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2019-10-21 07:12张晓红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张晓红

摘 要:新课程改革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项内容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建构高效课堂、提升道德境界、传承优秀文化、塑造高尚人格、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基于此,本文以高中语文为例,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建构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而言,问题重重:教师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答案的标准化,忽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学生不愿意学语文、不想学语文的现象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更缺乏鉴赏和传承文化的意识和环境,忽视了语文背后隐藏的思维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

涵等。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创设多种情境,努力营造语言建构与应用教学环境

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理解障碍、拓展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记忆。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会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努力营造语言建构与应用教学环境与氛围,以期建构高效课堂。

如,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内容时,教学活动一开始,笔者就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什么是套子,你认为的套子是什么?

本文中的套子指的是什么?

主人公最终摆脱了“套子”了吗?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急忙从文章中找答案。十分钟后,学生们陆续读完了文章阅读,也隐隐约约知道了套子是什么,但还不能用准确的语言回答笔者。于是,笔者把本课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特点介绍给了大家,学生们听完后恍然大悟,争先恐后地回答套子指的是沙皇专制制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毒化,主人公一生生活在条条框框中,至死也没有摆脱“套子”的束缚。完成阅读教学活动后,笔者要求学生进行一场课本剧表演,即把教材文章改编为故事再进行表演,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创造语言表达和应用的环境。虽然在进行课本剧分组、讨论、改编、表演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问题,但在教师协助、学生努力地下,还是顺利完成了表演任务。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完成阅读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创设表演情境,让在学生探究、合作中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为学生营造语言建构与应用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倡导小组探究,在实践活动中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不是教师凭借语言交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实践、体验、参与、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能力。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错误中得到教训,在收获中体会到乐趣,最终提升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开展小组探究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 并序》时,笔者在学生们完成自主阅读的、对课文基础知识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一边播放课文录音,一边提出了几个问题:全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了什么?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笔者要求学生们分小组展开讨论,让学生们通力合作寻找答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除此之外,笔者还希望在探究和讨论中提升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为学生提供语言交谈的机会,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同学们通过认真查找和讨论后,体会到了作者是如何展开自己的思维,表现自己的内心痛苦挣扎的全过程;也感悟到陶渊明始终追求自由、保持独立人格的精神,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不仅通力合作下梳理了本课的写作思路,还能够共同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为建构高效课堂提供了可能。

三、实现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审美鉴赏、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如,在学习《滕王阁序》内容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阅读体会作品的形象美和境界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净化。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感知文言文的美,在反复播放的音频朗读资料中,有些学生时不时的勾划出自己认为最优美的句子。十分钟过后,笔者要求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对全文的感受。学生们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句式具有的美感,充分激发出想象和创造的潜质,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笔者为学生们布置了一份随堂小练,希望学生能够挑选文章中的一小段进行经典仿写,创造出自己的美。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自觉性,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参与、鉴赏的过程中提升了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四、开展主题活动,加强学生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导致国学经典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落。为了重新唤醒和延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新课程改革將“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内容之一,对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笔者认为可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如,笔者开展了一次中西方诗歌对比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将《卫风·氓》翻译为英语。因为中国诗歌语言简洁、含蓄,意境丰富、优美,如果用英语句式直译出来,就完全破坏了中国诗歌的魅力。因此,这一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讲十分困难。果然不出笔者意料,学生们对笔者布置的翻译诗歌这一任务束手无策。见此情景,笔者找来了莎士比亚的《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谢》这首诗歌,要求学生们翻译成汉语。这个任务虽然对学生们来讲有点困难,但经过努力还能够完成。此时,大多数学生体会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对中国的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具备了文化传承的意识。

综上,笔者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探究了建构高中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提出以下几点:利用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语言建构与应用的教学环境;在小组探究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体验、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加强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教育,最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小娜.语文学科素养探析:“读写素养”的视角[J].语文教学通,2017(Z3).

[2]张彩华.把握语文核心素养,注重学习策略指导[J].学周刊,2017(09).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