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

2019-10-21 12:15龚泰荣
青年生活 2019年27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初中

龚泰荣

摘要:爱迪生曾说:“教育的诀窍在于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自尊心、情感进行保护。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学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程中以情感、知识、能力为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品格,是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为学生树立自强的精神是教育的本意所在。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文以《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为主,对如何加强学生情感教育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初中;课教学

引言:

《历史与教学》是一门相对来讲较为枯燥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将情感渗透到教学中,才能够使《历史与教学》这门课充满活力,从而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

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一种双向的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够达到情感相融。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关心[1],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亲近的情感。当学生对某个教师充满好感的时候,学生便会爱听教师讲课。同理,学生也会因为对教师的感情而喜欢上《历史与社会》的课程。

历史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虽然随着教育的进步,新课改也对历史课程进行了改善。但是《历史与社会》,将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在初中生心里,还是会感觉到枯燥。虽然,在当前的课本中插入了一些精美的历史图片,让课本上的知识形象更加的直观一些。但是,在学生的心目中,这门课的枯燥依然没有改变。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对于历史课的认知不够,往往只是停留在记忆层面。此外,因为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深入到教学课程中,所以常常使学生感到头皮发麻。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于历史没有兴趣也是正常的状况,但是,虽然《历史与社会》相对来说较为枯燥,但这不能成为降低学科标准的理由。《历史与社会》课程在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意义。更为关键的是,它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有关。所以,要提升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程影响力。但是,想要让人真正的去学习,还是要调动出来情感的力量,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这门课程。在学习的时候,也不需要对教材上的内容照搬,要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二)适当的开展历史活动

面对枯燥的历史课程,如果来办一些历史活动课程能够提高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历史活动课,以活动来促进课程的学习。以基本的教师实践为点,切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构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进行探索、思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发展。历史活动课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历史。

二、情感教学的渗透

以人文精神为培养目标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如果历史教学只是单纯的依据课本教学,而没有来自于情感的激励,那么历史教学会变更更加乏味。如果在学习历史时,没有对其情感上的共鸣,只是单纯的进行记忆,那么也会是比较枯燥的。要想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单单靠乏味的讲述是难以实现的。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

情感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运用丰富的感情以及生动的形象,来直观的去再现历史情节。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进行历史的学习时,想要进行情感的表达,必须要情寓于史。所以,教师在课堂上[3],要讲情感就要随着知识的更替在课堂上进行表达。例如,邓世昌为国捐躯等事件。这些伟大人物的高尚情操需要进行渲染才能够真正的感染到学生。在进行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的讲解时,将国家当时的状况,以及林则徐的决绝都要进行情感的讲授,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师在工作之外,要努力的进行知识的积累,提升自身的水平。许多教师,觉得每天醒來开始工作,便觉得自己忙忙碌碌,但是一天下来,却觉得自己收获甚少。回头想想,许多教师都只是在用无用功,而且长期下来,还使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枯竭。所以,教师需要将自己的知识面进行拓宽,并努力的去掌握先进的技术。身为教师,不应该只对自己专业的知识进行学习,对于相关科学知识也要进行相应的学习。这样在讲课时,做到相互融合,课堂才会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生来。

另外,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常常呈现出管理与被管理的倾向。某些时候,学生自尊心会因为这种情况而受到伤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的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爱学生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其次让学生对教师充满尊重和期待的阳光。而且教师要具有发现的眼光。每一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所以,教师要坚定在自己的教导下,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对于学生所提出来的建议,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建议,当学生主动提出教师的错误时,也不要生气,要尽量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后,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尽量使用商谈的语气,在商谈中,双方要彼此尊重。在要求学生进行问题的回答时,也要多采用,“请再试试”一类的词语。从而学生在内心消除对教师的恐惧,做到有话敢讲的状态。当学生与教师的意见不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当教师尊重学生,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对教师尊重,学生也自然会对课程更感兴趣[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文科类的综合课程,课程的目标是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主,因此在进行《历史与社会》的课程教学时,课堂教学应该生动、灵活。在进行《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学习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兴趣,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的具有活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总之,将历史比作活水,使“教”与“化”能够有效的进行结合。

参考文献:

[1]黄友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J].成才之路,2008(2):67-68.

[2]孙作兴.讲学稿的使用与情感教育缺失的可能性分析——以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为例[J].新课程(中),2016(1).

[3]俞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0(3):72-73.

[4]周芳.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2019(4).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初中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