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味道”

2019-10-29 08:43
城乡建设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斗兽场喷泉废墟

■ 李 未

您去过罗马吗?

罗马不只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还是一瓶置于人类文明星空,无须付费,随到随开,即开即饮的“陈年老酒”。它能让您品味千年,也能让您沉醉不醒。因为,罗马的历史太悠久,罗马的文化太灿烂,罗马的遗存太丰富,罗马的故事太经典,罗马的景致太撩人……

我在罗马游走的记忆中,仅废墟、喷泉、教堂和建筑,犹如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的四类“名酒”,特别值得品味。仔细“品尝”,则如饮甘露,醇馥幽郁,余韵无穷,历久弥新。

意味沉郁的“废墟”

我在罗马与废墟遭遇。

本来,就有参观古罗马斗兽场的计划,而且还是特别安排,作为典型废墟造访。那天匆匆赶到古罗马斗兽场,已近日落。我们是从威尼斯广场步行去的,沿途随处可见支离破碎的建筑残骸,甚至还有阻断城市交通的断壁残垣……曾经的罗马帝国匪夷所思,后来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罗马的废墟。

斗兽场是最典型的古罗马竞技场废墟,同时也是最经典的古罗马建筑遗存。走进斗兽场,眼前自然而然再现出电影《角斗士》惊心动魄的场面。只是亲临现场,立体视角与纵深感观大不相同。

沿着已被踏得倾斜的石梯拾级而上,经过回廊,一道道圆拱给予视角震撼,站到看台,环顾四周,眼前这座废墟用“巨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从近2000年前建造的巨大椭圆形建筑废墟中,虽然只剩大半个骨架,依然可见整体四层结构,占地约2万平方米,近60米高墙,80扇圆拱,40面方窗,外围大理石古雅典式雕饰立柱,以及竞技场内密密麻麻贮藏道具、牲畜和角斗士的地窖。整个斗兽场大如足球场,高如20层楼,多可容9万人,尽管已是废墟,但场面壮观,气势恢宏不减当年。特别是因入场设计周到,无拥堵现象,至今仍被大型体育场沿用。

触景生情,遥想罗马帝国奴隶时代,曾经在这里发生的奴隶残忍厮杀与贵族寻欢作乐场景,不免有些悲怜,心生恐惧与不安。

在冬日余晖的照耀下,此时的斗兽场看似有些荒凉,断壁残垣,暮景残光,残阳如血,正是这个“残”字描绘出废墟应有的模样。置身其中,除了好奇的眼神,就是沉郁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充斥在斗兽场所在的帕拉蒂诺与阿文蒂诺山丘,也就是我们途径的废墟星云密布的区域,还延伸到罗马的大街小巷。

我静下心来感受,这不只是体现了罗马帝国时代的辉煌历史,也彰显了历代罗马人保护历史废墟的功劳吧?

情味浓烈的“喷泉”

我在罗马与喷泉偶遇。

罗马是名副其实的浪漫之都,浪漫建筑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载体就是喷泉,因为每一个喷泉的背后都有一个浪漫的故事,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因此,在罗马游走,看似只要是名胜古迹,总有喷泉相伴相随,几乎无一例外。

徒步从斗兽场到威尼斯广场,顺便我们参观了其中一个情味浓烈的喷泉,给了我深刻印象。

之所以要顺访特莱维喷泉,是它因电影《罗马假日》而成为不朽的“许愿池”——特莱维喷泉早已是罗马的标志性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特莱维喷泉,只见一座巨大的喷泉雕塑置于一个狭小的广场上,没想到夜幕降临,周围游人依然如潮,甚至难以近观,只能远眺。这是一座巴洛克式喷泉,背景建筑是一座海神宫。喷泉雕塑的中央立有一尊被两匹海马拉着奔驰的海神,这两匹海马姿态逼真,看似一只狂暴,一只温顺,惟妙惟肖。显然喷泉雕塑叙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而其表达的寓意既是罗马神话中海神战胜归来的英雄形象,也象征着海洋的变幻莫测与命运的变化无穷。

仔细瞧瞧,这座喷泉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乱的海礁,泉水则由各雕像和海礁石之间涌出。令人不解的是,世界各地的游客来特莱维喷泉最重要的目的,却不是来观景而是来许愿的。据说用硬币背对着喷泉,右手握硬币从左肩方向投入水中,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为此,成千上万不惜排长队等候,一试身手的游客,络绎不绝。而且,如此热烈场景,常年累月,不分昼夜,经久不散,颇为壮观。现在,许愿池已成了祈祷的圣地,力量的象征……

我一边看一边在想,可能是罗马特有的、动静结合的城市设计理念,使情味浓烈的喷泉不仅能增加建筑这种凝固艺术的灵性,而且也能增强这些建筑写情写意的灵魂吧,要不喷泉怎么就会遍布在罗马的角角落落,给这座城市注入特有的情味儿呢?

滋味恬淡的“教堂”

我在罗马与教堂数遇。

在罗马,经历了中世纪欧洲政教合一时期,教堂不仅是权贵们展示财富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那个时代建筑技术的一个标志。

正因为如此,在罗马游走,不遇见教堂是不可能的。

教堂遍布在罗马城的大街小巷,多到不胜枚举,目不暇接。主要有拜占庭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我所知晓的,最有代表性的是圣母教堂、耶稣教堂、万神殿、圣彼得大教堂等。

在罗马期间,我们经过了万神殿、路过了耶稣教堂,由于行程安排,只观其貌,未入其殿。不过,却专门安排了半天时间去参观圣彼得大教堂,相比罗马的其他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确实是一颗镶嵌在罗马城上的皇冠。

当然,圣彼得大教堂属于“国中国”梵蒂冈的领地,却被罗马城包围着。因此,在我们的行程中,还算是到访的“一国(地区)”呢!

