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9-11-06 08:13吕栋腾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订单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订单式培养能突破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使高职教育与技术、经济发展相适应,是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新举措。订单培养开展的基础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通过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海尔订单班的实践,提出了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五联动、四协同、三递进”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了订单班运行过程中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考核,创新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有效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订单班;校企合作;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9-0038-05

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订单式培养,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创新点。订单式人才培养能突破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使高职教育与技术、经济发展相适应,成为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新举措[1]。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的基础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校企深度合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二者合作的程度越紧密,人才培养质量就越高。校企深度融合下的订单式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2]。

2016年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确定为陕西省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2017年开始,我校一直与海尔集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就如何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多次交换意见,并达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意向。2018年我院成为海尔集团全国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是整个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院校。同年5月,完成首批海尔订单班学员遴选工作,海尔订单班正式开始运行。通过与海尔集团成立订单班,实现专产对接、校企协同共同培养适合产业融合发展方向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在试点运行过程中,研究工学结合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机制,推进订单班试点工作在我院的长效运行,达到校企共赢的效果。

一、海尔订单班的目标与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海尔集团是全球知名白色家电制造企业,目前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大综合研发中心,员工总数已达6万人。调查显示,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海尔集团及全国装备制造类企业对机电一体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大。良好的政策環境、迅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和行业背景,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培养大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

通过校企合作准确定位机电专业海尔订单班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及时了解海尔集团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调研分析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体现落实到授课内容上,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创新机电一体化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针对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对相应的课程做出调整,按照企业生产运营过程来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实践的工作任务,工学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4]。

在订单培养过程中,形成长效良性运行机制。建立人才培养保障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以学院和海尔集团为双主体,共同组建教学督导实施质量监控职能,人才培养三年不间断,二位一体协同共育机电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订单培养,使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进一步贴近企业实际,符合海尔集团产业发展方向。

二、“五联动、四协同、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与海尔集团成立校企合作订单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岗位任务要求,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符合企业人才需求、适应社会和科技进步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依照学院“校企联动、工学耦合”的总体人才培养路径,依托海尔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五联动、四协同、三递进”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一) 以能力为本位分三层进行人才培养

1.基础训练层

第一学期,学生在学校学习包括“两课”、英语、数学、机电认识、制图与测绘、电工电子基础、机械与控制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第二学期,进入海尔华东创客中心,由企业教师负责完成1—2周的生产认识实习,学习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生产流程、行为规范和生产安全。了解海尔集团对高级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

2.岗位训练层

第三学期,学生在课堂和一体化教室,以企业真实任务为载体,完成电气控制与PLC、智能仪器仪表、机电设备控制与检测、工业网络与通讯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校企共同商讨确定订单班课程体系,针对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对相应的课程做出调整,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在第四学期,进入海尔华东园区生产基地,轮流在机加工、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等实训岗位,完成3—4周的轮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

3.综合训练层

第五学期前,学生在校内机电实训基地完成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机电产品营销等专业拓展领域的学习,训练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第六学期,进入海尔华东园区生产基地,分别在空调、冰箱、洗衣机生产事业部进行5-6个月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阶段以海尔“准员工”的标准要求和管理学生,用实际生产过程作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特定能力。顶岗结束后根据学生综合表现和考核结果分配工作岗位,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海尔用人需求的无缝衔接。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1.工学结合“五联动”

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五位一体,加大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度,按照机电产业发展方向,引入行业标准,与海尔共同开发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学生交替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海尔华东园区进行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三年不间断。

2.专产对接“四协同”

校企深度融合,专业与产业发展对接,以海尔集团生产运营过程来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工作任务。实现订单班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与海尔用人标准,专业发展方向与海尔岗位需求,专业课程体系与海尔职业标准,教学实施过程与海尔生产过程“四协同”。

3.能力培养“三递进”

在培养过程中突出能力培养,结合海尔集团C-B-A的岗位发展流程,将人才培养分成基础训练层、岗位训练层和综合训练层,突出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形成“三递进”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校企双元制定人才培养考核和监控制度,确保人才培养符合海尔集团用人需求。

4.海尔“双创”职业特质的养成

通过海尔集团发展之路、海尔企业文化、职业心态与生涯规划、OEC管理模式等项目的学习和培训,培养学生的企业荣誉感和忠诚度,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订单班教学过程中,与海尔华东创客中心合作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引入“互联网+”概念,引导学生参与产品个性化定制及智慧家电设计与开发,打造开放性创新创业平台。将海尔集团创新和创业的“双创”精神培养贯穿订单班学生学习始终。

