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四个伟大”的丰富内涵与内在逻辑

2019-10-28 12:15菅淑敏
理论观察 2019年8期
关键词:内在逻辑

菅淑敏

摘 要:“四个伟大”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它们之间相互贯通、前后关联、相互作用,其中每一个“伟大”都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伟大梦想”,指明了党和人民在新时代砥砺奋进的目标;“伟大斗争”,为实现目标提供了精神动力;“伟大工程”,为实现目标提供了政治保证;“伟大事业”,为实现目标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四个伟大”;丰富内涵;内在逻辑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8 — 0012 — 03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伟大”的顶层设计,并深刻论述了其丰富内涵及紧密关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且逻辑缜密的理论体系。“四个伟大”战略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是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党和国家新时代全部工作的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新时代,科学地解读“四个伟大”的丰富内涵,并在其中全面深刻地把握其内在逻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伟大斗争:提供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把伟大斗争概括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伟大斗争回答的是“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的问题,它是统揽“四个伟大”的前提,揭示了党和人民前进的动力。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2〕中国共产党98年的历史,一直在英勇顽强地同一切作斗争,可以说,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在革命戰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成功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的夙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问题意识,善于斗争,从改革开放到艰辛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对国家命运的科学把握,使中国人民走向了光明前途,也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性成就。一切伟大成就都是在接连不断的斗争中实现的,踏上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伟大斗争作为一项重要的方略,成为助推中国崛起的巨大力量。

伟大斗争的提出,是由于我们党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人民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然而,世情、国情、党情纷繁复杂,我们面前充满艰难险阻。国际方面,政治、经济环境错综复杂,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文化渗透,挑战我国的意识形态;全球经济风险不断加大,加大我国的经济增长压力。国内方面,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从党情看,“四大考验”与“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可见,这些矛盾困难都不是一般性的,而是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因此,必须坚定决心进行伟大斗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现在,伟大斗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提出新要求。首先,发扬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最富有斗争精神,在和平年代,革命斗争精神时刻不能忘,更应增强忧患意识,以不畏艰难的精神状态来应对各种矛盾风险,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奋勇前进。其次,丰富斗争形式。新时代,对伟大斗争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这场斗争既包括硬实力的斗争,也包括软实力的较量。”〔3〕我们党应实事求是地面对矛盾,自觉投入伟大斗争实践,从实践中认识斗争规律,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努力破解各种难题。最后,实现斗争目的。中国共产党是积极进行伟大斗争的领导核心,不断进行伟大实践,使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不忘初心,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重大机遇,只有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伟大斗争增强动力,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夺取伟大胜利。

二、伟大工程:提供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伟大工程回答的是“谁来领导”的根本问题,它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政治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就不会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都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引领下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既是我们党从历史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教训,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5〕。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初心不改,提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今天,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没有变,但站在新时代的潮头上看,执政环境越来越复杂,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党要经受起时代考验,就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变得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如何才能实现自身“硬”呢?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历史性工程。首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联系紧密,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整体推进伟大工程的首点。做好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学习党章党规,增强自身的政治觉悟与能力;在实践中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以人民立场坚守底线,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营造清朗党内政治生态。其次,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深化理论研究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的思想引领力。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有力保证,当前,党的制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我们更应发挥制度的长效作用,确保制度治党的有效性,顺利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面对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6〕坚持二者相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大创新,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最后,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选拔以德为先、有过硬本领的人才,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

三、伟大事业:推动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伟大事业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伟大事业回答的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具有举旗定向的作用,明示了党的方向和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团结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创造的根本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做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7〕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不斷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科学发展观,成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更高更新发展阶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旗帜,积极回应时代发展需求,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国家注入了发展新活力,谱写着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光辉篇章。

继续推进伟大事业,一是必须坚定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核,是夺取伟大胜利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增强走这条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必须坚定党的领导不动摇,抓住道路自信的“主心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遵循,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道路越走越广。二是必须坚定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我党必须沿着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把握新时代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理论自信指向光明前途,不断激发实现伟大梦想的内生力量。三是必须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内在保障,也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我们党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制度改革创新,同时坚持人民立场,顺应人民新期待,使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四是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8〕,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新活力。

四、伟大梦想:引领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9〕伟大梦想回答的是“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问题,指明了党和人民在新时代砥砺奋进的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所有中华儿女最大的夙愿。历史地看,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成就,成为当时世界上的伟大民族。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的进步,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亡国的危机。面对这种巨大的反差,无数仁人志士开始奋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探索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时势造英雄,中国共产党接过了这一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0〕”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紧依靠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党作为反帝反封建的领导核心,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经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我党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并进一步开创了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使中国赶上了时代步伐。最终,我们党开创了实现伟大梦想现实可行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承接实现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极不平凡的历史成就。现在,站在新时代全面发展的起点上,我们更要让中国梦释放出更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量以引领当代中国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1〕这是经过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坚定道路自信,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我们会离中国梦越来越近。“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2〕”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形成,时代精神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产生,必须以此作为精神支撑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1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需要每个人艰苦奋斗,凝心聚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五、结语

“四个伟大”战略思想各自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但我们也要树立全面系统的思维看待“四个伟大”,从内在逻辑关系来看,四者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从整体上看,“四个伟大”战略思想的实质是,我们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具体而言,伟大梦想是我们所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做战略引领,贯穿起其他“三个伟大”;伟大斗争和伟大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战略选择,伟大斗争是状态和动力,伟大事业是过程和路径,都处于战略支撑地位;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是关键因素,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战略要求,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核心支撑和政治保证。

“四个伟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极大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睿智的眼光和思维,不仅涵盖了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问题,也为新时代我党实施治国理政提供了总路线图。因此,我们党要立足新时代,以“四个伟大”为科学指导,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2〕〔4〕〔7〕〔8〕〔9〕〔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3〕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C〕.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227.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

〔6〕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1-11(01).

〔11〕〔12〕〔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40.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内在逻辑
探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在逻辑性
经济增长的要素体系、内在逻辑及反思
教育思想的主体结构与内在逻辑
孟子王道理念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价值
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科学性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实事求是方法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内在逻辑
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
论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内在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