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朋辈导师:高校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路径创新

2019-10-28 12:15周晔
理论观察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生党员党建工作

周晔

摘 要:优良的学风是高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大学生学风表现出一系列共性问题,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至关重要、极为紧迫。高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紧密联系,并为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构建多元路径,提供强有力保障。其中,大学生党员担任朋辈导师,参与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学习困难同学的学业指导,切实发挥党员先进性和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引领、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新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学生党员;朋辈导师;党建工作;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8 — 0063 — 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1〕。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是高校学风的集中体现,即作为高校学习主体的大学生,对待学习活动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以及在受教育过程中的精神风貌和心理状态,具体体现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纪律和学习成绩等多个方面〔2〕。

因此,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应以改善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塑造优良学风为根本,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學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方向、规范学习行为、优化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其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的变化,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成长成才,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对此,高校党建工作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引领和促进作用,立足多个角度、构建多元路径,充分彰显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当前大学生学风状况及表现

良好的学风是高校培育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科研能力和办学水平、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强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更将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国内高校对此高度重视,分别采取相应举措推进学风建设,不过,客观而言,当前大学生学习风气仍普遍存在一系列共性问题,表现为:

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缺乏高远的志向和明晰的规划,单纯追求“凑”学分、“混”文凭,表现出一定功利色彩;

学习动力不足,拼搏意识和钻研精神欠缺,不求进取,存在成绩求及格、课程谋过关等现象;

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所选专业、课程兴趣淡薄,显露出厌学情绪,作业敷衍应付甚至抄袭、考前“突击”等情况较为普遍,考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

学习纪律散漫,迟到、早退、旷课时有发生,课堂聊天、睡觉、吃东西、玩手机等屡见不鲜,少数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热衷社会活动,学习投入有限;

学习能力欠缺,主动性、自律性不足,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不强。

近期针对不同高校大学生学习风气的调查研究,证实了上述问题的普遍性。

李增生等人2011年对新疆医科大学426名学生开展学风状况调查时,分别有61.3%、27.9%的学生将“缺乏动力、为考试而学”,“创新性不强、没有学术氛围”视为当前学风的主要问题,对于所学专业的认知方面,55.86%的学生感到专业不尽人意、前途迷茫,面对专业前景,26.76%的学生表示缺乏考虑和规划,18.07%的学生感到前景暗淡,前途堪忧。〔3〕

于志杰2013年4月对南京工业大学1853名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56.3%的同学存在听课时睡觉、吃东西、看小说、玩手机等“隐形逃课”情况,67.4%的学生缺乏学习规划。〔4〕

此外,王志标以河南大学5个调查小组的数据为基础分析指出,大学生逃课属于普遍现象〔5〕,闫祥林等人面向南京9所高校103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也表明,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倾向。〔6〕

不可否认,当前大学生学习风气中的种种问题和不良现象,有其复杂的原因,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家庭教育的熏陶、高校教学管理风气和校园文化氛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综合素质、行为习惯等主观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这表明,新时代新形势下一如既往地推进学风建设,坚持不懈地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内高校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而且,还应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探寻加强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的有效途径,以切实改善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增强育人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二、以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基本路径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对于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而言,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学风建设属于两项基础性工作,两者密切关联、具有目标的共通性和本质内涵的一致性,在实际工作中促进两者有机结合、双向互动,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学风建设中切实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仅为有效推进学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也相应地成为引领、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营造优良学风的重要途径和必要载体。目前,国内高校的常规做法包括:

(一)将学风建设融入学生党员发展机制

吸收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入党、发展和培养合格的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推进学风建设的最直接、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学生党员的发展明确“以学习为中心”,既强调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日常表现、群众基础,更强化学业考核,将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成绩的考量作为大学生入党考察的首要条件和核心内容,贯穿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对象考察推荐、预备期教育、预备党员考核转正等环节,为党组织吸纳勤奋刻苦、成绩优异的高素质人才,以学生党员的发展与成长推进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二)在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强化学风建设

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优秀代表,学生党员既是党建工作对象,也是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建设信念坚定、素质优秀、纪律严明、影响突出的学生党员队伍,是推进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依托。

其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树立远大理想,鼓勵其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严于律己,努力求知识、踏实学本领,积极进取、力争上游,自觉成为专业学习的领跑者、优良学风的践行者。

