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2019-10-26 06:10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528318李小华梁斯惠何婉珠廖婉筠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4期
关键词:患肢针对性缺血性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528318)李小华 梁斯惠 何婉珠 廖婉筠

近年来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病率是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由神经功能损伤引起的情感社会后果、脑卒中的高复发率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2]。偏瘫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协助患者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病情,本文旨在比较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患肢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共60例,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年版)[3]。采用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均含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含女性12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67.89±6.53)岁,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2人,初中8人,高中及以上10人;试验组含女性14人,男性16人,平均年龄(67.98±5.81)岁,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1人,初中10人,高中及以上9人。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予标准化常规治疗。在护理方面,对照组患者予内科常规护理、基础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具体施护措施如下:(1)在院期间:①实施超早期被动运动,即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0~5小时内开始进行被动运动功能锻炼;②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脑卒中发病的一般规律、日常预防、相关临床治疗及预后知识;③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强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重要性;④对患者进行鼓励,改善其焦虑、抑郁及悲观情绪,使其具有战胜病痛的信心;⑤指导患者的日常饮食及行为,嘱患者戒烟戒酒,清淡饮食,嘱患者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多活动四肢、关节,逐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2)出院后:①在患者出院时,向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其内容包括日常饮食宜忌、康复锻炼方法、治疗药物的服用方法;②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指导其正确的药物服用方法、康复锻炼手段,并对其日常生活习惯进行监督并敦促其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并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③对于复诊的患者,了解其院外医嘱执行情况,对依从性差的患者及时进行针对性教育,并敦促未及时复诊的患者前来复诊,以便及时了解并进一步协助患者进行治疗;④定期组织脑卒中康复之家活动,为患者提供日常起居生活指导。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评定 采用FDDQL量表,分为日常活动、忧虑、饮食、睡眠、不适、健康感觉、疾病控制、压力8个维度,共43个条目,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4]。

1.3.2 患肢功能恢复评定 应用Sheikh躯干控制能力评分[5]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躯干恢复能力,满分100分,分数高者证明躯干控制力好。

1.3.3 住院患者满意度评定 采用深圳某公司对我院进行第三方调查,具有公平、公正性。评价指标包括5个二级指标与25个三级指标,含概就医环境、医患沟通、医德医风、技术水平、医疗费用。以上项目采取李克特五级量表,很满意81~100分、比较满意61~80分、不太满意21~60分和很不满意0~20分五个选项总计100分。护理满意度=(很满意+比较满意)/总患者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表示,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针对性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干预前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分]

附表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分]

时间 组别 日常生活 忧虑 饮食 睡眠 不适 健康感觉 疾病控制 压力治疗前 对照组 63.45±14.40 33.27±11.43 25.57±3.10 22.84±5.32 34.28±11.43 15.12±2.18 18.35±4.56 12.37±4.45试验组 62.61±13.71 33.64±10.78 24.87±3.92 23.12±5.66 33.68±10.97 15.37±2.72 18.30±4.30 11.58±4.41治疗后 对照组 77.78±13.12 66.38±10.87 54.62±12.91 55.66±10.16 67.34±10.91 51.43±1.64 49.89±11.41 42.13±9.65试验组 86.45±15.56 75.40±11.45 62.68±13.83 62.33±12.95 74.36±11.45 63.55±12.56 63.28±13.54 52.76±11.45

2.2 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对两组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均有改善,且试验组的评分(89.98±10.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68±11.24)(P<0.05)。

2.3 针对性护理干预后住院患者满意度评定: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评定为96.67%(29/30),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评定为86.67%(26/3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常诱发一系列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6]。研究表明,对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辅助常规治疗,对改善患者症状,增加对治疗的信心等方面有确切疗效。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患肢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轻其不适症状,改善其饮食、睡眠等;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肢体控制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协助患者的日常康复治疗,促进其患肢功能的恢复;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能更进一步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念。

针对性护理干预强调了对不同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饮食、康复锻炼、情绪等方面进行宣教,可协助患者改进不良生活习惯,进一步认识疾病,增加常规治疗的疗效。此外,针对性护理更加强调与患者的沟通,更全面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有助于提升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使得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并能协助患者建立自信、乐观的态度,能有效地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并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此外还能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患肢针对性缺血性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