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提高管道护理合格率中的应用

2019-10-22 10:51谭锦风
关键词:合格率例数管道

谭锦风, 李 蕾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普外科, 江西 南昌, 330006)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在质量管理理论中提出了PDCA 循环概念,又称戴明循环,它是一个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系统,是不断循环、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1]。在护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学者将PDCA循环运用在护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上、手术室感染控制上、提高血液透析护士对内瘘疑难问题的处理能力上等[2-4]都取得较好的效果。外科患者由于治疗及观察的需要,常需留置各种管道。由于管道标识不清或管理不到位,可发生非计划拔管、管道引流不畅等不良事件,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因此,在管道护理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本研究于2018年3月—10月将PDCA循环应用于管道护理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6月在肝胆外科术后留置管道的1 421例次病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1例,女264例;腹腔引流管221根、T管74根、留置尿管231根、胃肠减压管228根。选取2018年7月—10月在肝胆外科术后留置管道共1 352例次病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46例,女253例;腹腔引流管192根、T管68根、留置尿管254根、胃肠减压管302根。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管道护理操作,包含更换引流装置、清洁管道、管道二次固定等。观察组在运用PDCA循环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措施,包括如下。

1.2.1 计划: 针对管道护理合格率不高的现状进行分析,组建敏感指标小组,以主管护师为组长,各能级共7名护士为组员,皆为本科以上学历,包含1名研究生。组织科室护士进行管道护理学习及探讨有效对策,在万方、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检索“管道护理”“术后患者管道护理”,在Elsevier SD、PubMed等英文数据库检索“Nursing care of the pipeline”“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ipeline”。发现对于管道护理无明确定义,且结局指标多为非计划性拔管。查阅文献[5-6]后定义为“管道护理:从患者术后置入管道到后期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拔除管道期间,护理人员通过护理工作使管道正常使用”。管道护理合格评价标准:标识清晰、管道清洁、固定妥善、计划拔除、患者/家属知晓。

1.2.2 执行: 制定管道护理规范,对科室护士进行管道护理培训,根据在管道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护理事项,制定管道护理流程,对各能级护士进行考核并纳入绩效考核。

1.2.3 检查:制定管道护理合格率查检表,包含输出管道固定正确例数,输出管道清洁维护正确例数,输出管道标识正确例数,引流管未发生非计划拔管例数,引流管连接正确例数,引流管引流通畅例数,更换引流袋/瓶正确例数,观察引流管色、性、量正确例数,患者知晓管道相关知识,共9个查检指标,直接标注“Y”或“N”,“Y”代表正确执行,“N”代表执行不正确,由敏感小组成员每日早交班时进行查检。

1.2.4 处理: 利用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查找导致管道护理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对应制定整改措施,检查阶段的结果应用于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中,将上一个检查阶段反复出现的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监控的重点,做到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协调,确保相关问题得到改进,以此循环持续推进护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良好保障。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管道护理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对查检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管道护理合格率,管道护理合格率=管道护理合格例次/患者管道留置的总床日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管道护理合格率

对照组管道护理合格率为83.39%,观察组管道护理合格率为95.0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管道护理合格率的比较[n(%)]

2.2 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共495名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评分为(87.25±3.19)分;观察组共499名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评分为(95.95±1.32)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PDCA循环能够有效提高管道护理合格率,有效改进护理质量

普外科管道引流术在临床广泛应用,而引流管道的护理,是确保引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7]。杜毅君等[8]研究表明,管道护理不良事件中管道标识错误较多,建议临床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强化临床护理工作者管理能力。在本研究中,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道护理合格率由83.39%上升至95.04%。通过柏拉图“80/20”原则,找出管道护理不合格主要原因为管道清洁维护不正确、管道固定不正确、管道标识不正确、引流管连接不正确、患者对引流管保护知识不知晓。因此,在原有管道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带管患者的巡视及指导;强调管道二次固定;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管道护理,检查标识,强调交接班查对;增加对年轻护士的培训,告知管道护理的重要性,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加强督导;责任护士对每位留置管道的患者,健康指导内容均要强调正确摇床方法及摇床时管道固定方法及观察要点,对留置管道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并落实详细全面的安全防范措施。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管道护理合格率显著上升,从而改进护理质量。

3.2 PDCA循环在护理敏感指标改进中起积极作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选择是护理质量评价的关键[9],依托PDCA循环质量管理,设置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以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规定的范围内设定目标,当达到目标时内心的喜悦感会进一步激励护理人员,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护理质量工作中[10]。外科由于治疗需要,留置管道多,因此,提出将管道护理合格率作为监测临床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在本研究中,在收集、分析数据时,运用PDCA循环可以合格提升护理敏感指标的合格率,这与梅岚[11]研究一致,通过制定有效的计划和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有效的反馈,对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3.3 PDCA循环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上有些护士有着“重技术、轻服务”的理念,认为只要技术过硬,患者就会满意。但实际上,患者的需求是多方位的,护理人员要切实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顺应工作模式的改变,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管理,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重复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活动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及沟通,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的理念及行为得到优化,能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更能将人文关怀应用到护理工作中,从被动地解决问题到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服务患者、提升自我的目标。

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提高管道护理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能够有效改进护理质量。基于循证的护理敏感指标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科室,本次护理敏感指标的选择,可为后续敏感指标的构建提供临床依据。PDCA循环并不是能使每项改进都达到预期效果,需要不断修正、优化,确保其持续、平衡运行,持续的PDCA循环才能保证护理工作高质量顺利完成。

猜你喜欢
合格率例数管道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接好煤改气“最后一米”管道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粗氢管道腐蚀与腐蚀控制
更正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MARK VIe控制系统在西气东输管道上的应用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