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护士岗位模式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2019-10-22 10:51陈名桂张晓璇谢阳春刘杨晨林美珍
关键词:新入护理部科室

魏 琳, 陈名桂, 张晓璇, 谢阳春, 刘杨晨, 林美珍

(广东省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护理部, 广东 广州, 510120)

根据《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国卫医办[2016]2号)文件精神(以下简称文件),各医院应加强新入职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临床护理能力培训,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和培训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目前临床上对新入职护士(即规培护士)的教学设计呈现直线型,即由老师决定规培护士需要拥有的知识、技术、态度,确定教学目标,应用教学方法进行实施,但在教学管理上尚未有统一的模式。新入职护士的规培化带教管理与实习护士不同,其入科时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掌握了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中需要带教者进一步引导、规范,带教方式与新入职护士的学习质量、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发展关系密切[2]。为了进一步建立完善广东省中医院教学组织管理体系,规范护理教学,确保新入职护士培训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向高层次发展,本研究探索并建立教育护士岗位模式,将其应用于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中医院2016年度入职的新护士88名为对照组,其中男12名,女76名;年龄22~26岁,平均(23.76±1.05)岁;大专51名,本科34名,硕士3名。选取2017年度入职的新护士121名作为干预组,其中男15名,女106名,年龄22~27岁,平均(23.85±1.37)岁;大专76名,本科43名,硕士3名。2组新入职护士在性别、年龄和学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传统带教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由各科按照原国家卫计委文件要求,根据科室情况设置新入职护士轮转到该专科的培训方案,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培训,结束后给予出科考试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

1.2.2 教育护士岗位模式

干预组采用教育护士岗位模式进行规范化培训管理,参考国内外教育护士现状[3-5],教育护士岗位培训模式,规范教学管理。教育护士岗位模式探索包括其模式的构架组成及各级别职责,具体如下。

1.2.2.1 教育护士岗位组织结构: 教育护士岗位模式是在护理部主任、大科护士长及病区护士长下分别设置教育总监、大科教育秘书、病区教育护士三级组织。教育总监是全院护理教育质量的总负责人,由护理部主任担任,担负医院含规培在内的各类护士教育相关管理工作。大科教育秘书是护理教育质量监控、临床教学督导工作的骨干,担负对大科护理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督导重任,由各大科推举具有任职资格的骨干人才,经护理部筛选审查后予以任用。大科教育秘书任职资格包括:①学历及职称要求:具备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取得主管护师以上职称;②专业经历和实践经验:已取得院内临床带教老师资格证书并担任临床护带教3年以上,熟练掌握护理教育相关理论,熟悉护理科研理论及论文的书写,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计划、管理能力;③已完成省级或院内教育护士岗位任职资格相关培训项目者。病区教育护士是一名专业化护理教育者,担负授课、培训、考核科室护理人员、参与科室制度修订等工作,由各科室推举具有任职资格的骨干人才,经大科护长筛选审查后予以任用。病区教育护士任职资格包括:①学历要求:具备大专以上学历,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②专业经历和实践经验:已取得院内临床带教老师资格证书并担任临床护带教2年以上,熟练掌握护理教育相关理论,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计划、管理能力;③已完成院内教育护士岗位任职资格相关培训项目者。

