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思考

2019-10-20 04:24朱丽苗
知识文库 2019年6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动作意识

朱丽苗

本文探究如何在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分析了体育游戏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的基础上,具体从以团队意识培养、促文明习惯养成,以健康意识培养、促卫生习惯养成,以竞争意识培养、促礼让习惯养成三个方面展开思考。促进体育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情感以及思考,加深幼儿意识和观念的内化,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落在实地。

1 体育游戏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通过引领幼儿在体育游戏中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加深幼儿对自我、他人以及环境的认知,逐渐拓展自己的认知范围和情境体验,并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加深规则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健康意识,通过内化三观潜移默化地培养优良的德行和好习惯。在体育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情感以及思考的基础上,加深幼儿意识和观念的内化,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落在实地。

2 体育游戏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2.1 以团队意识培养,促文明习惯养成。

教师要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促进其文明习惯的养成。有些幼儿难以与其他伙伴维持友好的关系,不愿与他人合作,在体育游戏中破坏游戏秩序,打扰其他小伙伴,拒绝与其他小伙伴共同分享器械,互相争抢游戏材料等。对此教师开展“同心协力大作战”的体育游戏,让两个幼儿共穿一条“连体裤”,一名幼儿的右腿和另一名幼儿的左腿穿在同一条裤腿里。通过组织实施这一体育游戏,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训练腿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促进幼儿大肌肉动作能力的发展,又能够培养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幼儿与小伙伴主动协作、互帮互助,遇到困难与问题共同努力解决,促进幼儿在体育游戏中与伙伴友好交谈、互相模仿、游戏嬉闹。

再如,教师组织大班幼儿开展“接力跑泡泡”的体育游戏,起跑练习中教师在示范讲解完成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游戏法将角色游戏穿插于体育游戏的中,指导各个小组轮流选出观察员、示范员、裁判三个角色,其中示范员示范起跑动作,裁判员负责发号施令,观察员一边观察一边描述示范员的动作。通过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来推进幼儿对动作的掌握。

在体育游戏活动的展开中,由于在接力跑游戏中体力消耗较大,教师一方面要通过下肢训练的动作给幼儿热身,另一方面还要传授动作技巧,使幼儿习得玩游戏的基本动作能力。下肢力量的训练的体育游戏中包括踢腿、蹲等简单易行的动作,还包括各种形式多样趣味跳跃类动作,如兔子跳、蛤蟆跳、跨步跳、鸭子走、蹲跳起、台阶跳、单挑跳等等。通过各种有趣的跳跃动作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下肢力量。对此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一改过去体育游戏动作教学中固定模式的动作模仿与训练,而是给小组以自由选择的空间,使小组成员自行讨论选择三至四种喜欢的动作组合进行练习。在各个小组成员通过互相监督、帮助完成特定的任务模块时,教师给予各个小组以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接力跑中,教师在游戏火热进行的休息环节中增加对幼儿跑步节奏和呼吸方法的训练。教师设置四十秒、五十秒、一分钟、一分钟十秒等不同的时间段让小组自由选择进行游戏,引导各个小组选出“跟跑者”和“领跑者”,后者保持匀速,前者要在节奏和速度上与后者保持一致。接着各小组成员互相轮换完成跟随和接力。有些幼儿的身体素质差,会在游戏中出现跑不下来的问题。对此要加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激励、互帮互助的作用,教师鼓励幼儿通过节奏和呼吸上的调整减弱跑步中的困难以保证任务的完成,加强对幼儿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建设。通过组织开展“接力跑泡泡”的体育游戏既在比赛中培养了竞争意识,又进一步深化了团队意识。

2.2 以健康意识培养,促卫生习惯养成。

要保障幼儿体育活动的安全卫生,就要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促进其卫生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師要保证户外运动的场地和器材的卫生,对垫子、布类玩具、场地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对幼儿体育的大型器材也要定期检修,在物质环境上,为幼儿提供一个卫生、安全的运动环境。在室内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铺设垫子为幼儿打造可以赤足游戏的环境,避免产生体育运动造成尘土漫天的情况。“以身作则”是常被念叨的词语,做家长要对儿女“以身作则”,做老师要对幼儿“以身作则”,教师在平时的行为中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卫生的环境,同时通过语言引导、行为示范加强对幼儿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的培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通过建立并严格执行常规的方式避免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出现意外伤害,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规则意识与规范行为习惯。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能够在体育活动中贯彻幼儿的一日常规,即幼儿一日活动中各环节的日常规则,既包括日常生活规则,还包括基本道德规则和公共活动规则。有些幼儿在幼儿园内已经养成了遵守一日常规的习惯,但是一到户外或者体育活动区就开始释放本性、把规则习惯抛诸脑后,开启“疯玩”模式。对此教师既不要打消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又不能放松对幼儿的规则教育,贯彻“该松时松、该紧时紧”的原则。另一方面,教师要构建起具有适宜性的体育常规。例如,在取放体育器械的环节,有些幼儿为了抢到自己喜欢的器械蜂拥而上、相互争抢,这很容易造成摔倒、擦伤、碰伤等意外受伤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幼儿活动的秩序,教师针对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类型和场地、器械等特点制定出相对应的游戏常规。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配对习惯,教师使两头镶有圆环的绳头使幼儿整体地排成两列纵队。为了增强排队的趣味性,教师通过哨声、手势、彩色小旗等道具引导幼儿快速地排成U字形、半圆形、圆形、横、纵等不同的队形。如教师吹一声哨后幼儿就自觉排成横队,吹两声哨后就排成纵队,吹一声哨并举起小红旗就排成圆形队等。

最后,教师要从细节着手对幼儿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卫生习惯进行培养。例如在运动前要注意根据天气阴晴、冷暖的情况增减衣物。在着装方面要尽量宽松、舒适、轻便、吸汗,方便参与体育运动,同时不要在口袋里装有锋利、尖锐的小物件,如玩具、发卡等。再如,幼儿体育游戏的开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易及难、逐步递进、前后呼应、相互衔接,形成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若体育游戏较为剧烈则进行必要的热身运动,以减少关节损伤损伤的风险。在运动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技巧和行为习惯,例如从很高的地方完成跳跃动作时要避免脚后跟先着地,在快要摔倒的时候通过大踏步的方式保持身体的平衡等。在沙区做体育游戏时,避免将沙子扔到自己和同伴的头发或衣服里,避免在迷眼时用脏水揉擦眼睛。在运动后主动收拾和整理体育器械,并用洗手液把手洗干净,按自己的需要更换汗湿的衣服或增减衣服等。

3 结语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明确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2012年,我国又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强调了幼儿的学习方式依托于直接经验,要求幼儿教育者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体育游戏不仅充满了趣味性、灵活性和娱乐性,并且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素质,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提高幼儿的社会性和社交能力,培养幼儿的动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格和独立人格,促进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作者单位: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幼儿园)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动作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下一个动作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