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乡村教师素养结构

2019-10-21 16:18钟艺芬陈彩霞
青年生活 2019年27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核心素养

钟艺芬 陈彩霞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乡村教师自身素养是发展农村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然而,目前没有构建出与城区教师有着不同职业特点的乡村教师素养结构。因此,本文基于乡村教师职业特点,构建了包含4个维度,17个素养点的乡村教师教学素养框架。

关键词:核心素养;乡村教师;素养结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乡村教师自身素养是发展农村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近年来,《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更充分体现了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没有构建出与城区教师有着不同职业特点的乡村教师素养结构,而截止2018年底,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着290多万乡村教师,研制乡村教师素养结构至关重要。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乡村教师素养内涵

过去研究者大多关注于普适性的教师素养,而针对乡村教师素养的定义,目前尚未有学者进行研究,根据乡村教师在职业环境、职业对象、职业内容方面的独特性,结合当前核心素养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将乡村教师素养定义为:“乡村教师在一定的乡村教育环境中,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对学生核心素养起引导、促进作用的素养的总和。”

二、核心素養视域下的乡村教师素养结构

(一)业务素养

1、知识素养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做出如下划分: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通识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具体来说就是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特定的学科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乡村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科教学法的知识。乡村教师应运用自身的知识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对日常教育问题进行科学的案例分析,灵活自如地应对乡村教育的全科教学。同时,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深度开发与利用教材中有关科学技术与乡村社会相关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小组活动、问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及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社会及自我发展的联系。

2、能力素养

乡村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课题选择、资料搜集、信息处理、选择研究方法、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等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要求乡村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追求真理,更要在教育教学中吸取错误经验,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教学能力大致分为知识选择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实施能力、评价反馈能力。学习能力强调乡村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养成主动的、不断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学以致用的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人际交往能力是基于新课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之下需要具备的能力素养。由于乡村教师处于同事、领导、家长等多方交往的环境中,而乡村环境的闭塞缩小了教师与他人的交往空间,教师必须学会如何与他们交往,便可创造教育时机,获取他们的信任,进而在某些方面开展有效的合作。

(二)心理素养

首先,乡村教师要有健康的情绪。健康的情绪是指乡村教师能够有效的管理在工作中所出现的情绪的一种心理素养。学校和教学环境(课堂、教师)是一种具有多重情绪性的区域,乡村教师有着来自学生、同事、父母和领导者的情绪体验,比如乡村教师经常需要应对因乡村医疗、交通条件不便,寄宿学生深夜突发疾病等事件的处理,具有良好的情绪素养的教师善于控制自我的情绪,沉着冷静、迅速地做出应对,所以乡村的教师必须要有健康的情绪素养。

其次,乡村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如今许多教育部门为了改善乡村师资欠缺、薄弱的现状制定了高级职称教师评聘须有下乡支教一年的经历的制度,实施起来却发现效果差强人意。由于这些因政策原因不得不下乡支教的教师,倘若没有较好的心态,在抱着不情愿的心态走入乡村学校后,习惯于城市繁华、便利生活的他们难以适应包班的繁重教学任务、语言不通的家长、只有茅厕的学校环境,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可见乡村教师良好的心态素养应该受到重视。

(三)信息素养

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之后,教学模式管理和评估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乡村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拥抱新媒体时代下的教育,适时改变,主动适应,重建自己的教师职业素养体系,具体包括:第一,信息技术知识。乡村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有关网络安全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第二,信息技术能力。包括搜集和筛选网络信息的能力,理解和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评估和整合网络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应用于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和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的能力。第三,信息技术态度。教师主观上认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注重信息伦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舆论。

(四)创新素养

教师的工作自古以来就具有艺术性、创造性,因此创新素养是乡村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乡村教师的创新素养包含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态度三个方面。教师的创新知识是指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活动所需要具备的各种知识和观念。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践基础上,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教学产品或行为的能力特征。教师的创新态度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热情、创新兴趣、教育创新的理想、教育创新信念等。

(五)机体素养

机体素养是乡村教师从事基层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我国乡村有着900多万的留守儿童,他们需要乡村教师有足够的经历、体力给予更多的关心、疏导和生活上的帮助;二是乡村学生的家校距离往往比较遥远,需要在校寄餐、寄宿,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增加了学生课间、午休期间的安全隐患,需要教师多加看管;三是乡村教师的工作内容常包括多科教学、全科教学、担任班主任,不仅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看守学生午休,还要应付学校的各种检查和考核等等,众多的事情给了教师巨大的负担和压力,如果教师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就容易累垮甚至病倒,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进行。

参考文献:

[1]杨进红.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实践路径[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10).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核心素养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