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梁漱溟与东西文化观

2019-10-20 04:24张彤
知识文库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观梁漱溟中西文化

张彤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出现了“东西文化”这类名词,但是对其概念十分模糊,梁漱溟通过对金子马治、李大钊等人文化观见解的不同提出了自己的东西文化观。在科学色彩、民主、人生路向等方面对东西文化进行比较,细致分析了东西文化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梁漱溟东西文化观的形成及其對待东西文化的态度,探析在当今对待不同文化时我们应如何理性对待。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曾将自己一生的思想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西方功利派、佛教出世主义、儒学。所以对梁漱溟先生的研究很多都集中在这三个主要的领域,诸如对于其佛教思想的研究,东西文化哲学观点的探讨,以及中国近代的社会化运动等都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其中对于其东西文化观的研究也是以研究其思想为主要切入点,本文主要就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做出具体评价,结合其“三路向说”进行初步探讨。

1 梁漱溟东西文化观的形成

“东西文化”这类名词提出的时间很早,说的人也很多但却没有确切的概念,在着手研究东西文化时首先遇到了研究的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以为这问题还远的问题,梁漱溟指出了当时世界的现状,即几乎世界上完全是西方化的世界。就东方国家而言,能接纳西方化且运用自如的才能使自己的国家持续稳定发展,来不及接纳西方化的国家结果以武力强占。清末以来,思想界大致是顺着器物-制度-文化来寻求中西碰壁后中国的解决之途的,梁漱溟也是这个文化根源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中国开始只留意到西洋的火炮、铁甲、声、光等的奇妙,至甲午之役后,海军全体覆没,又提倡废科举、兴学校、建铁路、办实业等。之后又着意到政治制度上面,所以有了立宪论和革命论两派,最后提出思想改革,即文化运动。梁漱溟认为改革的根本在于伦理思想,西方文化对于中国的逐渐渗透,是否要将本民族的文化彻底打到,这正是当时急于解决的,因为例如日本当时很早就采用了西方化,朝鲜、印度等被西方国家用武力所征服,中国却还算是自己可以自选道路的,对东西文化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十分急迫。第二个是随便持调和论的不对,梁漱溟将一家文化分成三个方面,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等,二是社会生活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习惯等,三是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等。但就物质生活方面西方的电灯、交通比我们先进许多,如此来看抛弃中国落后的文化,单采用西方先进的文化即可。梁漱溟还列举了常乃德先生一古一今、一前一后的东西文化观来说明东西文化调和论只能算是一种模糊的论断,不是确切通行的办法。第三个是以为无从研究的不对,如果认识到了东西文化观解决的迫切性自然会潜心探究,所谓无从研究范围过宽大多出于借口。

由此看出,梁漱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家,他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思想见解到哪里就做到哪里”如果仔细考察梁漱溟的文化哲学理论,他的确没有讲中国学问。他反复强调:“我对这两样东西完全承认,……一个便是科学的方法,一个便是人的个性伸展,社会性发达”“西方的学术思想,处处看去,都表现一种特别的色采,与我们截然两样,就是所谓科学的精神”。这与新文化运动思想似乎如出一辙,他甚至赞同只有近年《新青年》一班人才算主张西方化主张到家,实际上他是在否认自己是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

2 东西文化观及其差异

在梁漱溟看来,一种特殊的文化自有其特殊的“根本精神”,东西文化的不同就在于它们的文化精神不同。他不满意五四时期的把中国文化“与自然融洽”、“静”和西方文化的“征服自然”、“动”来加以区分的观点,更反对有的人以有没有科学和民主的表面比较来作中西文化的分别,他要追寻更深一层的中西文化相区别的原因或因素。而这个因素在他看来就是“意欲”:根据意欲的不同,梁漱溟把人类生活样式分为三大路向,分别以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为代表。⑴本来的路向:奋力取得所要求的东西,设法满足他的要求,就是奋斗的态度,结果就是改造局面。⑵遇到问题不去要求解决,改造局面,就在这种境地上求我自己的满足。⑶走这条路向的人,其解决的方法与前两条路向不同,遇到问题他就想取消这种问题或要求。所有人类的生活大约不出这三个路径样法:⑴向前要求;⑵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⑶转身向后去要求。梁漱溟将这三种人生路向看作是考察文化的根本。通过对这三种不同解决问题途径的分析,梁漱溟区分了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首先西方文化处处体现了“奋力改造局面”这一人生态度。无论西方文化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归根到底都是由这种“向前”的态度决定的。如西方物质生活远高于其他地区,如西方文化中科学所体现的努力改变现状、怀疑验证的态度,民主的反抗权威的精神,都是一种向前要求的生活态度。所以,西方文化走的是第一种路向。其次,这种随欲而安、不主动改变局面、一味安于现实的调和持中的态度就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点。梁漱溟认为作为中国文化主要内容的儒家文化,突出特点就是要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顺其自然。再次,也就是这第三种反身向后求的解决问题方法就是印度文化的典型特点。这种文化不要求向外,反而是要求向内,强调自身禁欲、无欲无求。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梁漱溟在给出了文化的定义后,以“意欲”为根本出发点区分了西方、中国、印度三种不同的文化,并指出未来世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并将最终走向印度文化。梁漱溟关于中、西、印文化三路向的说法在当时引起震动,避开了当时全盘反传统的说法,美国学者艾恺则认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不仅“引起了东西文化的争论,并为1923年的科玄论战准备了前提”。

