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互译重建史观—写在《中国精神读本》出版之际

2019-10-28 03:12杨平
文化纵横 2019年5期
关键词:读本民间价值观

杨平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中国精神读本》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这本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倾力打造的选读类作品,其总策划是风险投资人沙烨,其执行主编是著名学者王绍光。由于沙烨先生同时也是我们修远基金会及《文化纵横》杂志社的理事,所以早就听他谈起过关于《中国精神读本》的策划,印象里,那一刻的沙烨,内心充满憧憬和期待,他的核心关切,是要打造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关于当代中国人的价值重建问题,一直是我们机构的核心关切,也是《文化纵横》杂志的办刊宗旨。当代中国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在财富快速增长的时代,价值观却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执政党精英缺乏意识形态,普罗大众缺乏是非标准,社会缺乏方向。对内,我们说不清自己的历史由来,说不清所处方位,也说不清未来的前进方向。对外,我们说不清中国是什么,要什么,中国的发展,将对人类社会带来什么。

这所有的说不清中,历史观的混乱最为突出。现代中国前后相继的两个30年被对立起来,奠定当代中国崛起基础的伟大中国革命被人为抹黑,近代志士仁人抛头颅撒热血的牺牲精神被商业社会的玩世不恭所亵渎,历史虚无主义在相当时间占据了社会舆论的主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社会渐次形成的教化体系岌岌可危……

当代中国亟须价值体系重建,当代中国人亟须精神信仰,当代中国主流社会亟须重建史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中国精神读本》出现了,它真是一本犹如大旱之际逢甘霖的好书。

翻看此书,能清晰地感觉到编选者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主线:

从1840年至1980年,在该书历时140年的时间框架中,所选100多篇文章,从林则徐、严复,到康有为、梁启超,从鲁迅、胡适,到林觉民、秋瑾,从孙中山、陈独秀,到毛泽东、周恩来,从陈毅、方志敏,到巴金、老舍,从王进喜、贺敬之,到舒婷、江河……编辑的选篇标准,集中在历代志士仁人的精神历程,集中在他们奋发蹈励、呕心沥血的代表作品上。这些作品的内在特质,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它提供了我们理解近代以来民族精神的一个主脉络,即从衰颓、沉沦到振奋、复兴的奋斗历程;其次,它构造了140年來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历史框架,历史因爱国、牺牲、改革、奋斗而获得统一性,历史不再因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而被人为割裂。

中国人注重历史,历史是我们的哲学、价值观和信仰的载体,历史同时是我们民族的宗教。载入史册,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中国人的最高追求。而注释、解释历史,为历史注入正确的价值观,则是道学、经学最重要的任务。孔子作《春秋》,要在解释历史,打造教化体系。朱熹重注“五经四书”,目的是为当世建立道统,确立是非准则。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谱系,中国也有着深刻的经史互译的传统。经义因着历史而长盛不衰,历史因着经义而获得了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精神读本》显然是深谙中国文化精髓的,它不去卷入当代思想文化界各种纷争不休的价值观战争,而是以近代历史为载体,以准确的选篇和深刻的导读为手段,独辟蹊径地为当代社会的价值重建找到了一个最不易引起争议、最能产生效果,又最符合中国经史传统的好办法,其阅读效果和社会影响,无疑会被数倍放大。

《中国精神读本》的发起人、策划人、编辑均来自民间,他们或为学者,或为投资人,或为民营出版商,这本书的策划、选编、出版基本上看不到官方的身影。“伟大的思想来自民间”。在社会剧烈转型、信息化时代到来之际,这一现象犹为突出。从新文化运动到80年代的思想启蒙运动,中国的民间思想文化力量,多次成为引领时代、改造社会、塑造新观念的主要推手。在今天,当中国需要重铸我们民族的主流精神价值之际,来自民间的思想创造力,仍然会是开辟未来的极其重要的力量。对此,思想文化界应有足够的自觉。

今年9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当笔者目睹沙烨那青春漾溢、激情澎湃的演讲身影时,不由得想到,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精神,正是这样一些来自民间的有识之士所开创、所建设的。

猜你喜欢
读本民间价值观
雏燕
我的价值观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高人隐藏在民间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