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政治技能及其差异性实证分析
——基于A高校学生的调查结果

2019-11-02 02:36郝雪李俊龙
中国农业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际显著性维度

郝雪,李俊龙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引言

政治技能作为一种以理解模式为基础的社会能力,体现了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的综合能力[1]。它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必备能力,也是个体在组织中达成目标、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政治技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组织中,对企业员工发展有着积极重要影响。实际上,对于高校培养大学生来说,其同样具有适用性。从大学生群体来看,政治技能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政治技能水平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获取稀缺的资源,更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时建立竞争优势,实现职业目标,以及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提升工作绩效并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但是目前鲜有关于大学生政治技能的研究,一般也仅仅是以理论探讨为主,很少关注大学生政治技能现状如何、是否存在差异性以及如何影响其形成等实际问题。基于目前的研究盲点,本研究拟通过实证调查来分析大学生政治技能的总体现状及其差异性,一方面旨在丰富政治技能的研究理论,另一方面也希冀为高校有效培养大学生政治技能、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大学生的政治技能

政治技能的概念首次由Pfeffer于1981年提出,他认为个体的政治技能直接关系到组织中有限资源的获取与有效运用,是个体在组织中获得成功的必要要素之一[2]。此后,组织研究中逐渐开始使用政治技能的概念,Ferris等于2005年在总结了前人有关政治技能的研究基础上,将政治技能定义为:在组织情境中有效地理解他人,并依靠在认知和领悟的基础上获取的认识,去对他人施加影响,使他们以一种可以实现个人或组织目标的方法去行动的能力,具体包括:网络能力、人际影响、社会机敏性及外显真诚[3]。

对大学生政治技能这一概念,前人的研究中鲜有涉及,没有明确的定义。本研究认为要厘清大学生政治技能的概念,一方面要继承以往政治技能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要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据此,将大学生政治技能定义为:大学生在学校人际交往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理解和影响他人的能力,它有助于大学生精确观察并有效理解组织中的其他人,并根据不同情境及时调整自身行为,巧妙利用人际关系网络,以真诚可靠的表象对他人施加影响,以达到一定目的。

(二)大学生政治技能的维度结构

为有效表述并测量政治技能,Ferris 等提出了四维度结构,编制了18个项目的政治技能结构量表[3]。该结构量表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学者利用该结构量表测量了员工和公务员的政治技能[4]。也有学者用其测量了大学生的政治技能,分析了政治技能对大学生领导力和创业倾向的影响[5-6]。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量表在我国文化背景下也有着较高的可信度。

基于政治技能理论内容、特征结构的分层以及前人的研究,本研究对大学生政治技能的维度划分仍沿用Ferris的四维结构,分别是网络能力、人际影响、社会机敏、外显真诚。具体内涵如下:(1)大学生的网络能力维度是指大学生拥有的能够发现、拓展和巧妙运用各种校内校外人际网络关系的能力。包括发现能力、拓展能力、运用能力。(2)大学生的人际影响是指大学生们具有的能与周围老师、同学和谐相处的人际风格,并能够根据情境的需要调整言语和行为,对他人施加强烈影响的人际交往模式。包括模仿、暗示和感染三种方式。(3)大学生的社会机敏性是指大学生能理解形势和环境并能够准确观察他人特点和意图的能力。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理解形势和环境,二是准确观察他人。(4)大学生的外显真诚是指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凭借自己恰当的表现让老师同学觉得自己是真诚可靠的,以此获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是基于政治技能的概念和维度结构,并结合我国文化背景与大学生群体特点设计而成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学生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年级、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期望职业、生源地、政治面貌、父母职业等;二是政治技能的测量表,该量表主要借鉴Ferris等开发的包括18个题项的政治技能测量量表[3],结合本研究要求进行了修改和调整,最终形成了包括网络能力、人际影响、社会机敏、外显真诚四个维度在内的22个题项的大学生政治技能测量量表。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表示法,选项包括“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五个选项,分别根据符合程度计5分到1分。问卷中设计的问题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两种,其中以封闭型为主。

(二)研究对象

以A高校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考虑到调查对象的选取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且能够真实有效的反应出大学生政治技能状况,本研究选取了该校农科类、理工类、人文类、经济类、管理类等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2018年3月份,完成了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此次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51份,其中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达95.8%。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三)统计方法

利用SPSS软件,对回收到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检验方法。为分析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水平及其四个维度上的差异性,分别以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父母职业、期望职业、职业生涯规划、政治面貌等作为控制变量,将政治技能四个维度的平均值作为观测变量。

三、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政治技能的认知程度分析

政治技能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为分析大学生对政治技能认知度和需求度,研究从大学生对政治技能的重要性、大学生对提升政治技能的需求以及大学生对学校开展政治技能相关培养的需求等三方面进行了调查。

