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立体教学模式研究

2019-11-05 05:32刘奇欣吴洁李朝安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新工科实践能力

刘奇欣 吴洁 李朝安

摘要:本文在新工科建设模式下,从工程管理施工实践课程教学目的入手,分析了施工课程特点,就目前施工实践课程在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建议推行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管理施工课程立体教学模式,同时对课程内容融合,教学方法改革,过程化管理和全方面考核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工科;实践能力;工程管理施工;立体教学模式;全面考核

世界工业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工业领域创新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体现,工程教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显得越发重要。高等院校在围绕工程教育改革中,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加紧探索新时代工程教育新理念与新模式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知识交叉融合、熟悉工程技能操作、具有实践应用本领,提高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工程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努力增强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的综合竞争力,使我国成为工程教育强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培养高质量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一、新工科的概念和内涵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1],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及工科建设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其中建设趋势仍然需要依靠新型工科院校及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后来从“复旦共识”[2]到“天大行动”[3]再到“北京指南”[4],为我国的新工程模式下人才培养打下了基础,同时在全国高校掀起了新工科建设的热潮。新工科是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紧紧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全面开展[5]。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6]。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特点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大学期间的必修专业课,在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程基础上,到工地进行施工技术与组织实践,弥补课程教学不足之处,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工程现场实践相结合,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着重培养施工现场的操作与组织管理能力,使他们进入建筑行业后能尽快适应,为现场解决工程建设实践问题打下基础。因此,如何更加合理高效的开展实践课程,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该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并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一)涉及知识体系综合性强

工程实践课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践内容由一系列理论知识点构成,与此相关的课程比较多,包括《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施工》、《工程识图》、《工程估价》等理论课程。整个知识体系跨度大、面积广、要求高、专业性强。

(二)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

该实践课程与土木工程技术相关,内容为建筑现场操作、施工方法和技术工艺,如地基测量、墙体砌筑、脚手架搭建、支模、抹灰工程、钢筋绑扎、结构安装等,其中还涉及到基坑边坡支护、土方回填压实等机械操作,工程实践性强,主要是技术路线,重点解决土木工程技术操作与现场应用,对学生动手能力有极高要求。

(三)对施工场地条件限制严

具备实践条件的工地不愿意大规模接收实习学生,虽然学生实习费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收益远远大于负担,企业要派专人进行现场指导,建筑材料消耗和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学校出于人生财产安全、周边治安环境等方面考虑,在选择实习地点时,首选各项设施齐全的实习基地,只有建筑类院校实践基地才具备这些要求。但实习基地的实践效果显然比工地现场要打折扣。

三、实践课程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时间与理论课时间衔接不合理

本校工程管理实践课程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临近期末的半个月时间,涉及实习内容的课程教学分散到第3到第5学期,有些课程甚至安排在第6甚至第7学期,课程时间跨度大,学生容易忘记所学内容,部分未能理论讲授的内容也在实习实践中进行,造成学生无法对实践工艺有深刻认识,也无法对在建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深入了解,这些都对实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二)教学方式单一与实践现场差异化

实践涉及的课程,除了极少数有8学时左右的实习,基本上全部是传统课堂讲授,学生没有动手实践机会,理论讲授除教学PPT,关键的施工工艺几乎没有视频资料,只能通过课堂上简单的加以描述,项目管理没有工程案例,缺乏生动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难以理解,学生不仅无法掌握实践操作知识,就连课程内容也不会有太多印象,复习时死记硬背,更谈不上为实践课程打下基础。

工地现场对动手能力要求高,实践内容广泛,既具有独立性又相互交叉,实习基地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后,学生就要马上进行实际操作。为保证实习效果,要求前期理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任课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尽可能掌握施工工艺和方法。

(三)考核方式单一

我校工程管理实践课程考核完全交由实习基地打分,负责人依据考勤、现场表现、实习日志、成果报告等材料进行成绩评定,实习日志和报告相差不大,学生容易相互抄袭。此外,没有现场答辩,逐一进行操作评分等环节,这种考核不能体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异化水平,由于实习时间短,负责人甚至连学生姓名都记不住,集体化施工下现场表现的目测打分,带有主观性、片面性和随意性,成绩不能代表学生实践能力真实水平。

四、基于新工科的实践课程立体教学模式实施

新工科要求改革高校的通识教育,增加学生知识点的交叉融合,使学生成为精通文理、德才兼备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要实现基础通识教育目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势必会对学生学习时间和毕业学分造成一定的冲突,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专业课更新教学知识体系,进行课程融合,避免重复学习,提高专业课学习效率,提升工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在理论教学、实习实践等各方面多点多级支撑人才培养,形成立体教学模式,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要求。

(一)课程体系化构建突出实践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要求的学分较多,核心课程达到十门,主要是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工程经济学、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运筹学、建设法规、工程招投标设计等,而选修课程更多,由于开设得比较多,造成课程知识点重复,极大的压缩了实践课程学习时间,为此,新版培养计划在各模块设置中对实践学分和学时进行了重新构建,对课程设置和学分学时进行整合调整,将实践能力培养摆在突出位置。

(二)理论课教学着力强调实践能力

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要改革实践教學方法,课堂上必须以工艺视频和部分施工器械相操作的方式结合进行。在课堂上播放施工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视频内容主要是各种墙体砌筑、制作灰饼、钢筋绑扎、经纬仪测量、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建,挖土机械开挖方式等,因为施工过程的动态性,在课堂上可以用flash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此外,将部分施工工具带到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施工工艺步骤的理解。通过以上方式,在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三)过程化管理大力提升实践能力

摒弃以往完全交由实习单位管理的模式,带队教师全面负责过程化监管。每天巡视实习工地,实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情况,有问题现场解决,模拟工地现场,每天召开例会,学生汇报当天实习心得,将考勤和学生每天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实践情况等结合起来,相互之间一起交流,对施工工艺掌握和某些技术细节的领悟,此外学生对实习内容和课堂教学如何能更好契合,通过实践体验提出具体意见供任课老师理论课程教学改进。

(四)精细化考核重点把握实践能力

改变完全交由实习单位负责成绩评定的办法。实习单位评定的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的60%,剩下40%由系主任和带队老师负责,采用全面考核的方式,由例会点名、每天汇报、实习报告、公开答辩、实习单位评价等环节组成,完善的考核机制,才能更加全面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突出实践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模式目标符合人才培养计划要求。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工科工程教育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理论知识,更要有具体工程实践经验,此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带队到校外工地现场实习,这些都对教师实践创新能力、综合业务水平等有很高要求,是现代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高等院校要为任课教师成长尽可能提供帮助,为他们多创造出国留学、考证、企业工作、访问学者、外出实践等机会,修炼内功提升自我,以此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促进高等院校自身新工科建设。

六、结语

为实现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需要在课程融合、课堂教学、实习过程、细化考核、自我总结等多个方面密切配合,合理安排工程实践内容,发挥学生主动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才能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任务,锻炼他们实际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近几年来本校在工程实践课程上进行逐步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下一步要把握建筑业发展趋势,探讨BIM技术在课堂教学和施工现场的运用,将新工科模式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和实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Z].教高司函[2017]6号.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24—25.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20—21.

[5]祁永庆,崔雪.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改革初探.科教论坛,2018(1):28-30.

[6]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基金项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Y2018044

作者简介:

刘奇欣,讲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教师

吴洁,副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教师

李朝安,高级工程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新工科实践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