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延时摄影技术观察铜铁置换反应

2019-11-05 10:17李娟凌一洲李德前
化学教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实验改进可视化

李娟 凌一洲 李德前

摘要: 以“铜铁置换反应实验”的可视化改进为例,用智能手机的延时摄影功能录制48小时的反应过程,并压缩成96秒的视频,使化学反应的完整过程清晰直观地呈现。延时摄影技术为实验者提供了更感性的体验和更丰富的直观材料,适合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 延时摄影; 铜铁置换反应; 可视化; 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10006703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

1 过程可视化的概念与作用

“可视化”是指利用一系列方法,让原本不可见的事物可以被看见。化学实验中的“过程可视化”是指通过某些技术方法的改进,让原本不便于观察的化学反应过程易于观察。

大部分化学反应的速率都较快,其过程本身就易于观察。但仍然有部分反应速率非常缓慢,长达几十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耗时过长不便于实验者直观地感受反应的全过程。一方面,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实验者无法长时间地集中精力,连续地观察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化学反应速率缓慢,许多变化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即使实验者连续地观察也很难辨识。例如,溶液的蒸发结晶过程非常缓慢,实验者往往只能观察到结晶的结果和几个孤立的片段;又如,金属与酸反应的传统实验中,虽然生成气体的过程迅速而明显,但金属体积减小的过程却非常缓慢,难以察觉。

因此,化学实验的过程可视化就是利用延时摄影(或高速摄影)等技术手段,把时间跨度太长(或太短)的反应过程压缩(或延长)成几秒或几十秒,把过于缓慢(或快速)的反应进程快进(或慢放)成便于肉眼识别的速率。

2 延时摄影技术的研究概述

延时摄影(Timelapse photography)又称缩时摄影,是以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延时摄影通常应用于拍摄城市风光、自然风景、天文现象、城市生活、建筑制造、生物演变等题材上[1]。近年来也出现于物理、生物实验教学中,例如李中原[2]等利用延时摄影技术拍摄缓慢的渗透作用实验,王蕾[3]用延时摄影技术观察气体(固体)的扩散现象。在化学领域,“美丽科学”团队用高清摄像机创作的《美丽化学》《重现化学》系列影片都利用了延时摄影技术,通过影像的快速变化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尚未有文献介绍适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应用的延时摄影的具体方法。

应用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时,出于控制成本、降低难度的需要,延时摄影适合用师生自己的智能手机完成,既可以用手机自带的摄影功能拍摄,也可以用“Lapse It”等免费软件拍摄。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实验者观察需求的不同,需要自行设置不同的参数,其计算式为:

式中: 视频时长(秒)为最终呈现视频的时长;录像时长(秒)为录制化学反应全过程所需的时间,需要实验者预估;各帧间隔时间(秒/帧)为摄像机每拍1帧所间隔的时间,需要实验者事先设定;视频帧速率(帧/秒)为最终视频每秒播放的帧数,它决定了最终视频的流畅度,通常为系统默认的20、 24或30帧/秒。

例如,预计某化学反应共需48小时(录像时长172800秒),实验者希望把该过程压缩到1.6分钟来观看(视频时长96秒),采用系统默认流畅度(视频帧率30帧/秒),通过计算可知,应该设置各帧间隔时间为60秒/帧。

3 延时摄影技术的实验应用

本文以“铜铁置换反应实验”为例,介绍延时摄影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1 实验背景

传统的铜铁置换反应实验的操作是: 把铁钉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由实验者手持试管,用肉眼直接观察。该方法通常能观察到铁钉表面淡淡地附着了一层红色固体,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①铜铁置换反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几分钟的实验仅仅能呈现反应初期的现象,而非完整过程;②生成金属铜的量很少,其细节形态无法观察;③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颜色非常浅,且容易被氧化,很难观察到浅绿色[4];④无法证明反应构成了铜铁原电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用延时摄影的技术改进实验,实现化学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3.2 实验用品

试剂和仪器: 硫酸铜、铁块、透明塑料瓶或玻璃瓶(20~30mL)、滴管(注: 铁块呈阶梯轴形,细端能够伸入瓶口而粗端不能,如图1所示。如果没有形状合适的铁块,可以在柱状铁块一端缠绕胶带自制,亦可用合适大小的铁质粗螺栓代替。)

3.3 实验步骤

(1) 在塑料瓶底部鋪一层硫酸铜粉末,并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至接近瓶口。把塑料瓶放在远离扰动的桌面上,调整光线背景。

(2) 把智能手机安装在三脚架上,摄像头对焦塑料瓶(见图2)。预测录像时间为48小时,为防止录像中断,把手机设置为飞行模式,关闭闹钟,连接充电器。

(3) 打开延时摄影软件,通过计算,设置各帧间隔时间为60秒/帧(视频帧速率为默认的30帧/秒)。把铁块倒扣于塑料瓶口(开始反应),同时开始录像。

(4) 48小时后结束录像(亦可根据反应实际进程提前或延期结束)。延时摄影技术自动把48小时的过程压缩成1.6分钟。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延时摄影技术在视觉上相当于把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了1800倍,使动态变化过程清晰可见。观看视频可知,本次铜铁置换反应大致经历了表1的几个过程。

3.5 实验拓展

上述的改进实验以水作为反应介质,生成的金属铜容易受到气泡的扰动而脱落。如果用琼脂凝胶代替水作为介质,就能使金属铜的生长环境更加坚韧,有时可以持续稳定地向下延伸(见图3),直至把底部的硫酸铜固体全部消耗,与钟乳石的生长过程类似。在凝胶中的置换反应更加缓慢,需要3~4天的时间。

4 延时摄影技术的应用优势

4.1 更感性的体验

传统的教师演示只允许学生粗略地浏览现象,学生对化学实验缺少感性认识。延时摄影技术的改进实现了化学反应过程的可视化,通过时间的变幻创造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予学生崭新的视觉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4.2 更丰富的直观材料

在传统实验中,学生凭借肉眼观察,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经过延时摄影技术的改进,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直观材料,为分析、解释实验提供支持;同时,延时摄影技术也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获得证据的方法[5]。例如,经过改进的铜铁置换实验可以直接证明原电池的存在: 铜铁置换反应的本质是铜离子与铁原子的氧化还原反应,而铜离子(分界面下方)与铁块(分界面上方)不直接接触,如果不存在原电池,电子的转移就无法发生,反应就不可能进行。因此,延时摄影技术拍摄的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反应体系必须构成原电池,以金属铜作为导线传递电子。

参考文献:

[1]构图君. 慢门、 延时、 夜景摄影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193~194.

[2]李中原, 董婉莹, 柳丹. 用蛋白质钠盐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对渗透装置进行改良[J]. 中学生物教学, 2018, (Z1): 79~80.

[3]王蕾. 智能手机拍摄功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物理教师, 2018, 39(4): 69~71.

[4]李德前, 魏海, 张羿. 用铁丝绒做“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J]. 化学教学, 2018, (11): 78~80.

[5]李德前, 魏海, 李伟等. 从化学实验创新谈培养师生的科学精神[J]. 化学教学, 2018, (4): 65~68, 77.

猜你喜欢
实验改进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画图:数学思维可视化的有效工具
思维可视化
基于GeoGebra的高中物理可视化教学研究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与拓展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