1.2.2.2 各级别教育护士职责: 教育总监职责:以提高护士能力、改善患者结局为工作职责和目标,负责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医院的护理教育工作,规定每个护理岗位应该有相应的任职资格、核心能力、岗位职责等。大科教育秘书岗位职责:①在护理部的教学统筹管理下,开展护理教育评估和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工作,督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协助大科护长全面协调、评估、策划、实施、评价本大科教育项目,监督本专科各科室具体落实护理部教育方案的组织和实施情况;②指导并督促各护理单元的教育护士制订专科护理教育计划并落实,参与大科教学质量控制,定期评价本专科临床护理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发现临床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③根据临床护理质量问题及护理质量监测结果,设立护理教育项目并落实,参与临床科室的新入职护士教学查房、个案护理及疑难、复杂、典型、罕见病历讨论及临床实践的考核等;④参加新入职护士教育相关活动,协助护理部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方法,参与医院规培护士结业考核、师升主管技能考核等。病区教育护士岗位职责主要有:①承担科室内护理教育职能,促进医院护理教育规范化发展;②在护理部的教学统筹下,协助病区护士长负责所在病区或单元的临床护理教育工作,制订规范化的在职护士培训方案,包括新入职护士、各层级护士、专科护士。建立各层级护士规范化的考核和质量评估体系,着重床旁综合能力考核,制定综合能力考核表,落实护士应急能力与床旁综合能力的指导、教育、考核与提升;③参与护理部组织的教育护士培训,完成护理部安排的教育护士培训任务。完成本专科危重患者、疑难典型病例的护理教学查房、承担本专科对规培护士的临床小讲课任务;④每季度检查并发现科室在规范化培训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进行提交并及时向大科护理教育秘书反馈相关信息。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理论考核成绩和临床实践技能水平,观察2组对临床带教规范性及临床教学质量评价。理论考核采用自设的题库形式进行,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基本理论知识和专科理论知识,满分100分。临床实践技能评价以OSCE考核理念为中心,通过标准化病人或个案护理的形式,完成3个临床常见病例的护理(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及急危重症科室各1例),并抽考2项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满分100分。护理部组织统一考核,并由标准化考评团队给予综合评价判定。采用临床带教规范评价标准及邵逸夫临床教学评价表[6]分别对科室临床带教规范性及临床教学质量进行评估,2项评估满分均为100分。收集2组规培生对74个科室的评价资料。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理论考核成绩和临床实践技能水平比较

干预组理论成绩、临床实践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理论考核成绩和临床实践技能水平比较 分

2.2 2组对临床带教规范性及临床教学质量评价

干预组对临床带教规范性及临床教学质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对临床带教规范性及临床教学质量评价 分

3 讨论

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护士跨入职业生涯接触到的第一个培训,对护士个人成长以及护士队伍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范的岗前理论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可以迅速提高新入职护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尽快进入护士角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合格护士[7]。传统的新入职护士带教培训通常是由护士长管理,科室带教老师组织,根据科室情况设置新入职护士轮转到该专科的培训方案,教学方式以PPT讲授、查房为主,缺乏统一的教育方案规划及出科考核标准,容易造成带教内容重复,护士疲乏,难以调动新入职护士积极性[3,8]。姜小鹰等[9]分析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及需求,提出护理管理部门应加大规范化培训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并注重将培训内容的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教育护士岗位模式由教育总监、大科教育秘书、病区教育护士三级组织构架而成,以提高护士能力、改善患者结局为工作职责和目标,由经过培训的教育护士专人管理,从顶层设计到方案落实进行逐层递进的严密规划,进一步规范了培训的科学性和同质性。同时通过应用PBL、情景模拟教学等模式,使护士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有序进行,提高了护士学习热情,护士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有效促进了专科发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水平的期望值不断提升,对护理服务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传统的临床带教已经不能满足各层级护士的需求。近年来,临床教学兴起了教育护士这一新角色,其教育理念是使护理教学活动围绕提升护理质量、服务、患者体验而开展,完全基于临床需要,让护士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带动并推广护理教育活动[10-11]。系统培训是提高护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12-13]。教育护士岗位模式的介入,使新入职护士的临床学习系统化,理论基础更扎实,学习层次更分明,护士病情观察、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李旭英等[14]根据肿瘤专科医院特点制定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制定适合自己医院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进而有效提高了临床护士岗位能力。教育护士岗位模式介入有助于护士尽快熟悉临床操作,提高护士临床实践能力,促进新护士到临床护士的角色转换。

美国对教育护士有明确规定,教育护士是指具有较强的组织及领导能力、高水平护理专业知识的医疗专业人员,负责教育和培训实习护生或新入职护士以及其他临床护理人员的继续学习,其在职责、认证资格和管理政策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15]。规范化的临床带教管理,合理的教学计划,对提高临床带教质量有积极作用。教育护士岗位模式是一种新的规范化带教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带教师资队伍,增加了新的教学理念,开展了多样化的教学培训方法。带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带教新理念、新技术,对自身综合素质和带教能力的要求更高。教育护士岗位模式管理下,带教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入职护士对临床带教的需求,注重不同学历护士的分层级带教和有效性评价,从而提升入职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综上所述,教育护士岗位模式是由专人管理、专职负责的新入职护士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带教质量,提升新入职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新入护理部科室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