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对终止妊娠妇女药物流产所致恶心呕吐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9-10-22 10:51潘美开关楚华莫晓程徐翠平
关键词:恶心胃肠道流产

潘美开, 关楚华, 莫晓程, 徐翠平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外科, 广东 佛山, 528200)

人工流产是指因意外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终止早期妊娠的人工流产方法包括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1]。临床上对于停经8~12周的终止妊娠妇女常选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伍实施药物流产,必要时结合清宫术。米非司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而米索前列醇片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轻度刺激作用,大剂量时抑制胃酸的分泌,两者合用加重了恶心、呕吐症状。王云霞等[2]研究显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伍的药物流产方案,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达76.8%。在排出胚胎组织的过程中常伴随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加重了孕妇的不适感以及对药物流产的心理负担和恐惧。研究[3]表明,绝大多数妇女经历流产后的反应是悲伤、抑郁和焦虑,其各自的比例分别为40%、12%~50%和22%~41%。如何缓解药物流产所致恶心、呕吐症状,减轻负性情绪,成为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本研究对药物流产的妇女采用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1月妇科住院的药物流产妇女160例。纳入标准: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第9版,停经时间为8~12周,西医诊断为宫内早孕;孕妇自愿要求行药物流产结合无痛清宫术方案终止妊娠;入院时恶心、呕吐分级为0级,无焦虑,无抑郁。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血管、肝、肾、脑、急腹症、胃肠道疾病、妊娠呕吐、精神心理疾病及其它严重原发病者;有感知觉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四肢局部皮肤有破损、皮疹、水泡者;合并有其他疾病,需同时使用其他药物者;药物流产阶段,出现恶心、呕吐(分级Ⅲ级以上)需要行止呕药物治疗者,有呕吐药物或排出孕囊时间延迟,需要加量口服抗早孕药物者;行皮内针和穴位贴敷治疗过程中,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者。年龄18~45岁,平均(28.10±6.48)岁,停经时间为49~84 d,平均(66.05±4.78)d。人工流产次数为0~5次,平均(1.52±0.24)次。将孕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皮内针及穴位敷贴。

1.2.1 常规护理: ①执行药物流产方案:口服米非司酮片,服药前后空腹2 h,每次药量50 mg,2次/d,2次服药间隔5 h,连服2 d,第3天早上7时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6 mg,0.5 h后进食,下午行无痛清宫术。②做好用药指导:向孕妇详细说明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③饮食指导:指导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之品,宜食健脾开胃之物,降低胃肠道不适感。④情志护理:教会孕妇通过调息呼吸、意想、交谈等方式分散注意力,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通风、舒适、安静,调节合适的温度。⑤病情观察:观察阴道出血、腹痛、排出孕囊、胃肠道反应情况。

1.2.2 皮内针: 在首日服用药物前执行治疗。选用灭菌装揿针型皮内针,取双侧内关穴,局部常规消毒皮肤后,垂直刺入穴位,针柄平整地留在皮肤表面,应用一次性透明敷贴将针封盖固定,指导孕妇按压3次/d,1~2 min/次,保留至第3天行无痛清宫术前起针。若留针过程中有脱出,予孕妇重新施针。

1.2.3 穴位贴敷: 在每日服用药物前执行。贴敷药方为法半夏、陈皮、生姜各50 g,制成中药细粉均匀混合,将药粉加适量食醋调成膏状。选择双侧足三里穴,取适量药膏置于敷贴后贴于以上穴位,连续3 d,1次/d,每次贴敷时间为2 h。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药物流产第1~3天口服抗早孕药物后2 h对2组妇女进行恶心、呕吐程度评价,采用恶心及呕吐指数评估量表(R-INVR)和恶心、呕吐反应分级进行评价。①恶心及呕吐指数评估量表(R-INVR)[4]:评价恶心、呕吐、干呕3个症状的发生情况,分为症状经历时间、症状发生频率、症状严重程度3个维度,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分别为0~4分,总分越高,恶心、呕吐症状越严重。②恶心、呕吐反应分级[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恶心、呕吐反应的分级标准,将恶心、呕吐分为0~Ⅳ级。其分级如下:0 级:没有恶心、呕吐;Ⅰ级:存在恶心、无呕吐;Ⅱ级:恶心伴轻微呕吐;Ⅲ级:剧烈呕吐;Ⅳ级:呕吐难以控制。