从大学生对政治技能重要性的认知情况来看,认为政治技能对自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有25.8%,认为比较重要的有52.2%,认为一般的有20.3%,认为不太重要的有1.7%,没有人认为政治技能对自身发展不重要。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政治技能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的认可程度非常高,绝大多数的在校学生认识到了政治技能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从大学生对提升政治技能的需求程度来看,28.4%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提升自身的政治技能,48.4%的学生认为比较需要,20%的学生认为一般,2%的学生认为不太需要,1.2% 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需要提升自身的政治技能。

从大学生对学校开展政治技能相关培养的需求来看,23.2%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学校开展与政治技能相关的培养,45.2%的学生认为比较需要,22.9%的学生认为一般,5.5%的学生认为不太需要,3.2%的学生认为不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充分认识到了在校期间培养自身政治技能的重要性,希望学校能开设相关课程和开展相应活动来提升自身的政治技能。

(二)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水平分析

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四个维度的得分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各维度平均值、标准差

注:*即(平均分/满分)×100,其中满分是5分,以下同。

从大学生政治技能的总体得分来看,其分值为3.284,换算成百分制为65.68分,得分并不是很高。这说明大学生的总体政治技能处于中等水平。如果能得到学生和学校的重视并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技能水平可能会获得较大提升。

从政治技能各维度得分来看:四个维度的得分均在3.042到3.388之间,换算成百分制也就是在60~70分之间,其中人际影响、社会机敏性、外显真诚得分相对高一些,分别是3.388、3.338、3.335,换算成百分制分别为67.76、66.76、66.70分,三者之间差别不大;网络能力得分最低,为3.042,换算成百分制为60.84分。这说明大学生政治技能四个维度能力也是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大学生的网络能力比较欠缺,在拓展和运用自身的人际关系网络方面不太擅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技能的总体得分水平。因此,对学生来说,应该要注重自身政治技能的培养,特别是网络能力的提升,以促进自身政治技能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三)不同个体特征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差异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在满分为5分的情况下,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政治技能以及四个维度得分均在2.976至3.407之间,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男生得分略微高于女生。

以性别为分组变量,对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其四个维度作独立样本T检验,从检验结果来看,在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层面和其四个维度上,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分别为0.188、0.065、0.733、0.155、0.272,均大于0.05。由此可说明,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其四个维度得分并不因为性别不同而呈现出显著差异性。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政治技能得分的差异比较

注:*P<0.05,**P<0.01,***P<0.001。

2.不同年级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差异比较

由表4可知,不同年级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均在2.965到3.490之间,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政治技能的总体均分在3.222到3.365之间,一年级略高一点,二年级最低;在不同年级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四个维度中,网络能力得分是在2.965至3.140之间,人际影响得分是在3.323至3.490之间,社会机敏得分是在3.266至3.453之间、外显真诚得分是在3.262至3.444之间。

以年级为分组变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年级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其四个维度得分的差异性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层面和其四个维度上,年级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分别为0.462、0.488、0.536、0.427、0.363,均大于0.05。可见,无论从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得分来看,还是从四个维度得分来看,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同年级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其四个维度的表现差别不大,不以年级的变化而变化。

表4 不同年级大学生政治技能得分的差异比较

续表4

维度年级个案数平均值FSig人际影响大一853.490±0.8630.7270.536大二1033.323±0.829大三873.339±0.942大四703.419±0.754社会机敏大一853.453±0.8090.9280.427大二1033.294±0.781大三873.266±0.858大四703.354±0.747外显真诚大一853.444±0.8381.0680.363大二1033.265±0.839大三873.262±0.907大四703.396±0.748

注:*P<0.05,**P<0.01,***P<0.001。

3.不同专业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差异比较

专业不同的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四个维度得分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见表5。从表5可知,专业不同的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均在2.820到3.613之间,这说明专业不同的大学生政治技能也是中等水平。

以不同专业为分组变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专业不同的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其四个维度得分的差异性进行了显著性检验。

从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得分来看,变量的F值为3.640,显著性检验值为0.003,小于0.05,说明专业不同的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政治技能的总体得分为3.516,要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

从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四个维度来看,其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分别为0.014、0.002、0.049、0.015,均小于0.05,说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之间在网络能力、人际影响、社会机敏、外显真诚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从具体得分来看,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政治技能各个维度中,也呈现出农科类学生得分最低,管理类学生得分最高的现象。

