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非正规性发展及其优化策略★

2019-10-29 06:33陈华馨段明霞李志英俞壹通程晓霖
山西建筑 2019年18期
关键词:现象人群空间

陈华馨 段明霞 李志英 俞壹通 程晓霖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0 引言

城市的高速发展使城市的公共设施不断地完善,交通方面,地铁线路和公交站点覆盖率的提高让城乡结合更紧密,城乡间的人口流动也在逐步增加。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非正规发展现象也随之出现。这些非正规发展现象给城市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如影响市容、食品安全、交通疏散隐患等问题。宁一瑄和章征涛[1]在对非正规空间的类型划分和形态研究方面认为,非正规空间在其物质属性方面一般以“脏、乱、差、衰败、破旧、弱势群体”为代表,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些属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对非正规空间和非正规就业人群的现有研究成果,对地铁站口非正规发展的活动空间与行为进行研究,提出对地铁站口公共空间非正规性发展的更新优化策略,为后期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研究数据。

1 研究区概况

项目选取昆明主城区1号、2号、3号线作为研究对象。昆明地铁截至2019年,已经全线开通了地铁1号线首期及支线工程、2号线首期工程、3号线和6号线首期工程。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昆明地铁运营里程在全国开通运营的26个城市中排名第17位,截至2016年8月底,全网累计运送乘客1.96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突破30万人次[2],见图1。

2 相关概念

城市的非正规发展研究源于世界劳工组织提出的“非正规部门”,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在无明确的官方控制下自发形成的城市空间。当前学界对于城市非正规发展的概念仍存有争议,但是已就城市非正规发展现象的几点特征达成共识:城市非正规发展和正规经济密切联系,不可割裂;城市非正规发展在社会各个群体中都存在,不仅限于弱势群体[3]。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各方研究成果,考虑到本项目的研究主体的特点和研究背景,笔者对本研究中的地铁站口非正规发展现象作出以下定义:自发出现在城市地铁站出入口周边空间的,并非初始设计时就已考虑在内的现象。

3 城市地铁站非正规发展的类型

3.1 按时间特征分类

地铁站出入口非正规发展受人群活动日变化趋势影响大,随着季节的周期性变化,存在类型也发生着轻微变化。高峰期地铁站出入口非正规空间分布较为密集,流动摊贩、黑摩的等非正规就业业态丰富,主要时段为一天中的通勤高峰期、一周中的工作日(如图2所示)以及部分特殊节假日(见图3)。非高峰期地铁站出入口非正规空间分布较为稀疏,非正规就业业态单一,主要为黑摩的业态。

3.2 按空间特征分类

参考陈亚伟、杨忠伟[4]等学者对流动摊贩空间分布特征的总结,作者概括出三种昆明地铁站出入口非正规发展的空间分布类型:点状分布、线状分布和块状分布(见图4)。

点状分布表现为区域无明显中心,无连篇现象,较为零散的分布于地铁站出入口周边。形成这种形态的原因有:1)地铁站人流量不稳定,人流导向不明确。2)地铁站周边已存在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3)地铁站周边管制较为严格。

线状分布状态表现为区域的分布有明确的指向性,呈现出带状和线状的分布状态。这种分布状态会出现在人流较多,使用比率较高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由于这类往往出现在人流较大的地铁站出入口周边,故而经常造成拥堵,影响行人正常通行。

块状分布状态表现为地铁站出入口周边区域内分布集中成片,呈现出块状或片状的分布形态。形成这种分布形态的原因有:1)地铁站口配设了较大的站前广场。2)附近无相应商业设施为行人提供需求。3)区域管理薄弱,管制力度相应较低。

4 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非正规发展现象诱因

4.1 行为主体角度

4.1.1经营者

从生存需求来看,非正规发展行为主体有谋生为目的的就业需求,就业竞争力低,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就业机会不稳定,缺乏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

从市场角度来看,非正规经营者进行的经营活动除了与正规就业具有竞争关系,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满足了城市对低端经济的需求,而且城市非正规发展行业易进入,成本低廉、投资较少,起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风险小而且收益快,并且减少了缴纳税收和租店面的费用,市场生存能力强[1]。

