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促节水 历经风雨吐芳华

2019-10-29 08:43
城乡建设 2019年20期
关键词:节水型贵阳市贵阳

■ 曹 宇 贺 英 赵 朗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点亮贵阳“浅蓝色的梦”,自2011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以来,贵阳市城市节水工作始终弦歌不辍、步履铿锵。

贵阳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结出累累硕果。多年来,全市工业、生活、综合、生态节水水平稳步提升,用水效率逐年提高,累计节水3亿多立方米,减少污水排放量近3亿立方米。计划用水户从最初的27户发展到现在的4300户,工业用水重复率从最初的14.7%提高到现在的83.34%,万元GDP取水量从最初的500立方米下降为8.7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3.12 立方米/万元,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逐年下降,优于国家标准要求。

建设节水型城市是生态贵阳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贵阳市认真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方针,严格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要求,以《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为指导,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技术、宣传等多种手段,持续巩固提升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果,形成了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

强化城市节水,完善工作体系

贵阳市强化责任担当,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市政府常设机构,建立城市节水管理的长效机制。先后出台《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规定》《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使城市节水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绘制《贵阳市2015-2030年城市节约用水规划》《贵阳市2009-2020年中心城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规划》等规划蓝图,重点开展了2座水库、18座再生水厂、20个雨水利用工程、25个建筑中水项目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工程项目,构建起城市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

夯实节水基础,落实管理制度

2017年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节水夜跑”活动

2018年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大学生辩论赛

贵阳市严格执行《贵州省行业用水定额(DB52T 725-2011)》及《贵阳市非工业用水定额》标准,对全市4000余户工业企业、机关、学校、医院、服务业等非居民用水单位实行定额计划管理,建立健全贵阳市计划用水和节水统计制度;建立重点监控名录,对用水量较大的用户实施监测预警机制,严格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2018年,全市计划用水覆盖率达90.27%。同时,实行取水许可,严格规范自备水管理,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节水审核,落实节水“三同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运用价格杠杆,促进集约利用,全面实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2017年,贵阳市发布实施《贵阳市节约用水奖补办法》,完善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因地制宜采取财政资金奖补等激励措施,支持企业(单位)实施节水技术改造。

推进节水改造,建设海绵城市

贵阳市节水资金投入稳定增长。2017年投入4200万元,2018年投入4800万元,逐年加大对节水基础管理、节水技术推广、节水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深入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工作。2018年,贵阳市节水型单位覆盖率达14.79%,节水型小区覆盖率达10.71%。这一年,对全市35所中小学校用水器具进行节水改造,全市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

以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为抓手,贵阳市加快推进节水工业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工业企业实施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和非常规水利用的节水技术创新和改造。全市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用水量均低于国家和省级定额,钢铁、啤酒、制药、卷烟、铝业、白酒等行业已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节水型企业覆盖率达65.99 %。

2019年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市民共同完成大型节水手绘画卷

由于贵阳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多变,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难度更大,贵阳市始终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漏损控制方法,比如,更换计量仪表,提高计量精度;通过多点采集主管网信息及隐患点定位,提升管控能力等措施,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

贵阳市全面推广和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制定了《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共计投入41.7亿元,实施了人民大道、花溪公园、首开紫郡、阅山湖等154个海绵道路、海绵公园、海绵河道等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改造面积262万平方米,极大提高了雨水资源利用水平。

开辟“第二水源”,实现人水和谐

近年来,贵阳市着力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按照“适度分散、就近处理、就近回用”的原则,市辖区完成金阳二期、金百、孟关、牛郎关等17座污水处理厂的新建、改造、扩建工作,并全部实现一级A标排放,合计规模每天117.5万立方米,主要指标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结构的优化升级;青山污水再生利用项目沿途铺设再生水管网用于公园水景、建筑施工、市政杂用等取水,拓展了城市再生水用途。2018年,贵阳市非常规水资源替代率达65.5%,有效开辟了城市“第二水源”。

围绕打造“生态筑城 水美贵阳”,贵阳市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运、清淤除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大力开展全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从生活污染整治、工业污染防治和流域污染综合整治三方面发力,打出系列“组合拳”,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出台《贵阳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5-2017年)》,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创建绿色崛起的发展新模式,实施建设项目94项,投入资金86.69亿元,建成了一批具有贵阳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

伴随大数据产业的崛起和现代节水管理的需求,贵阳市建成节水网络管理平台,将节水数据资源存储在“云上贵州”,利用现代平台优势,将节水技术管理、控制性指标分析、节水能力评价、节水看板激励等多系统融合,实现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办事服务等节水政务功能的开放共享,搭建起“利企便民”的快速通道。

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贵阳市坚持久久为功,砥砺前行。明天的贵阳必将乘着更大的优势、更好的机遇,在生态发展的大道上一路向前!

猜你喜欢
节水型贵阳市贵阳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Couple's dance helps lift spirits of millions
找朋友
贵阳分店
节水型抽水马桶
寻味贵州——贵阳
荣宝斋贵阳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离贵阳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高坡滑雪场
上海:以节水促减排 以减排抓保护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