对绝大多数游客来说,步入梵蒂冈,其实就是走进圣彼得大教堂。

正值圣诞节前夕,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上已经在为教皇布道仪式布置现场,场面宏大、壮观。我有些震撼,世界各地的大教堂虽没少见,可如此之巨,着实令人惊叹!

地导引领着我们,边往教堂走,边向我们介绍,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第一大圆顶教堂,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整栋建筑呈拉丁十字架结构,教堂是经典的巴洛克建筑风格,造型传统而神圣。

其实,我知道,巴洛克建筑风格本身就是具有宗教色彩的,往往通过不规则形式,华丽装饰,奔放外形,赋予建筑外向的性格。而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意图正是通过这种高贵华丽来赢得民众和教徒,并以此巩固教皇的统治。

正如之前所了解的,这座教堂的建设装修从16世纪开始,历时了100多年,教堂中央大拱形屋顶,双重构造,外暗内明,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其继任贝尔尼尼主导装修40年,教堂内外布置了各式精美雕塑和绘画作品。

确实,当我们步入教堂,人来人往,却悄然无声,跃入眼帘的只是华丽的装饰,毕竟是教皇的领地,或许这种华丽会令人惶恐不安,甚至令人心悸窒息。但我没有这种感觉,特别是相比教皇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皇权地位,反倒觉得有恬淡、悠雅的气质,用现在的话说,这些可都是“低调的奢华”呀!

我们在华丽、悠雅、恬淡的氛围中参观了整整两个小时,我第一次见到了罗马式的圆顶穹窿与希腊式的石柱过梁完美结合的实例;第一次感受了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雕塑哀悼基督与贝尓尼尼雕刻的圣彼得宝座,以及圣母怜子的悲戚;第一次欣赏了世代受雇保卫教堂而着“奇装异服”的瑞典士兵的滑稽……

走出圣彼得大教堂回头观望,教堂外围柱廊的每一根石柱顶都有一尊大理石石雕——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圣男圣女,他们究竟在守望什么呢?

风味隽永的“建筑”

我在罗马受建筑礼遇。

罗马是古罗马和世界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已有2500余年历史,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各种建筑风格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鼎盛,体现古希腊罗马传统意义的哥特式、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巴洛克式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罗马帝国时代的建筑风格延续至今,许多代表性历史建筑历经沧桑,保存完好。

作为规划建筑业内人士,在罗马是我欣赏欧洲建筑风格的天堂,没有哪一本教科书能比罗马更经典了。

过去在学校里,在书本上对欧洲建筑流派的特点咬文嚼字、静心研读,但也似乎不得要领。这次进了罗马城,仿佛刘姥姥进大观园,面对无处不在、风韵犹存的“建筑博物馆”和“文化艺术院”,自然要如饥似渴,饱餐一顿,品味一番罗马风情万种的建筑大餐。

在参观景点中寻找和感受建筑的特色与特点,是此次罗马之行寻古探幽的重要内容,收获颇丰,其中印象深刻的有:

君士坦丁凯旋门。一座拱门式建筑,建于公元315年,位于古罗马斗兽场旁,其雕塑精美绝伦、恢宏大气,装饰部分有些堆砌,据说都是从以往皇帝的建筑物上拆卸而来,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彻底战胜劲敌并统一帝国而建的。虽已历经千年,残迹斑斑,却仍巍然屹立,见证着罗马曾经的辉煌。

厄玛努埃尓二世纪念堂。一座巨大的白色大理石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建于20世纪初,耸立在威尼斯广场,因其白色典雅,形状特别,被戏称为“结婚蛋糕”,拱廊的16根白色列柱也恰如蛋糕上的蜡烛,建筑物上的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与台阶下两组寓意深刻的喷泉,以及巨型战马上的国王雕塑形成一体,构图完整,成为完成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纪念建筑。那天,我曾试图拍张纪念堂全景,无奈广角镜不够,人即使退到广场外也无济于事,但是留在心里的全景已然定格,不会忘记。

西班牙广场建筑。我印象特深,来回爬两次。广场是由一个137级巴洛克风格的大台阶,连接着台阶下一座贝尔尼尼父亲设计的“小舟喷泉”和台阶顶端一座哥特式的圣三一教堂组成,西班牙广场是罗马地标性的建筑。现在由于周边是商业区,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成为罗马一个重要的社交集散中心。

圣天使堡。一座台伯河畔的城堡,兴建于公元2世纪,是罗马皇家陵墓。这座陵墓可不简单,先是作为要塞,后又作为监狱,再后来改建成一座华丽的罗马教皇宫殿,而现在则是藏品颇丰的国家博物馆。我们在圣天使堡前的圣天使桥上驻足观赏,留影纪念,桥上十二尊出自贝尔尼尼之手的天使雕像特别引人注目,吸引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我在罗马看到的凯旋门、纪念堂、广场、城堡,还有遭遇的废墟、偶遇的喷泉、相遇的教堂……总的体味,都是罗马风味隽永的建筑系列。

这就是我在罗马尝到的“味道”,相信您去了罗马或去过罗马,也会品味到一个“四味”齐全、风味十足的罗马。

猜你喜欢
斗兽场喷泉废墟
“废墟”
废墟里的救赎
罗马斗兽场
古罗马斗兽场
可乐瓶里的“喷泉”
罗马斗兽场
废墟(外一章)
为什么鲸的背上有“喷泉”
音乐喷泉
会移动的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