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劳动与技术课程有效教学路径

2019-10-21 07:13曹军伟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编织劳动笔者

曹军伟

摘 要:《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技术素养,培养具有技术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课程。劳动技术教育是:教育以提高未来社会成员的基本技术素养,开发人类潜能,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教师应通过教学,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架起桥梁,以“更好的生活”为目标,引导和改善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实践体验 关注生活

一、基于学情展开教学,为学生美好生活奠基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起点寻找教学的起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认识平结》这一课上课开始,笔者准备了琳琅满目的平结编织挂件、首饰作品挂在展板上,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试教几次下来,效果都非常好。

笔者来到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了解学生的学情,并了解到:该校从本学期开学起就制定了捕梦网计划,精心实施了缔造完美教室行动。许多班级教室的装扮都融入了编织元素,学生对“平结”的认识并不是“0”起点。此时,笔者果断放弃原有的导入设计,根据学生的真实起点进行再设计。通过调查交流,笔者了解到该校学生家长也为此次缔造完美教室活动倾注了不少心血。上课时间恰逢感恩节,于是笔者搜集到一些家长协助老师一起装扮教室的照片。导入新课时,播放这些感人的画面,让学生感受父母和老师的辛苦付出,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这份情就成了本课学习的内驱力,有了这份动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高涨。为了自己能制作一个平结礼物送给想感恩的人,每位学生都积极地投入课堂。

劳动与技术的课堂不应该仅仅是教技术的课堂,还应该是育人的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挖掘育人的因素,结合学生的特点,达到育人的效果。其实,劳动实践是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而思想道德教育又寓于劳动实践之中。这两者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认识平结》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编织平结,而且懂得了感恩。学生感受到了长辈对自0己的爱,更学会了表达爱,回馈爱。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生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这样的劳动与技术课堂才是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高效课堂,为学生将来的美好生活架起了桥梁。[1]

二、丰富实践体验,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标准中指出: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任何技术知识、技术操作、技术意识的形成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能力。

劳动与技术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体验有没有到位。众所周知,现如今这门课程处于边缘学科的地位。大部分教师都是兼职教师,这门课程甚至有被挤占的可能,劳动与技术课的开设流于形式。该课存在“缩水”现象,学生的实践体验也被“压榨”。为此,笔者在日常的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努力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活动。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技能,而且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在上《认识平结》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笔者设计了四次动手实践活动:拆一拆,研究平结编法;试一试,尝试编单向平结;做一做,编织双向平结;练一练,寻找编织规律。在拆平结的活动中,学生探究到平结是由两根绳子编织而成,而且一根绳子围绕另一根绳子编织。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到的认知比教师直截了当告诉学生而得到的认知更直观、更深刻。在尝试编织单向平结时,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尝试编织单向平结。在尝试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遇到了困难。而这一“困难”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找到的教学重点。只要突破这一重难点,编织单向平结就水到渠成了。学习了单向平结合双向平结的异同之后,学生猜出了双向平结的编织方法是左右轮换编织。练习编织双向的过程中有学生困惑地说:“上一次我是从哪个方向开始压轴线编织的呢?我都记不清楚了!”这时,也有学生在编织的过程中找到了规律:闭口在哪边,就从哪边开始编织。这一教学难点又顺利突破了。瞧!这节课的教学知识点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得到的。

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热爱的。在动手实践中,学生的劳动能力得到了提高,独立自主意识、综合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提高。课程改革要求劳动与技术教育能使学生获得积极体验;动手与动脑紧密结合促进技术素养的形成,增加技术含量;拓展劳动与技术学习经历,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2]

三、展示评价,引领学生关注生活

课程标准中指出,劳动技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树立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

那么,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笔者在《认识平结》一课的展示评价环节设计了“编织走秀”的活动。引导学生把编织好的平结挂件挂在钥匙扣上,别在书包上,绑在铅笔袋上;把编织好的平結饰品戴在手上、脖子上……让平结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

展示评价不应单纯为了展示而展示,而应该让展示“活起来”,让评价多元化。“编织走秀”的展示评价是优化课堂的有效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让评价方式丰富化。在评价的同时,让学生关注当下的日常生活,把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引领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去,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将课程生活化。

结语

教师要精心设计,让课堂成为架构起引领学生过美好生活的桥梁,让《劳动与技术》课程更好地为学生的美好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乐素芬.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的劳动与技术[J].中国教育学刊,2017(08).

[2]董强.劳动技术课教学效果的评价目标及标准[J].学科教育,2015(05).

猜你喜欢
编织劳动笔者
体验编织的乐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一针一线编织爱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热爱劳动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