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临床护士辨证施膳认知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9-10-22 10:51秦雄妹
关键词:护师中医院分型

秦雄妹, 陆 云, 位 娟, 陈 珊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 1. 肿瘤外科; 2. 护理部; 3. 外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辨证施膳是指将“望、闻、问、 切”四诊收集到的信息在藏象、经络、病因学、发病机制等基础理论下,对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判断病证类型,再根据判断出的“证”确定相应的饮食护理方法及具体的饮食护理措施[1]。柏亚妹等[2]研究表明,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中医底蕴欠缺是制约中医护理服务水平提高的瓶颈。中医院护士知识储备相对缺乏,进一步导致中医护理理论及技能应用范围的限制及应用能力的欠缺[3]。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辨证施膳的认知,直接影响辨证施膳的行为。本研究旨在对中医临床护理人员辨证施膳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为辨证施膳的规范实施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8月—9月某三级中医医院29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职在岗的临床护理人员;②工作年限≥1年;③知情同意后参与本研究。排出标准:①有营养代谢性疾病的护理人员;②临床专职营养护理人员。临床每个科室调查10~20名护理人员,按照职称比例分层抽样,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按3∶2∶1的比例进行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人口学资料: 主要涉及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科室、学历、职称、是否为带教老师、是否参与过辨证施膳培训等个人基本信息。

1.2.1.2 辨证施膳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辨证施膳相关书籍和文献[4-7],护理科研学术组和中医护理学术组成员共同制定辨证施膳认知调查表,经5名中医护理临床专家和2名中医副主任医师专家函询,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5,对15名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开展2次预调查,该问卷Cronbach's a系数为0.721,重测信度为0.732。问卷包括食疗知识、体质辨识、辨证分型、辨证施膳4个维度,20个条目,总分0~40分,其中食疗知识0~16分,体质辨识0~8分,辨证分型0~8分,辨证施膳0~8分。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在护理部组织下召集全院护士长开会,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由护士长将意见传达到科室护士,护理科研学术组和中医护理学术组4名成员经过培训,现场以纸质形式发放问卷,并向护士说明问卷只用于数据统计,不作为个人考核,采用匿名填写,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现场收回。共计发放问卷292份,回收292份,其中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98.29%。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87名中医院临床护士,年龄20~47岁,平均(31.10±5.781)岁;外科护士138(48.08%)名,内科护士149(51.92%)名;男12(4.18%)名,女性275(95.82%)名;职称:护士52(18.12%)名,护师133(46.34%)名,主管护师90(31.36%)名,副主任护师12(4.18%)名;学历:中专2(0.70%)名,大专35(12.20%)名,本科250(87.10%)名;工作年限:1~3年50(17.42%)名,4~9年102(35.54%)名,9~15年77(26.83%)名,15年以上58(20.21%)名。

2.2 中医院护士辨证施膳认知情况

中医院临床护士辨证施膳认知总得分12~38分,平均(26.77±5.00)分。各维度中食疗知识得分2~16分,平均(10.79±1.91)分;体质辨识得分4~8分,平均(7.16±1.22)分;辨证分型得分0~8分,平均(4.93±2.35)分;辨证施膳得分0~8分,平均(3.93±2.26)分。

2.3 中医院临床护士辨证施膳不同维度认知得分比较

不同科室的护士在辨证分型维度的认知上存在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护士在食疗知识维度的认知上存在差异(P<0.05)。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在总的辨证施膳认知上存在差异(P<0.05)。不同学历的护士在食疗知识和辨证施膳维度的认知上存在差异(P<0.05)。不同职称的护士在食疗知识和辨证分型维度的认知上存在差异(P<0.05)。是否参加过辨证施膳培训的护士在辨证分型和辨证施膳维度的认知上存在差异(P<0.05)。

表1 中医院临床护士辨证施膳认知得分比较 分

3 讨论

中医院临床护士辨证施膳认知情况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院临床护士辨证施膳认知得分(26.77±5.00)分,处于中等水平。护士对辨证施膳的认知情况,直接影响其对患者护理工作的胜任程度。徐玮等[8]对三级甲等中医院中医护理服务现状调查显示,仅有23%的患者实施了中医饮食指导。由此可见中医院饮食指导的开展是存在缺陷、不完善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9]。辨证施膳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中就曾提到医药治病必须配合“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达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目的,充分肯定了食治与药疗相结合的重要性。祖国医学提倡“三分治,七分养”,善于将起居饮食、康复护理等贯穿于整个辨证施护过程。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通过多模式的培训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辨证施膳理论知识水平。

辨证施膳调查量表的4个维度得分中,体质辨识得分最高,辨证分型和辨证施膳得分较低,笔者认为,这与护理人员自身中医理论薄弱有关。辨证分型需要护理人员扎实的理论功底[10],如本研究中参加过辨证施膳培训的护士其辨证分型的得分明显提高。疾病的辨证分型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需要护士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中医四诊,通过八纲、脏腑和气血津液进行辨证[11]。体质辨识得分最高,分析其原因:体质辨识和护士自身健康息息相关,平时关注的信息比较多。因此,笔者认为,提高辨证分型可以从提高护士的关注度和兴趣角度出发,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提升护理人员的辨证思维能力,在加强护士辨证施膳在职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开展辅助护士实施辨证分型的研究[12]。

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年龄与辨证施膳认知水平有密切的相关性,这可能与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尚短,专业知识相对薄弱,而主管护师和副主任护师临床经验相对丰富,熟悉患者需求,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有关。中医院护士以西医护理专业为主(占 71.1%),普遍缺乏中医护理相关知识教育背景,是制约中医护理开展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中医护理的深入发展[13]。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师的职称或工作年限制定分层次培训计划,结合视频教学、慕课教学等多元化培训方式,提高低年资护师辨证施膳理论基础。

辨证施膳是中医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施简便易行,在“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的“治未病”原则指导之下,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应提高辨证施膳认知水平,规范、 科学地将辨证施膳应用到疾病防治和康复中。

猜你喜欢
护师中医院分型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赵县中医院
更 正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常州同批男女护生对临床男护师带教接受程度的调查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分层次管理对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中医院的契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