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019-11-07 09:03廖跃钧
医药前沿 2019年28期
关键词:帕酮普罗室性

廖跃钧

(广西区江滨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随着现代生活饮食习惯及生活节奏的变化,冠心病发病率日益提高,室性心律失常作为冠心病常见并发症,也受到了临床的普遍关注。心律失常发病速度快速,若是没能及时采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很可能会发生猝死[1]。因此,对该类疾病患者,使用有效且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点所在。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有胺碘酮、普罗帕酮两种,本次实验旨在比较这两种药物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当中的应用效果差异。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胺碘酮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5岁到83岁,平均年龄64.2±5.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9年,平均病程5.1±0.6年。普罗帕酮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7岁到85岁,平均年龄65.1±5.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平均5.6±0.7年。两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来院后皆予以使用抗心力衰竭、抗心绞痛药物。

1.2.1 普罗帕酮组 本组患者使用普罗帕酮治疗,每天3次、每次200mg,和食物一起吞服即可。

1.2.2 胺碘酮组 本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每天3次、每次200mg,刚开始连用7天,7天后将使用次数改为每天2次,再7天之后改为每天1次维持治疗。

1.3 观察项目

统计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2]:①显效:症状显著好转,心律失常几乎消失,亦或是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超过90%;②有效:症状缓解,但并未达到显效标准,连发室性期前收缩减少超过90%,室速超过15次;③无效:症状无明显缓解、心律失常未见改善,甚至趋于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获得情况

胺碘酮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5%要更高于普罗帕酮组的71.7%(P<0.05),检验值有确切的统计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n(%)]

2.2 比较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胺碘酮组与普罗帕酮不良反应发生率6.5%、13.0%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讨论

冠心病发生的原因是机体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状,如果不能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直接造成致残、致死等严重后果。随着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心理压力等方面因素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上涨,应引起高度重视。

大部分心律失常治疗药物都存在负性肌力和致心律失常的作用,胺碘酮则是目前临床应用的少数没有显著负性肌力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3]。胺碘酮能够显著延长心室肌、心房肌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及时纠正由于室性心律失常造成的血流动力学紊乱问题,对患者心肌重构、心功能的改善,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相较于普罗帕酮的使用,胺碘酮的应用优点表现在:①脂溶性强,用药15分钟之内能够达到最高血药浓度,同时保证较长的药物半衰期、药效维持时间久;②刺激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使外周小血管扩张[4]。

本文胺碘酮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罗帕酮组,而且用药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

综上,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都是确切的,但需更大样本量的实验作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帕酮普罗室性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普罗格:将精益物流与供应链服务进行到底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普罗帕酮和美托洛尔治疗34例病毒性心肌炎致期前收缩的效果观察
普罗帕酮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1)
盐酸普罗帕酮的核磁共振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