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篮子鱼控制池塘丝藻养殖刺参技术试验

2019-11-04 06:53郑志勇王广宇杜磊孟立新
河北渔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刺参海参成活率

郑志勇 王广宇 杜磊 孟立新

摘 要:为了解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中放养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利用其摄食丝藻(Ulothrix spp.),达到控制池塘中丝藻数量的效果,利用3个池塘进行刺参养殖对照试验,刺参放养密度均为600 kg/hm2,其中:1#塘放养篮子鱼3 000尾/hm2,规格40 g/尾,不投喂刺参饵料;2#塘不投放蓝子鱼、投喂海参专用饵料;3#塘不投放蓝子鱼、不投喂海参专用饵料。经180 d试验,1#塘刺参产量2 340 kg/hm2,分别比2#、3#塘增产457.5和825 kg/hm2;增加篮子鱼净产量105 kg/hm2;塘中丝藻重量分别比2#、3#塘单位面积减少75.9 %和75 %;1#塘经济效益33.1万元,与2#、3#塘相比分别增加了12.6万元和18.9万元,降低了打捞丝藻的人工成本,提升了刺参养殖产量、效益和品质。

关键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丝藻(Ulothrix spp.);生态养殖

近年来,由于气候和外源海水水质条件变化等因素,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中滋生的丝藻(Ulothrix spp.)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尤其是在适温雨季呈爆发性趋势,如果使用药物除藻,不符合生态养殖的要求,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人工捞除,断裂的丝藻漂移到池塘其他位置又会快速繁殖,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利用生态方法清除刺参养殖池塘中大量滋生的丝藻成为最为有效的途径[1]。

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是一种暖水性、广盐、植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各种大型海藻,偶尔摄食海鞘、海绵和有机碎屑,不摄食其它水生动物[2]。篮子鱼本身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3]。本试验中,引进篮子鱼在刺参池塘中进行生态混养,利用其生态习性控制池塘中丝藻的过量繁殖,从而优化养殖环境,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刺参品质和养殖效益,形成无公害、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且有效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对推动本地区刺参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地与材料

1.1.1 试验场地 试验场位于唐山曹妃甸区丰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公司拥有海参池塘养殖面积133 hm2,工厂化养殖车间7万m2,养殖设备、材料配备完善,试验化验条件健全。选取3个临海海参养殖池塘共计6.67 hm2进行标准化改造,择优选取工厂化养殖车间2 000 m2作为试验用池,具备供水、供电、供氧、控温条件。

1.1.2 试验材料 2018年1月下旬,从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引进篮子鱼苗种10 000尾,规格5 cm/尾。刺参来源于唐山曹妃甸区丰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自繁,数量4 000 kg,规格160头/kg。苗种要求活力充沛、无病无伤、规格匀称。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前准备 由于篮子鱼苗种规格小、摄食量少,不能完全控制刺参池塘中丝藻的生长繁殖[1],因此购买篮子鱼苗种后,先进行工厂化暂养过渡。蓝子鱼苗种以运输车低温运输,运输容器内持续充氧并投放少量海藻,放养至工厂化车间前调节水温30 min,防止稚鱼因温差应激死亡。工厂化养殖车间水体溶解氧≥5 mg/L、pH值7.5~8.5、盐度26‰左右、水温控制在20~30 ℃,暂养3个月,养殖密度50尾/m3,投喂虾配合饲料[4]。

1.2.2 试验方法 2018年4月下旬,将刺参投放于3个海参养殖池塘中,投放密度600 kg/hm2。其中1#塘中投放篮子鱼6 700尾,规格≥40 g/尾,放养密度为3 000尾/hm2,养殖过程中不投喂海参专用饵料;2#塘不投放蓝子鱼,投喂海参专用饵料;3#塘不投放蓝子鱼,不投喂海参专用饵料。