表5 不同专业大学生政治技能得分的差异比较

续表5

专业个案数平均值FSig网络能力理工类883.086±0.6712.8930.014*人文类533.113±0.748农科类822.820±0.753经济类492.976±0.826管理类533.283±0.652其他203.100±0.896人际影响理工类883.360±0.8293.7960.002**人文类533.578±0.887农科类823.099±0.892经济类493.405±0.844管理类533.676±0.649其他203.383±0.893社会机敏理工类883.430±0.7822.2520.049*人文类533.386±0.806农科类823.092±0.842经济类493.356±0.850管理类533.491±0.636其他203.370±0.848外显真诚理工类883.338±0.8202.8600.015*人文类533.396±0.905农科类823.107±0.859经济类493.255±0.816管理类533.613±0.760其他203.550±0.719

注:*P<0.05,**P<0.01,***P<0.001。

4.不同父亲职业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差异比较

以父亲职业为分组变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了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其四个维度得分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见表6。

从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得分来看,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父亲职业不同的大学生在政治技能总体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父亲是公职人员的大学生政治技能得分最高,其得分达到3.551,父亲职业为务农的大学生得分最低,为2.957。

从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四个维度来看,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分别为0.002、0.009、0.000、0.032,均小于0.05,说明父亲职业不同的大学生在政治技能的四个维度得分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在父亲职业不同的大学生政治技能的所有维度得分中,父亲为公职人员的大学生得分均为最高,父亲从事务农工作的大学生得分均为最低,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表6 不同父亲职业大学生政治技能得分的差异比较

续表6

维度父亲职业个案数平均值FSig外显真诚公职人员583.625±0.8412.3320.032*教师433.436±0.791经商723.302±0.924务农453.044±0.726企业职员953.290±0.788医生223.239±0.908无业103.400±0.868

注:*P<0.05,**P<0.01,***P<0.001。

5.不同母亲职业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差异比较

以母亲职业为分组变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了母亲职业不同的大学生在政治技能及其四个维度得分方面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见表7。

从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层面来看,变量的F值为2.076,显著性检验值为0.056,大于0.05,说明母亲职业不同的大学生之间政治技能总体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四个维度来看,只有网络能力维度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为0.056,小于0.05,说明母亲职业不同的大学生在网络能力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母亲职业为务农的大学生网络能力的均分最低,为2.711,母亲职业为经商的大学生均分最高,为3.193。在其他三个维度上,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分别为0.416、0.083、0.061,均大于0.05,说明母亲职业不同的大学生在人际影响、社会机敏、外显真诚三个维度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7 不同母亲职业大学生政治技能得分的差异比较

续表7

维度母亲职业个案数平均值FSig医生382.958±0.803无业252.888±0.664人际影响公职人员833.479±0.7621.0130.416教师383.324±0.977经商533.512±0.784务农363.134±0.870企业职员723.409±0.951医生383.351±0.829无业253.273±0.772社会机敏公职人员833.444±0.8151.8850.083教师383.373±0.868经商533.531±0.733务农363.039±0.756企业职员723.234±0.846医生383.267±0.684无业253.365±0.801外显真诚公职人员833.419±0.7072.0350.061教师383.447±0.968经商533.514±0.790务农363.000±0.808企业职员723.340±0.922医生383.132±0.913无业253.280±0.701

注:*P<0.05,**P<0.01,***P<0.001。

6.有无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差异比较

以有无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分组变量,对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其四个维度作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见表8。

从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层面来看,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有无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具体得分来看,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的得分为3.622,而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的得分为2.884,前者明显更高,即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在总体政治技能上表现更好。

从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四个维度来看:在网络能力、人际影响、社会机敏、外显真诚四个维度上,其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均为0.000,均小于0.05,说明有无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在政治技能四个维度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从具体得分来看,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在所有维度上得分均高于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

表8 有无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政治技能得分的差异比较

注:*P<0.05,**P<0.01,***P<0.001。

7.不同期望职业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差异比较

以大学生期望职业为分组变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期望职业不同的大学生在政治技能及其四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9。

从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来看,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为0.004,小于0.05,这说明期望职业不同的大学生在政治技能总体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由具体得分可以看出,期望职业为经商的大学生政治技能得分为3.620,明显高于期望职业为其他的学生。

从大学政治技能的四个维度来看:在网络能力、社会机敏、外显真诚3个维度方面,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分别为0.000、0.045、0.003,小于0.05,说明期望职业不同的大学生在网络能力、社会机敏、外显真诚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具体得分来看,在3个维度中,所有期望职业为经商的大学生得分均高于其他期望职业的大学生。只有人际影响维度,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为0.083,大于0.05,说明期望职业不同的大学生在人际影响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9 不同期望职业大学生政治技能得分的差异比较