4.1.2消费者

非正规行为具有需求导向性。消费者由于时间、经济或者其他因素对该现象有一定的消费需求。正是这样的消费需求,促进了非正规发展现象的产生与发展。

地铁站的通勤人群往往是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内非正规发展产品的消费者,不同地铁站的通勤人群流动的峰谷略有不同,这与地铁枢纽的区位及主要就业点之间的距离甚至周边居住人群结构等要素相关。消费者流动峰谷的不同影响了非正规发展现象出现的地点与时间。

4.1.3管理者

城市规划者在规划调研与预测过程中没有将非正规发展人群及其活动空间列入城市规划范畴,没有为其提供相应的存在空间,城市公共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导致现有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相应空间和业态的缺失,进而产生了非正规发展现象。

城市管理者在对城市进行管理时,在已经形成非正规发展空间的基础上存在管理漏洞,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与非正规发展现象相关的城市问题,以致于城市就业边缘人群,有了成为非正规就业人群的可能。

4.2 空间客体角度

4.2.1外部空间

地铁站因为所处区位的不同,其人流密集程度也存在相当大的区别,结合《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昆明市办公商务功能区位于城市南部,北部多为居住功能,城市通勤呈“钟摆式”[5],通勤人群多为出城型就业人群,而主城内部就业人群主要以主城内部通勤为主。针对两种不同的通勤情况,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是否完善影响了地铁站出入口空间非正规发展的类型。此外,部分地铁站选址受到周边商圈的影响,地铁站围绕商圈进行建设,也有部分地铁站直接结合商业综合体进行建设,而这些正规的商业成熟度和布局情况也对地铁站出入口周边非正规发展产生了影响。

4.2.2内部空间

昆明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功能单一,一般为绿化、非机动车停车点和“失落的”灰空间[6]。地铁站出入口周边的空间尺度狭小,降低人流流速,利于非正规发展现象活动的展开。

5 地铁站非正规空间存在的必要性探讨

地铁站出入口的多数非正规发展现象可为时间紧促的通勤人群提供省时便捷的服务。75.76%的市民认为地铁站出入口的非正规发展现象有存在的必要(见图5)。此外,地铁站出入口从事非正规经营的人群主要为外来打工人群,无法承担高昂的正规店铺租赁费用,因而选择在地铁站出入口经营小吃摊、摩的以求谋生。

昆明出现非正规现象的地铁站出入口周边多存在片区商圈不完善、公共设施不齐全或交通接驳不合理等问题,而地铁站口的非正规发展现象具有灵活、机动等特点,可以作为城市空间功能的补充,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城市功能的缺失和不足。

6 优化策略

昆明针对非正规空间问题可以借鉴上海经验[7],将地铁站出入口的非正规发展经营疏解到便民疏导点中,提供场地和摊位,适当收取一定的租金和管理费用;同时也可根据人流的密集度来安排流动摊贩的集聚时间。此外,在交通拥堵的时间段,还可在某些特定区域预留空间节点以满足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弹性需求。

对于现存摊位形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不能忽视不顾,应加强对于公共空间占用、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治理力度。此外非正规空间的存在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城市管理者在环境污染问题上要加强管理,同时可以收取一定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

非正规空间中的流动摊贩没有获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不在工商部门的管理职责之内,面临的都是城管部门的管理,在食品安全方面缺乏保障。加之其特殊的经营环境(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食物容易受灰尘、细菌等污染,产品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缺乏保障。此外流动摊贩缺乏必要的食品留样制度的约束,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难以明确界定责任。因此在管理中也要加强对其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

针对现状现存的非正规发展现象,综合开发地铁站出入口的地下空间,开辟供非正规就业人群经营活动的专用用地,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改善非正规发展现象带来的一系列安全因素。

在城市规划和地铁建设规划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调研,对地铁站出入口的位置选择、人流预测、周边功能及需求进行精准定位,推导合理的人流疏散空间以及非正规发展所需要的弹性空间,从而指导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建设尺寸以及设施配置(见图6)。

7 结语

简雅各布在《市中心为人民存在》中写道:“让城市为那些不协调的、俗气的、奇怪的人或事留下空间吧;这些不应是问题所在,而是我们必须应对的挑战。”此外黑格尔也表达过“存在即合理”的观点。对于城市地铁站出入口的非正规发展现象的存在,应客观合理看待,不可一味否决也不宜全盘接纳,应从其诱因、发展特征及利弊等多方面考虑,辩证地看待,综合各方利益提出改进方案。

猜你喜欢
现象人群空间
空间是什么?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创享空间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