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2019-10-21 07:04赵睿张振宁
职业·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原因及对策厌学高职生

赵睿 张振宁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普遍现象,重点分析社会、家庭、院校、自身四方面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拓宽社会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强化院校教育、加强自我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生 厌学 原因及对策

学风不正是当前各类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而在高职院校显得尤为突出。高职多数学生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来到高职院校后感到颇多不适应,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样势必会影响学风、教风、校风等等,必然导致教学质量滑坡,影响学院的声誉。其主要表现是学生的厌学现象。笔者想对其原因探析一番,以便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高职生厌学的原因

1.社会原因

社会风气对学生的耳濡目染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消极腐败现象影响了学生的使命感。社会上个别领导干部,贪赃枉法,以权谋私。学生耳闻目睹这类现象,内心产生疑惑,生出逆反心理,学院的使命感教育根本听不进去,学习当然缺乏动力。第二,就业压力挫伤了学生的上进心。毕业人数越来越多,而就业岗位越来越少,这己经是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图减轻毕业生就业压力,但公务员招考、大学生“三支一扶”等名额太少,无形中形成了万人过独木桥的局面。而人才交流市场上许多企业为了装饰门面,非高学历者免谈,对高职生自我推荐材料都不愿多看,何谈招收?要是待遇比较好点的工作,出现了学生称为“拼爹”的怪现象。当然,学好学差结果一个样的想法,在他们心目中无形中占了主导地位。第三,经商之风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部分学生看到社会上许多人经商发了大财,于是到批发市场上购买一些学习生活用品,拿到学校向低年级同学推销。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早接触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人在教室心在外,天天想的是赚钱,不能集中精力搞学习,可谓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2.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气氛、家长素质高低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学习。第一,家庭不和睦,使学生求学缺少了坚实的后盾。个别家长整天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无形中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使其在校不能安心学习。更有甚者,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幸福,小小矛盾就猝然离异,孩子就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无人提供经济支持,其生活无法保障,谈何学业?第二,家长重视不够,使学生学习缺少督促环节。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上了高职院校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教育有教师管理,学费有国家助学金;除了供给基本生活费而外,不再操心孩子的学习;每次来校看望孩子,只要他们健康安全就满意而归。甚至寒暑假期间,也不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只是顺其自然。这样,学生的学业就缺少了家长督促的重要环节。第三,家长素质偏低,使学生受到了反面影响。有一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靠在市场上打拼赚了一些钱,就出手阔绰、出言不逊、聚众赌博,甚至面对孩子大谈特谈读书无用,挣不了大钱;有些家长虽住豪华别墅,开奔驰宝马,但家中却找不到一本书,真可谓是“生活的乐园,文化的荒漠”。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学生能刻苦学习吗?

3.院校原因

归纳起来也有三点。第一,教师厌教,对学生起了错误导向作用。客观地讲,大部分高职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部分青年教师看到大学同学进入高薪公司,于是献身教育之志开始动摇,不认真授课,不管理学生,混够课时算完事。结果学生也经常旷课,不做作业,乐得清闲自在,以致荒废学业。第二,过多兼职,消耗了教师的精力。专业课老师大多属于“双师型”教师,都具备专业方面的一技之长,于是就成了各级各类企业、培训中心争相聘任的对象。问题是外聘单位严格的管理,随时会有被解聘的竞争压力,使他们不得不竭尽全力去教学。至于说到本单位本职工作,只好备课草草了事,作业可改可不改,这样能教好自己的学生吗?第三,教师厚此薄彼,使学生学习无所适从。专业课教师说专业实训课重要,文化课教师强调文化理论课重要,弄的学生找不着北。只好理解成什么课都重要,但最终什么都不重要。

4.学生原因

归纳起来也有三点。第一,优越感使其放松了学业。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有爷爷奶奶百般呵护,有父母万般迁就,在学校看不起同学,听不进班主任、辅导员的管理要求,根本不拿学习当回事。第二,依赖感使其学习缺乏动力。部分学生依赖感特强,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考试靠同学帮忙,工作靠父母操心,学习没有压力,也缺乏动力,根本谈不到“竞争”二字。第三,失落感使其迷失了奋斗方向。在高职院校所占比例比较大的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孤单而失落感会更强,明显表现是性格怪僻不合群,几乎没有上进心,有的甚至结伙社会闲散人员,在校破坏公物,偷盗、抢劫低年级同学钱物,“一失足酿成千古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拓宽社会教育

学院应当拓宽对学生的社会教育面,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从而达到激发其勤奋学习的目的。第一,以忧患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应当让学生了解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经济建设方面面临的困难,作为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应当肩负的历史重任,树立忧患意识,激发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使命感。第二,以主流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认识到消极腐败现象只是发生在个别人身上,己被国家绳之以法,相信随着法治的健全,就业过程中的不良现象一定会被消除掉,以此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的目的。第三,以社会实践教育促进学生的上进心。应当高度重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与社会对高职生的需求差距很大。不是社会不选择我们,而是我们经不起选择。只有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从而增强学生刻苦学习的自觉性,达到促进其上进的目的。

2.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学生未参加工作独立生活之前,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第一,加强同家庭的联系。班主任、辅导员应该把每次考试的成绩、学生受奖及处分情况及时报告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以便利用微信平台、手机短信或看望学生的机会,及时督促学生学习。第二,以法律手段保障部分学生的学业供给。对那些离异以后不抚养孩子的家长,学院相关部门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以《公民受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为依据,力争使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有保障,能够安心学习,掌握为社会服务的实际本领。

3.强化院校教育

高校教育是学生一生受教育的关键阶段,必须对某些环节进行强化教育。第一,针对不同原因,解决教师厌教问题。学院除了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创新敬业精神而外,需要在办培训班、顶岗实习、校企联办等创收方面下工夫,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教师授课津贴,加大院级科研项目和经费投入,实施“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同时,应为教师考研进修、评定职称、外出交流、科研项目等方面创造条件。这样教师厌教的不良风气是会逐渐得到改善的。第二,加强教学管理,克服不良倾向。学院需要从教师命题、监考、阅卷、登分、汇总成绩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对于舞弊行为应严肃查处、通报批评,对坚持原则、不徇私情者应予以奖励。学院教学主管部门要对教案、考卷、成绩册不定期抽查。第三,实行“半封闭”式管理,杜绝不良习气的侵入。这是高职学校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應在风气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之前在高校继续推行。在大一实施“半封闭”式管理,避免学生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以保证集中精力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努力提高基本技能水平。

4.加强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一个人一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未涉世的高职生更应当不断地反省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第一,增强使命感,消除优越感。高职生应当把个人学习纳入实现中国梦的大局,认识到自己今天的刻苦努力,是为了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掌握为社会服务的过硬本领,是进入人才市场必备的素质。这样就会进一步认识到与使命感相悖的优越感是微不足道的。第二,增强竞争感,消除依赖感。高职生只有从高校期间树立起竞争意识,并且积极参与学习方面的竞赛及科研活动,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上进心。随着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自立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从而消除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感。第三,增强充实感,消除失落感。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并且为近期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自然就不会感到空虚和失落,每实现一个目标自然就会感到充实而快乐。

三、结语

总之,高职生的厌学现象是职业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应当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引导其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力求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原因及对策厌学高职生
大学生中长跑锻炼焦虑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探究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