其二,注重学业考察和监督管理,合理运用“党员自评、支部点评、群众评议、组织考评”等形式,督促学生党员坚定学习信念,严守学习纪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评比“学风先进个人”,评选“党员学习标兵”等,树旗帜、立标杆,彰显优秀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影响力;同时,成立党员服务站,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标识党员示范宿舍,实行党员挂牌、佩戴党徽制度,强化学生党员联系群众、联系宿舍制度,亮身份、展风采,引导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带动广大同学明确目标、奋发向上,由点及面地促进学风健康发展,培育良好的集体学习风气。

(三)将学风建设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组织基础和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构建学习型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形成支部内引领带动、支部外辐射示范效应,是推进学风建设的根本保证和重要途径。

其一,推动学习型党支部构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将学习贯穿于支部活动之中,整合学习资源、创新学习方式,促进个体学习与支部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统一,不断提升党员自主学习能力,在支部内营造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努力的良好学习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学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其二,丰富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创新组织生活形式,积极开展以学风建设、学术研讨、实践创新等为主题的支部活动,进一步提高组织生活效果,督促、激励学生党员努力学习,拓展其专业兴趣,为学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其三,开展支部述职评议活动,评选“学风先进党支部”,通过竞争性评比,充分调动各支部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和拓展团队学习的良好态势,发挥集体力量,共同争取进步。同时,促进党支部联系班级和党、团支部共建,以学风建设为主题,引领优良班风建设,指导团支部活动,扩大学生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切实发挥党组织的辐射作用。

应当注意到,当前高校普遍依据学科专业、分年级设置学生党支部,这有助于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发展目标,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建工作对于大学生学风建设引领、促进作用的实现。一方面,由于低年级党员人数较少,学生党员在年级、班级学风建设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有限,影响力和号召力偏弱;另一方面,高年级成立学生党支部后,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并面临未来规划和选择等现实问题,学风建设主题的组织生活不够鲜明,在党员的专业学习指导、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因此,在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基本路径功能的基础上,还有必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不断探索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的有效路径。

三、党员朋辈导师: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路径创新

朋辈包含朋友、同辈双重含义,指的是年龄相当、兴趣爱好相仿、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相近的群体,通常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经历,因此,易于彼此亲近、交流互动、相互学习和互相影响〔7〕。这一特性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的确,大学生身处共同的校园环境,身份地位平等、学识阅历接近、话语特点相像,容易加深情感上的相互理解与信任,进而形成朋辈关系、产生相互影响。近年来,朋辈群体对大学生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国内高校逐渐重视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强朋辈教育、开展朋辈辅导,其中,按照一定标准、面向高年级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担任朋辈导师,扩展大学生朋辈群体的教育效应,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方式。

高校朋辈导师选聘条件的相关要求——思想觉悟高,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认真负责、能力出众,在学生中具有较高威信等——与学生党员的特点基本相符,因而,由学生党员担任朋辈导师具有天然优势,这也是选拔朋辈导师时强调“优先考虑学生党员”的重要原因。党员朋辈导师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不仅能发挥出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等关键作用,也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学风建设提供了新路径。

(一)开展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

作为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党员朋辈导师参与到新生教育管理之中,结合自身成长经历,通过平等交流、双向互动、针对性辅导,发挥朋辈示范、思想引领与学业指导作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南京大学自2017年起选聘优秀高年级本科生担任新生朋辈导师,并制定《南京大学新生朋辈导师管理办法》,明确朋辈导师的工作职责、工作纪律与要求,指导各院系进行选聘与培训、考核与激励等,帮助朋辈导师提高技能、掌握方法,协助学工队伍加强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党支部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采用学生党员自主报名、党支部组织推荐等方式,结合条件审查、面试选拔,参考日常学习、工作表现等,按照11-12名新生配备1名朋辈导师的比例,先后选聘32名思想素质高、学习工作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党员同学担任2017级、2018级新生朋辈导师,并举行聘任仪式,为入选同学颁发聘书。学校、院系分别组织培训,帮助党员同学了解工作内容及要求,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工作技巧,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具体包括:

其一,搭建交流沟通平台。举行党员朋辈导师见面会、双选会,党员同学详细介绍基本情况、在校表现、兴趣特长等,新生结合实际需要初步确定意向,经过相互了解、双向选择,每位党员朋辈导师联系11-12名新生,并约定交流、指导的方式;