三、订单班的教学监控与考核

在学院和海尔华东园区双主体的共同领导下,依托海尔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机电学院会同海尔华东园区人力资源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组织保障。根据订单班教学运行管理制度要求,建立教学过程监控体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保障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

(一)订单班的组织保障

订单班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工作组,对订单班在海尔华东园区生产基地教学和实习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及时掌握教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开发精品在线课程,双方紧密合作建立动态教师库,加强校企双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共同实施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

(二)订单班质量监控与评价

监控与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由机电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海尔华东园区、质量控制中心等多方进行立体化全过程监控与考核。订单班质量监控与评价流程如图3所示。

与海尔华东园区成立订单班质量控制中心,校企双元制定人才培养监控与考核体系。通过学生、教师和分院,对订单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会同海尔华东园区对订单班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就业质量进行深入分析,将测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质量监控点(教务处、质控中心、机电学院),根据订单班实际运行情况微调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标准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以自评为基础,强调过程考核与评价,增加企业评价比重,内外评相结合的定期评价考核制度[5]。及时掌握教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开发精品在线课程,双方紧密合作建立动态教师库,加强校企双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共同实施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

四、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成立海尔订单班领导工作小组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制定并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和保障制度,确保订单班教学运行有效开展。在试点运行过程中,校企双方精诚合作,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及时调整订单班的管理办法,稳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6]。

(一)订单班“三阶段六环节”建设

会同海尔华东园区企业专家制定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订单班 “三阶段六环节”的建设(见图4)。六个环节为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团队、安排资源、控制过程、评价结果。

根据海尔集团用人需求,双方共同制定实习方案。提前对学生做好实习宣传动员,学生选择顶岗实习岗位。组织学生学习海尔企业文化和生产规章制度,并对工作实习内容、职业岗位纪律、生活等进行具体安排与指导。

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培养的教学和训练,学生填写周反馈表,做好顶岗实习阶段总结,撰写岗位业务报告和顶岗实习心得。实习中,专业顶岗实习相关负责人员到学生实习单位走访和调研,看望学生,了解学生工作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收集教师、学生信息,将顶岗实习的典型事例上报专业顶岗实习专项工作组,并上传课程网站(工学结合),供学生和教师交流。

为确保订单班顺利运行,建立健全订单班管理制度,严格过程管理,制定带队教师工作职责、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联系制度、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等,形成校企双方双重管理体系。

在实习结束后,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能力及实习表现进行考核,带队教师结合学生在企业表现和顶岗实习业务报告对学生进行测评。带队教师对实习进行总结,并对实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完善顶岗实习方案,更新订单班教学内容和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二)建立了制度引领的保障机制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学院制定了《海尔订单班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办法》《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办法》《校企联合科研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通过深入合作,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广泛吸引和鼓励企海尔集团的技术人员到我校任教,鼓励青年教师到海尔集团参加下企业顶岗实习,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攻关。学院和企业为双方合作提供便利,如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参与企业员工技术培训,组织校企合作高峰论坛等,逐步形成良性校企合作机制。

(三)建立了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

组建机电专业人海尔订单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企业、学院、专业三方责权利。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学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養和信息资源的优势,从企业在技术革新和经营发展中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出发,找准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切入点。学生在订单培养过程中,将职业教育和岗前入职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订单班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将海尔集团作为产学研用的科研成果孵化基地,调动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企业实际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四)建立了心系企业的情感机制

依托海尔产教融合基地,与海尔集团建立广泛深入的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学院领导、订单班负责人与集团的工程技术人员、人事专员交朋友,及时了解海尔集团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对专门人才的需求。高度重视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意见,诚恳接受并积极改进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交流会,共同讨论解决在订单班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程宇.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政策发展轨迹与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5(9):28-32.

[2]吴晶.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20-24.

[3]吕栋腾.企业先导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2):5-8.

[4]赵鹏飞.“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5]陈烈强.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障碍与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5(24):9-12.

[6]刘丽娜.高职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11):175-176.

(责任编辑:刘东菊)

猜你喜欢
订单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订单班”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由校企合作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实现路径探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