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

2019-10-21 07:12闫敏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想象力培养阅读教学

闫敏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作为目标之一。本文以抓住课题、关键字词、插图、朗读和续写五个方面为路径,在充分利用教材和调动学生感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1]从此内容可知,通过语文课程教学,老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其中想象力的培养既是课程学习的效果,也是开掘创造潜能的前提。低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形象思维占优势,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语言生动,充满童趣,蕴含着极大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因此,针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研究。

一、抓住课题,引发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关键性语句。每次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看着课题猜想,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快乐。如《纸船和风筝》一课,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一边描述一边贴画:“从前有一座山(出示‘山),松鼠住在山顶(出示‘松鼠),小熊住在山脚(出示‘小熊)……,”剪贴画随着教师的描述逐一出现,组成了一幅图画,让学生去猜想故事发生的场景。虽然图画简单,但在教师的语言描绘和眼前画面的协同作用下,学生脑海里能想象出更美更生动的场景。

二、抓住关键字词,进行扩想,丰富阅读的内涵

理解重点字词是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字词是理解文章的通道,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有几处点睛之笔。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抓住关键的拟态词①生发开去,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快加深理解文章的意思。如《荷叶圆圆》一课,“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这三个句子中的“躺、立、蹲”是拟态传神之笔,教学时,可让学生想象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叶上的情景,再联想自己生活中的实际经验,通过模拟进行情景再现,使学生既能正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又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为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准确生动使用语言奠定了基础。

三、抓住教材插图,进行联想,让文章主旨更突出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直观的视觉形式和文字表达的抽象形式相得益彰。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色彩美丽、形象新颖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有利于以图学文,也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插图,把它作为教学的契机和线索,和文字部分勾连起来,使二者相互映射,让学生能够借助两种表意形式迅速理解课文传达的意思。如教看图学文《小猴子下山》时,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弄清小猴子在什么地方,正在干什么,它的表情怎样。观察第二、三、四幅图时,指导学生弄清小猴子又来到了什么地方,正在干什么,地上扔的是什么,并把图与图紧密结合起来,反复观察,展开想象,不但要看到画面上的内容,还要看到由画面内容所想到的,真正弄懂图画的意思,看出图画中的文字来。通过教学,学生懂得了小猴子因为办事不专一,最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这时还要在课后进一步设计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提问,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小猴子空着手回到家,家里人会怎样对待它?2.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了,你猜它会怎样做? 提问是起点,插图和文字提供了回答问题的路径,学生追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也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

四、抓住朗读,引发幻想,让文章内容更丰富

朗读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声音的节奏和音色,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多读少讲,老师既要范读,更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或者是课堂表演读。朗读是一种直接感悟的形式,它让人直接置身于情境之中,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在学习儿歌《小雨点》时,教师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把自己当成一个个小雨点。教师可以问:“小雨点们,你们还想去哪里旅行呢?”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说出了许多奇特新颖的句子:“雨点落在瀑布里,在瀑布里冲浪。”“雨点落在泉水里,在泉水里打滚。”“雨点落在玻璃上,在玻璃上溜冰。”

五、抓住续写,引发遐想,补充文章空白

续写能让学生从现有的课本中走出来,通过个别经验打开课程内容的封闭性。在此活动中,想象力是重要的驱动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以童话为题材的故事,教师可利用这些内容,让学生续编课文的结尾,通过续编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比如学习《坐井观天》后,可让学生续编故事结尾:青蛙最后有没有跳出井口去看外面的世界?如果跳出去了,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如果它不肯跳出去,会发生什么事情?又如《雪孩子》一課,可让学生续编《雪孩子又回来了》,想想小白兔和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对于这种类型的想象活动,经常进行,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他们的思维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的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想象的天空。从课程教学本身来讲,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大的方面讲,“想象力唤醒了孩童内心的同情和怜悯,迫使他们以一种宽容、完整、富有诗意的方式去认真对待生活和他人”。[2]

注释:

①拟态词,是日语里用象征说法来表现某一种动作或状态的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永国.想象力与孩童精神世界的濡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2017(1)

猜你喜欢
想象力培养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想象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