分别于首次治疗前及出院时对2组妇女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价,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6]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7]进行评价,SAS与SDS量表均含有20 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取4 级评分法(0~3 分),计分方法是将各项条目分数累加得到粗分,粗分乘以1.25 的系数为标准分,标准分越高,表明其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药物流产治疗后R-INVR评分比较

2组药物流产治疗第1、2天R-INV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流产治疗第3天R-INV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药物流产治疗后R-INVR评分比较 分

2.2 2组药物流产治疗后恶心、呕吐反应分级比较

2组药物流产治疗第1、2天恶心、呕吐反应分级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流产治疗第3天恶心、呕吐反应分级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首次治疗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后恶心、呕吐反应分级比较(n)

表3 2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早期终止妊娠药物流产所致恶心、呕吐反应,对孕妇来说,不仅是极大的生理不适,更加重了孕妇的心理负担。有效地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能减轻抗早孕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为孕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和人文关怀,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中医理论认为,药物流产所致胃肠道反应的原理是,化学药物损伤脾胃,致使脾失健运,邪毒内停,阻滞中焦,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引起恶心、呕吐。中医观点认为,化学药物的反应多属热性,常表现为邪热伤阴耗气证[8]。因此,对于药物流产妇女恶心、呕吐的中医治疗应以降逆和胃、消积导滞、疏通经气为主。

皮内针疗法属针刺疗法,是指通过针刺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的作用[9]。本研究采用皮内针埋双内关穴,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是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并且与五脏相关联,具有镇痛、止呕、宽胸、和胃及养心、安神作用[10]。有研究[11]表明,刺激内关穴可促使脑脊液β-内啡肽释放,并增加内源性抗呕吐的μ受体的活性,从而起到抗恶心、呕吐的作用。

穴位贴敷属敷药法,是将不同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贴敷于某些穴位或特定的部位上,利用药物对机体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改善脏腑功能的效果,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和方法。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药方剂和中医经络腧穴为理论基础[12]。本研究选用法半夏、生姜、陈皮制成的止呕药方,敷于双足三里穴。法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13];陈皮,其辛香而行,善梳理气机、调畅中焦,又具苦降之性[14];生姜,辛温散结,通过对姜的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其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镇吐等功效[15]。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主治脾胃病,具有调理脾胃机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健脾理气、和胃降逆、扶正祛邪的作用[16]。诸药合用于足三里穴位,能有效缓解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在终止妊娠过程中,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药物流产所致的恶心、呕吐的胃肠道反应,减轻孕妇药物流产副反应的不良体验,减轻紧张和不适等心理负担,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使其以良好的身心状态积极应对排胎过程,避免因恶心、呕吐、无法进食而造成体力不支,为下一步的清宫术做好准备。

皮内针和穴位贴敷护理注意事项:①操作前向孕妇充分做好解释宣教,取得知情同意,充分评估皮肤、过敏史、心理状况;②穴位埋皮内针为侵入性操作,实施时应注意无菌操作规范、留针时间不宜过长。充分评估孕妇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全身凝血情况、局部皮肤情况、有无晕针等;③穴位贴敷的药膏有一定的刺激性,需排除过敏史及局部皮肤不耐受的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达到降逆和胃、消积导滞、疏通经气之功效,有效缓解药物流产所致恶心、呕吐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灵活、简便、安全、经济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恶心胃肠道流产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题出的太恶心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