其二,构建教育引导平台。开展党员朋辈导师经验交流分享系列活动,党员同学围绕专业课程学习、学科竞赛体验、学术科创探索以及生活習惯培养、校园活动参与、兴趣爱好拓展、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层面,分享个人经验与心得,提供具体指导和建议,引导新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纪律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其三,完善监督促进平台。党员同学定期召集新生集中交流、辅导,结合不定期的个别谈心、走访新生宿舍和QQ、微信线上讨论等形式,全方位了解新生思想动态、日常表现、课程学习等情况,依据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一对一、个性化的朋辈辅导,及时解答新生学习、生活问题,帮助新生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风气,督促其了解教育管理相关制度、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院系工作考核与党支部民主评议双管齐下,加强对党员朋辈导师的监督与指导。一年聘期内,院系分别组织中期和期满考核,党员同学现场述职汇报、提交书面报告,详细说明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总结成效与不足,交流心得体会,考核优秀者将获得荣誉证书及相应奖励。同时,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员朋辈导师民主评议,通过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考评,将学习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述职报告等相结合,督促党员同学强化责任意识,履行党员义务和工作职责,发挥先进模范作用。

经过共同努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7级本科生大一学年必修课通过率超过95%,2018级通过率达到100%,同时,在党员朋辈导师的带动下,2017、2018级新生产生强烈的入党意愿,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持续增加。这表明,党员朋辈导师参与新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先进性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引导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明确目标、努力进取,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节奏。

(二)加强针对性的学业指导

大学阶段学习内容的难度、系统化程度显著增加,受到自身基础薄弱、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变化、学习方法不得当等因素影响,不少同学在专业学习中面临较大压力、成绩不理想,此外,少数同学由于学习兴趣欠缺、学习动力不足而影响学业,甚至因自制力较差、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导致学业困难。党员朋辈导师加入学业指导行列,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学习经验,提供专业学习咨询和辅导,能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解决学习困难、增强学习信心。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面向本科生党支部选拔一批学习能力出众、责任心较强的党员同学,构建党员朋辈导师学业指导和帮辅机制,在充分了解学习困难同学需求基础上,由党员朋辈导师主导和推动,开展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其一,强化课程学习辅导。党员同学以“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为学习困难同学进行针对性的课程学习辅导,既讲解课程重点难点、及时答疑解惑,又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经验,帮助其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优化学习方法,克服学习困难,树立学习信心。

其二,加强学业规划引导。党员同学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协助学习困难同学梳理课程学习任务,指导其设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合理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学期或学年学业规划,激发其学习动力,并通过持续性的接触、交流,督促、引导其规范学习行为,改进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顺利完成学业。

其三,注重个性化学业发展指导。党员同学引导学习困难同学客观评估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和发展需求,鼓励并协助其“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业发展计划,灵活提供包括选课指导、学习资料分享、课程内容讲解、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培养、专业兴趣拓展、学业规划指导等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组合式辅导,帮助其明确学业发展方向,实现个性化成长目标。

在党员朋辈导师的持续努力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6、2017级接受重点帮辅的同学课程成绩明显提升,学习状态和学业表现也有较大程度改善。党员朋辈导师的交流互动,及时分享学习生活经历,提供学业指导和帮助,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更贴近学习困难同学的内心,更容易与之建立信任、产生共鸣,感染和激励其进取意识,促进其正确应对和克服学习困难、实现个人成长。

大学生党员担任朋辈导师,以实际行动参与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学习困难同学的学业指导,加强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切实发挥党员先进性和示范引领作用,对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习习惯,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引领、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新的有效路径。今后,有必要加强党员朋辈导师的选聘培养、工作督导和考核管理,并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为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校风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屈晓婷.学风场域的力量——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04.

〔3〕李增生,万霞.新时期新疆高校学风建设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10):44-45.

〔4〕于志杰.当前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作用发挥的思考〔J〕.学理论,2014,(06):105.

〔5〕王志标.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影响与对策——基于河南大学调查资料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09):46.

〔6〕闫祥林,等.高校在校生厌学现象相关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南京市9所高校1032份问卷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3,(05):108.

〔7〕许素萍,吕冬诗.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交往·互助·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3.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学生党员党建工作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