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质量管理提高肛肠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合格率的效果分析

2019-10-22 10:51冯苏文谢芳萍
关键词:肛肠合格率护士

冯苏文, 谢芳萍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中医科, 上海, 200065)

肛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病、高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肛肠疾病的发病率已经接近60%[1-2],常见的包括痔疮、肛瘘、肛周脓肿、直肠息肉等疾病。肛肠疾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特点,手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3]。患者对肛肠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康复护理知识了解不足,加之病变部位的特殊性,患者往往存在困惑和担忧,治疗和护理配合度差。肛肠疾病的发生通常伴随着一定的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4]。

研究[5-6]显示,住院时对患者实施积极的健康教育可提升其疾病的认知度,帮助患者较快恢复。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帮助患者减轻紧张、焦虑、羞怯、恐惧等情绪,理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意义,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诊疗和护理,可直接影响手术的质量和效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7]。由于患者个体因素的差异以及宣教护士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育效果不一,达不到预期效果[8]。

PDCA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反映质量管理活动规律的循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9-10]。 PDCA 管理模式主要包括4个步骤,即 P(计划)、D(实行、)C(检查)、A(处理),该模式通过拟定管理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执行结果以及处理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后拟定新的计划,形成一个循环管理的过程,使整个管理模式服务力度更高,更加完整[11-13]。本研究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临床肛肠疾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质量改进项目中,并分析PDCA质量管理在提高健康教育合格率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前后对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6月上海市同济医院中医科住院施行肛肠手术的8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8月—10月收治的7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排除疾病复杂或危重、精神异常、不能有效配合的患者。2组患者在疾病、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宣教、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康复指导。观察组采用PDCA质量管理后的健康教育方法。

1.2.1 成立PDCA质量改进专项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护士5名,医生2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主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专项小组主要负责肛肠疾病围术期健康教育的质量管理。

1.2.2 计划(Plan): PDCA小组成员分析讨论肛肠疾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后(见表1),认为应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和培训,增强健康宣教意识和技能。科内组织专科知识培训和考核,不断完善健康宣教资料,采取个体性、多样化宣教方式。改进小组通过文献查阅、讨论分析,结合临床需求自制量表《肛肠疾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评价表》,内容涵盖手术前后测评项目20条,涉及饮食、活动、用药、锻炼、伤口护理、排便、情志、中医适宜技术等,采用5分法计分。肛肠疾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合格率=肛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合格人次数/肛肠手术人次数×100%。2018年4月—6月,肛肠疾病手术81人次,健康教育合格68人次,合格率为83.95%。根据调查的基本情况,质量改进的主要任务是为每一位肛肠手术患者实施简单易懂、全面有效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以提高肛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合格率。

表1 肛肠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原因

1.2.3 实施(Do): 明确各组员的工作职责,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具体实施内容如下:①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和培训,增强健康宣教意识和技能。做好护士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工作责任心,强调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增强健康教育的意识,培训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督促护士认真有效落实患者的健康教育。②科内组织专科知识培训和考核。加强护士肛肠疾病和围手术期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将专科知识和健康教育列为重点学习内容,要求人人熟练掌握。护士长负责考核护士的掌握情况。质量改进小组制作并发放《肛肠疾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评价表》,患者得分总计≥85分为合格。③完善健康宣教资料,采取个体性、多样化宣教方式。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健康教育,如健康宣教单、小处方、健康教育手册、围手术期温馨提示卡、宣教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向患者发放资料,开展多媒介宣教,建立宣教登记表,及时填写并进行反馈,健康教育贯穿入院、围术期、出院后等环节,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答疑解惑。护士严格按照健康教育规范要求,统一宣教内容和流程,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及文化程度等,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多种宣教方式进行宣教,并定时进行督促及反馈,及时发放问卷调查。

1.2.4 检查(Check): 在质量改进过程中,肛肠患者对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掌握度逐步上升,围手术期注意事项、饮食活动要点、提肛运动锻炼、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掌握到位,手术并发症下降,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参与改进项目的人员在主观上更加重视健康教育,更深刻地实践质量改进项目,有利于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展示自我能力。

1.2.5 处理(Act): 对于执行不到位的环节,由PDCA小组与责任护士共同分析原因,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则组织全科护士讨论,分析原因,并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为下一次循环提供依据及指导。根据PDCA质量管理目标,及时标准化,完善工作制度,制定《肛肠疾病围手术期健康宣教单》和《肛肠疾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规范化流程》。同时,针对本次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改善,进入下一个PDCA质量循环。在质量改进过程中,依然有些质量问题改善不明显,如饮食依从性、药物知识的掌握度等。这就要求科室护士持续落实肛肠疾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坚持将培训教育、流程管理和表单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肛肠疾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包括出血、疼痛、尿潴留、便秘、伤口肿胀等。患者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满意度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平均得分(93.53±6.25)分,健康教育合格率94.81%(73/77),发生疼痛10例,尿潴留1例,便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6.88%(13/77),患者满意度评分(99.27±1.27)分。对照组健康教育平均得分(89.25±8.27)分,健康教育合格率83.95(68/81),发生出血1例,疼痛23例,尿潴留4例,便秘2例,伤口肿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8.27%(31/81),患者满意度评分(98.22±2.31)分。观察组健康教育合格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肛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4-15]。研究[15-17]发现,大部分患者对肛肠疾病的认识不足,治疗依从性差。手术是治疗肛肠疾病的首选方法,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术后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18]。健康教育是围术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手术预后有积极作用[19]。因此,对肛肠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健康教育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患者的理解记忆能力和护士的表达能力[20],另一方面,取决于护士的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技能[21]。科学、合理以及系统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着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促使患者逐步形成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复发[22]。

PDCA循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肛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合格率。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经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4个步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肛肠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不足的问题。在本次PDCA质量管理过程中,专项小组制定了健康教育的标准和流程,同时形成了一套图文并茂的宣教课件,通过培训、自学等形式促进护士不断自我提高。科学的培训和管理能够帮助护士更规范地执行肛肠疾病手术健康教育流程,并督促其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执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教育合格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PDCA 质量改进活动能有效提高肛肠疾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合格率,且对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次PDCA质量管理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尚有部分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如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落实情况、居家护理能能否坚持执行、提肛运动锻炼是否科学合理等,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重点在出院随访方面进行质量管理,进而实现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肛肠合格率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