1.2.3 日常管理 试验期间的日常管理措施执行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5]。试验过程中,3个池塘中的丝藻定期进行人工清理,并称重记录。定期监测养殖水体水温、盐度、透明度、溶解氧、pH值以及池塘水域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若有异常,及时分析解决。

2018年10月下旬,由于池塘水温降低,篮子鱼活力差,游动缓慢,集中在池塘下风口浅水处,可用捞网捞取,其余则在潜水员收捕刺参时一并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束后,对1#、2#、3#池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中丝藻清除量、篮子鱼总产量和成活率、刺参产量和成活率统计详见表1,试验经济效益统计详见表2。

1#塘投放蓝子鱼,篮子鱼入池规格40 g/尾,篮子鱼总产量225 kg/hm2,增重105 kg/hm2,成活率≥95%。蓝子鱼主动摄食丝藻,与2#、3#塘相比,池塘丝藻重量单位面积减少75.9 %和75 %,蓝子鱼清除池塘丝藻的实际效果显著。

如表1所示,1#塘刺参产量2 340 kg/hm2,成活率≥93%,与2#、3#塘相比较,刺参产量分别增产457.5和825 kg/hm2,成活率提高3%,结果表明,利用篮子鱼在池塘养殖刺参过程中控制丝藻有利于刺参个体生长,但是对成活率影响不大。

2#和3#塘相比较,2#塘投喂海参专用饵料对丝藻生长情况、成活率影响不大,刺参增产367.5 kg/hm2,说明海参专用饵料有利于促进刺参个体生长,对刺参成活率和水体中丝藻的生长影响不显著。

如表2所示,1#塘与2#、3#塘相比,总成本分别增加了5.6万元和10.7万元,单位成本分别增加了2.6万元和4.8万元,总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12.6万元和18.9万元,单位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5.7万元和8.5万元,表明刺参养殖池塘中放养篮子鱼经济效益显著。2#和3#塘相比较,总成本增加了5.1万元,单位经济效益增加了2.2万元,总经济效益增加了6.3万元, 单位经济效益增加了2.8万元,表明刺参池塘投喂海参专用饵料和以天然饵料为主相比,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3 结论

在利用篮子鱼控制池塘丝藻养殖刺参技术试验中,蓝子鱼进行工厂化车间养殖可投喂虾配合饲料,从而降低成本。本试验中,蓝子鱼在标准化刺参池塘中的放养密度为50尾/m3,可根据池塘中丝藻的数量、水质条件、底质条件等适当增加篮子鱼的放养密度,从而增加篮子鱼的总产量,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篮子鱼与刺参的生态混养形成了无公害、生态、健康养殖的新模式,达到了控制刺参池塘中丝藻数量的目的,优化了池塘水域生态环境,降低了养殖病害发生几率,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本试验的实施显著提高了篮子鱼成活率、丝藻清除效果、刺参养殖产量、效益和品质,并且得到了良好的经濟、生态和社会效益,达到提升本地区水产养殖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对刺参养殖业起到了带动和示范推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浩,李洪涛,赵建军, 等.刺参池塘混养点篮子鱼试验[J].河北渔业,2015,(3):29-31.

[2] 王海涛,王世党,郑春波, 等.篮子鱼调控刺参池塘中大型海藻的技术研究[J].齐鲁渔业,2014,31(1):21-24.

[3] 朱晓梅,章龙珍,刘鉴毅, 等.不同营养素配比对点篮子鱼幼鱼生长及肌肉组成的影响[J].海洋渔业,2014,36(4):342-349.

[4] 童潼.不同人工饲料对褐篮子鱼稚鱼投喂比较[J].大众科技,2009,(12):137-138.

[5] 肖永明.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J].齐鲁渔业,2017,34(5):32-33.

(收稿日期:2019-08-07;修回日期:2019-08-24)

猜你喜欢
刺参海参成活率
感谢海参
夏眠的刺参
秋食刺参正当时
不同栽植模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
刺参饲料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海参易变弯,掺了糖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海参
西霞口野生刺参原种场通过国家级验收
秋季怎么吃海参更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