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与生活的平衡

2019-10-26 01:19邱中宇
人物画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平衡生活化小学数学

邱中宇

摘 要: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只对学生教授课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更多的要通过教育行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可以尝试将数学和生活有机融合,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做到活学活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平衡

引言

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理解运用。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需要广大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从学情出发,逐步摒弃“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误区,立足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把知识学习、方法掌握、能力培养、过程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全面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特别是要落实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 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理念不仅局限于理论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结合,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感。数学相较于其他科目而言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具体的感受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以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以全新的角度感知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维持长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和应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础数学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前进,能够使数学教学更加灵活生动,学生以生活情境作为实践平台,能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具备数学实践和应用能力,也能促进自身多种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数学综合素养。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与生活的平衡发展

1. 尊重学生的数学起点,理解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知识并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存在,它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本身亦离不开生活环境,他们在接触数学知识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知识起点,单纯地对知识进行讲解。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经验,结合教学内容,从中找出线索,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数学思考,继而产生探讨数学知识的欲望。

2. 运用生活化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效果,教师应利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对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更高效的掌握,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如何对数学知识进行应用,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最喜欢的水果”这一生活化的问题引入教学过程当中,并用生活中常见的、统一规格的积木作为水果的替代品。当学生说明喜欢某种水果时,便放置一个积木。在对“学生最喜欢的水果”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教师不仅要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将基础的空间几何思想渗入其中,进而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将积木放置在同一平面上,才能够更清晰地看出哪种颜色的积木更高,也就表示喜爱那种水果的学生最多。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统计与空间几何的相关知识、思想进行了解,同时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进行了有效培养,从而可以借助生活化理念对数学的生动性、实用性等特点进行充分展现,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效果与质量。

3. 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教材是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参照,也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呈现,它给学生数学学习提供了学习依据,所以是开展数学教学的核心抓手。目前,统一的部编版教材更加契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相对于之前的数学教材,新的数学教材完全按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来解决问题。所以新教材中的很多问题都源于生活,数学教学活动也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在思路上突出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倡学生自主探究或者是合作学习,这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重视问题设置的合理性,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4. 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通过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而学生通过完成数学小任务,会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但是由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丰富多样,所以学生总是存在不能理解的地方。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集体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在小组中积极发表看法,最后教师再邀请小组代表对自己小组的结果进行汇报。

结束语

總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生活化教学,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动力,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实践探索[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2):40.

[2]林玉娜.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8(6):239.

[3]聂家婷.让数学回归生活——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9):11.

猜你喜欢
平衡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