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2019-10-21 03:52简惠琼王雪芬
健康前沿 2019年4期
关键词:护理

简惠琼 王雪芬

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7年9月到2018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护理,设立研究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水平及治疗有效情况。结果:给予全面护理的研究组患儿干预后的血气指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几率为6.0%,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几率为22.0%。结论: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治疗质量。

关键词:肺泡表明活性物质;鼻塞式正压通气;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临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是由于患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对不足,肺泡表面受损,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严重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严重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健康[1]。为了保障新生儿的治疗权益,改善新生儿结局,本文笔者特选取10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旨在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配合,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到2018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0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胎龄在30周到37周之间,平均胎龄(33.05±1.34)周,出生时间在12min~8h,平均(4.61±0.62)h,对照组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胎龄在28周到37周之间,平均胎龄(32.86±1.28)周,出生时间在17min~7h,平均(4.22±0.72)h。纳入标准:(1)均符合临床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2)出生后8h内出现呼吸困难情况;(3)家属对本项研究知情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4)家属配合度较好;排除标准:(1)合并吸入性肺炎患儿;(2)先天畸形的患儿;(3)双胞胎。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护理,设立研究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1)病情监护:密切观察患儿各项身体指标,监测患儿呼吸情况,根据患儿呼吸变化,灵活调整呼吸机参数;实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每1~2h进行一次记录,实施调整治疗参数;(2)生活护理:①呼吸护理:保持气道通畅,调整固定带的松紧,保持患儿闭口状,及时更换呼吸机液体,保持气体的温度适宜,保持气道黏膜湿润;②环境、保暖:患儿治疗时注意室内温度及湿度的调整,保持治疗环境整洁、卫生、舒适,避免患儿受细菌的侵害;③营养支持:由于患儿过小,呼吸功能受限,喂食不当会导致患儿出现呛咳,可采用静脉营养支持,如肠内营养,经胃管缓慢滴入,可采用重垂法让奶液慢慢经胃管滴入,或经微量注射泵泵入,利于患儿消化;(3)并发症护理: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预防性护理[2-3]。

1.3评价标准

本项研究观察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水平,主要指标包括:PaO2、pH、PaCO2等三项;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气胸、肺炎、肺出血、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兩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情况对比,如表2,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的血气指标水平具有一致性,可用作研究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的血气指标水平较比干预前均有所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全面护理的研究组患儿干预后的血气指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几率为6.0%(3/50),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几率为22.0%(11/50),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临床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采用肺泡活性物质治疗和正压通气治疗,改善患儿肺泡萎缩情况,调整患儿呼吸情况,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有研究文献显示,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中给予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治疗质量,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有利于尽快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水平[4]。全面护理干预针对患儿疾病、生活、并发症各个方面,给予患儿针对性护理,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有效提高治疗质量,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身体[5]。本项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全面护理的研究组患儿血气指标改善较好,患儿干预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全面护理干预临床反馈较好。

综上,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茜,夏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J].医学新知杂志,2016,26(4):310-310,312.

[2]陈思红,文梦灵,黄友妮等.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45-46.

[3]侯怡,魏丽蓉,李秀春等.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及护理对策[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2):297-299,302.

[4]张小丽,何玉云.同步鼻塞式CPAP呼吸机治疗3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的护理[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5):781-782.

[5]杨新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7):740-740,750.

作者简介:简惠琼;女;毕业院校:广东药学院;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