音的持续时间,虽然可以用踏板来进行弥补,但依旧不能表现出真正地连贯。因此李斯特用tr~~来弥补这个缺陷,跨小节的连续演奏为主题创造了一个柔和的背景。两手弹奏着四个和声,表现主题在高音区清晰的音色中轻柔地说话。

第十一变奏,在此大量的琶音和八度和弦交替出现在键盘的高低音区部分,左右手时刻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演奏者需要展现鲜明的音色对比,饱满动听的音色,左右手运用大量的和声技法丰富着旋律的走向,暴风暴雨般席卷了钢琴键的低音区与高音区,钢琴的交响性色彩也得以展现。

三、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首的演奏启示

(一)持续音的触键方式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弹奏一个持续音时,手应该保持音符足够的时值才可以离开琴键。作品中的持续音常用于加强乐句的语气与重音。而持续音的演奏应该弹出音本身的重量,力度不一定很强,但弹奏时手指应该沉下去使琴键弹下去,这样才能使琴弦产生强烈的共鸣,尤其是在李斯特的作品中,我们更加需要注意这一点。例如57-60小节:

(二)自由节奏

这一段,出现于曲目中变奏II的62-67小结,有音乐表情术语rit(渐慢)、perdendosi(渐消失的)、自由延长记号等等。短短这几小节内就有3种表情记号,这就能够说明弗朗兹·李斯特喜欢采用自由的节奏特点。

四、结语

《帕格尼尼练习曲》是李斯特根据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及《b小调第2号小提琴协奏曲》改编而来,这部作品将李斯特钢琴炫技演奏技巧展现的淋淋尽致,钢琴独特音色的魅力,将钢琴表演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新的高度。此作品丰富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自己钢琴演奏积累宝贵的经验。

猜你喜欢
作品分析李斯特演奏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