续表9

维度期望职业个案数平均值FSig经商333.539±0.762务农42.200±0.462企业职员982.974±0.715不清楚692.986±0.726人际影响公职人员783.408±0.9401.9640.083教师633.362±0.829经商333.676±0.763务农42.585±0.676企业职员983.427±0.819不清楚693.241±0.832社会机敏公职人员783.352±0.8182.3000.045*教师633.143±0.700经商333.567±0.855务农42.855±0.987企业职员983.464±0.833不清楚693.242±0.749外显真诚公职人员783.311±0.9453.6930.003**教师633.091±0.815经商333.727±0.924务农42.750±0.866企业职员983.467±0.811不清楚693.243±0.626

注:*P<0.05,**P<0.01,***P<0.001。

8.不同生源地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差异比较

以生源地作为分组变量,对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其四个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见表10。

从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来看,生源地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得分因生源地不同而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从具体得分来看,城镇生源的大学生得分为3.381,明显高于农村生源。

从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四个维度来看,四个维度的生源地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分别为0.000、0.017、0.000、0.009,均小于0.05,说明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政治技能四个维度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从具体的得分来看,城镇生源大学生的四个维度均高于农村生源。

表10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政治技能得分的差异比较

注:*P<0.05,**P<0.01,***P<0.001。

9.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差异比较

以政治面貌作为分组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见表11。

从大学生政治技能总体层面及其四个维度来看,政治面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值均为0.000,小于0.05,说明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政治技能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从具体得分来看,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大学生的得分均高于非党员大学生。

表11 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政治技能得分的差异比较

注:*P<0.05,**P<0.01,***P<0.001。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A高校本科生的调查,研究大学生的政治技能及其差异性,并分别从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父母职业、期望职业、职业生涯规划、政治面貌等不同个体特征方面,具体分析了大学生的政治技能差异性,其结论如下:(1)在大学生对政治技能的认知度和需求度方面,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已充分认识到政治技能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并对提升自身政治技能有强烈愿望,对学校开展相关培训和活动有急切需求。(2)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总体的政治技能以及四个维度得分并不是很高,均值都在60~70分之间;从四个维度之间比较来看,除了网络能力维度得分明显偏低之外,其他三个维度之间差别不大。这说明目前大学生政治技能处于中等水平,且有较大的培养潜力。(3)在不同个体特征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差异性方面,通过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研究发现不同专业、父亲职业、职业生涯规划、期望职业、生源地、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其政治技能总体及其四个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只有不同性别、年级、母亲职业的大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有力地证明了大学生的不同个体特征与政治技能之间的相关关系。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技能,既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高校顺应社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基于本研究结论,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政治技能,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作为高等学校必须响应学生关切,高度重视学生对政治技能培养的需求,采取合适的方法和路径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技能。一方面,要大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积极的政治技能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政治技能的重要性,并能学会对自身政治技能进行科学评估;另一方面,也应当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加入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培养课程,如人际交往心理学、人际交往礼仪、公共关系学等,同时鼓励改进教师教学方法,从平时的课程和实践中提升大学生对政治技能的关注度,并锻炼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力等多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入社会、适应社会。

第二,对学生来说,应该要注重自身政治技能的培养,特别是网络能力的提升,以促进自身政治技能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一是要强化提升自身政治技能的意识。要正确理解政治技能的概念和内涵,深刻认识到政治技能是自身全面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对个人以及组织发展有积极作用。二是要能正确评估自身的政治技能。每个人的政治技能水平都是存在差异的,大学生应注重自身能力的特殊性,只有在自我测评的基础上,大学生才能了解到自身哪些维度的水平较低,并制定适合自身的策略来提高这些政治技能的低维度。三是要加强政治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一方面,要重视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实践锻炼,可以通过观察周围政治技能高的同学、老师、家长做人做事的方式和态度,并通过模仿锻炼来提升自己人际影响力和网络能力,从全面提升自身的政治技能。

第三,家庭作为大学生生存发展的基本载体,是大学生政治技能提升的关键环节,必须重视发挥家庭成员和朋辈的引导、示范和帮助作用。一是要及时提醒自己子女尽早树立培养和提升政治技能的意识,重视政治技能学习。二是要发挥示范作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化和影响着他们,要主动将在工作生活中习得的政治技能思考方式和行为,传授给他们。三是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主动参加政治技能学习,从家庭层面助力大学生提升政治技能。

总之,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学生作为政治技能的拥有者,在政治技能的形成和提升中有着不可让渡的责任。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也是大学生政治技能锻炼和提升的主要场所,其培养模式和环境都影响着大学生政治技能的提升。家庭作为大学生生存发展的基本载体,家庭成员的引导和帮助也都是大学生政治技能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大学生政治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只有注重整合学生、学校和家庭三个层面的力量和资源,才能促进大学生政治技能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人际显著性维度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搞好人际『弱』关系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