梁漱溟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是建立在其多元文化观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安分知足,寡欲,摄生”的特质,此种特质使中国文化在关涉人生三大问题上,即无论在物我,还是人我之间,抑或是人之自身诸方面,都显现出和谐统一的特色。而对于印度文化,梁漱溟将其与中西文化相比较,否定了印度的物质文明与社会生活,指出其文化特质只在宗教一端。西方文化相较于中印文化而言,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梁漱溟认为西方文化的特质在于,其一是科学理性精神及其方法,另一是注重人之个性的伸张。由此,形构成西方学术与社会的特别精神。西方文化端赖于学术与社会面向的两种精神,在物质方面以征服自然为人类能力之体现,在学术与社会生活方面以民主作为其主要特点。因此,在中国文化的革新问题上,梁漱溟认同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精神,明确指出,引进这两种精神实在是当今所急,否则,我们将永此不配谈人格,我们将永此不配谈学术,“主张要批评地把中国原来的态度重新拿出来,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从而,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

此外,他还认为中西印三种文化不仅对意欲的态度不同,而且三种不同的文化分别有其侧重的哲学基础,不同哲学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也不同。就三种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精神特征来看,其将西方文化界定為以意欲向前为其根本精神的文化。而此“意欲向前”的要求主要表之于科学与民主方面,其不仅构成了西方文化的特质,而且也成为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所在。梁漱溟进而在比较文化的视野里,对比了中西文化的特质。

3 对于梁漱溟东西文化所持的态度

中华民族原本蕴含一种较高于西方民族之精神,便不可改移而下,放弃传统文化之本以全盘沿袭西方文化。梁漱溟支持“全盘承受”西方的民主和科学,而又坚决“批评地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中国原来所具有对国家文化的态度是一种随遇而安,安分守己没有强制力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态度很难造就具有创造力和激情的文化内容,辜鸿铭先生曾经说过“西洋不是教会僧侣借上帝权威吓人(中古),就是国家军警以法律管制人(近代)离斯二者,虽兄弟比邻不能安处”。西方世界从古至今的文化很大一部分是由国家强制力和秩序性跟随,西方世界利用武力和文化吞并在不同地区融合不同文化,这就导致了它必须利用铁腕手段去稳定文化波动和差异。正是“中国国家靠千千万万知足安分的人民维持,而欧洲国家无不是靠武力维持”。所以西方文化有它自己的活力和创造性,梁漱溟先生提出对于西方文化既要全盘承受又反对西化的论断在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再整合,梁漱溟先生的文化思想不是“尊孔复古”不是文化倒退,是对于先贤文化发起的一次再理解,数千年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强制力在中国虽然不被尊重但是却又不得不执行,而文化的发展需要民主和强制力的共同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孔孟之道,老庄之理同样是古人的大智慧,如果从道家文化去理解梁漱溟先生对于东西文化差异的见解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道家文化讲究的处世为人之道,随遇而安之心很大程度上是梁漱溟先生所反对的,正是由于这种文化土壤孕育的文化种子可能是一种畸形不和健全的。但是道家文化讲究的不仅仅是“放下”重要的是如何“拿起”。道家文化中的守诚持中,制约对立的哲学思维不正是梁漱溟先生希望达到的中西文化交融的效果吗,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是放手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外儒内法,刚柔相济,正是中西外化需要相互学习之处,道家文化中“贵清静而民自定”的思想就是梁漱溟先生是对中国文化缺少强制力依靠民众自身管制的例子,但同时道家文化也重法制“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希望以黄老之法为体,刑名法术为用,这也是道家文化可以开创西汉初期繁盛以及大唐繁荣的原因。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了解文化发展到底需要什么不是一味的引进和接收,如何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且从彼此之间寻求一种稳定性,民主需求和法制管理未尝不可兼得。

如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文化成为一种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力量往往可以对他国产生文化吸引力,随着各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其文化发展也大放异彩,东西方文化应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交流,而不是所谓的全盘接受或闭关自守,这将会导致文化的倒退,文化需要法律的管制也需要自觉性的行为发展,只有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的辉煌文化。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观梁漱溟中西文化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谁更需要读书
文化认同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研究
梁漱溟的“不贪”
粱漱溟:金钱哪有人才重要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licts and Blending in Guasha
中西文化大对比之“交际语言”的差异
大学生培育正确的文化观
试论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马克思文化观的多维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