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嘌呤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2019-11-07 09:03郁晓萌谭旭鑫杨可王琪张堃梁恩俊朱逸麟于文静
医药前沿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三聚磷酸钠腺嘌呤载药

郁晓萌 谭旭鑫 杨可 王琪 张堃 梁恩俊 朱逸麟 于文静

(1 潍坊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53)

(2 潍坊医学院麻醉学系 山东 潍坊 261053)

壳聚糖(Chitosan,CS)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自然降解性,可以作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靶向制剂的载体材料。腺嘌呤(adenine,Ade)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并参与遗传物质的合成,它能促进白细胞增生,用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特别是用于肿瘤化学治疗。但是腺嘌呤不溶于水,在体内代谢非常迅速,不适合口服和注射。因此在该实验中将其载进壳聚糖内,延长体内循环时间,蓄积于靶部位,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Malvern Zetasizer Nano ZS 90激光粒度仪,英国Malvern公司;JEM1400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Jeol公司;

超声波破碎仪,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HRIST冻干机,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JHT-SSC型超净工作台,济南康宝净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HH、CP-TW型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NIB-100型倒置显微镜,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酶标仪,美国伯腾仪器有限公司;透析袋MD44(3500D),Solarbio公司,货号YA1078。

壳聚糖(粘度70mPa·S,分子量90000);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DMSO, 均购自Solarbio公司;MTT,sigma;36%乙酸,三聚磷酸钠(TPP),1mol/L NaOH溶液,EDTA,碳酸氢钠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方法

1.2.1 纳米粒的制备 稀释36%醋酸溶液到1%并溶解壳聚糖制备2.5mg/ml的壳聚糖醋酸溶液,用蒸馏水溶解三聚磷酸钠制备5mg/ml,6mg/ml,7mg/ml,8mg/ml的三聚磷酸钠溶液,取壳聚糖醋酸溶液20ml于单口烧瓶中,用1mol/l的NaOH溶液调节反应体系PH=5.5。25℃,500r/min磁力搅拌下缓慢(约2s每滴)分别滴加不同浓度的三聚磷酸钠溶液至刚产生乳光,继续磁力搅拌10min,得到壳聚糖空白纳米粒。

1.2.2 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的测量 取适量壳聚糖空白纳米粒悬液,蒸馏水稀释10倍,超声10min,用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纳米粒粒径、多分散指数(PDI)和Zeta电位的大小。

1.2.3 腺嘌呤联合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 分别称取5mg,10mg的腺嘌呤(Ade)溶解于1ml的1,2-丙二醇溶液中,封口膜封口,超声约2h,直至溶液澄清透明。分别取5ml的TPP=5,6,7,8mg/ml的壳聚糖空白纳米粒加入上述溶液中。水浴磁力搅拌器(室温下)中搅拌过夜(或24h)。

1.2.4 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的测量 方法同上1.2.2。

1.2.5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透析10h以上,-80℃冻干,称取少量冻干粉,用1%的醋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ml,然后在扫描波长处测定紫外吸光度。

包封率=[(药物总量- 介质中未包入的药量)/药物总量]×100%。

载药量=(微粒中含药量/微粒的总重量)×100%。

1.2.6 肿瘤细胞培养

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形态是贴壁上皮细胞,传代培养,用RPMI-1640培养液(含10%的胎牛血清),在37℃、5% 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常规培养。

1.2.7 MTT法检测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以2000个/孔铺96孔板,每次3板,待过夜细胞呫壁后弃掉上清,以RPMI-1640培养基配置载药纳米粒,终浓度分别0.1ug/mL、1ug/mL、2.5ug/mL、5ug/mL、10ug/mL,每孔200uL,每组5个复孔,设调零孔和对照孔。分别于24h、48h、72h终止培养,避光添加MTT,4h后150uLDMSO溶解结晶,于540nm读取OD值。

2.结果与讨论

2.1 纳米粒的制备和形态考察

本实验采用离子凝集法制备载腺嘌呤壳聚糖纳米粒,主要以粒径及包封率为表征参数,考察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纳米粒形成的影响。当Ade=5mg/ml、TPP=8mg/ml,反应体系PH=5.5,温度为25℃,转数500r/min时,所制得的纳米粒最优化。

2.2 空白纳米粒参数

2.2.1 zeta电位 测得平均电位为24.8。

2.2.2 粒径 平均粒径为160.7nm,PDI=0.301。

2.3 载腺嘌呤壳聚糖纳米粒参数

2.3.1 粒径 测得载药纳米粒粒径为177.6nm,PDI=0.242。结果如图1。

图1 载药纳米粒粒径图

2.3.2 zeta电位 测得载药纳米粒的电位为27.4。说明纳米粒液稳定。

2.4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根据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测定的Ade标准曲线(Y=10.474 x- 0.0082,R²=0.9996 )得出,Ade在纳米粒中的载药量为(43.2±5.4)%;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Ade标准曲线(Y=110.38 x- 0.8672,R²=0.9999 ),得出Ade在纳米粒中的包封率为(85.7±0.58)%。

图2 Ade标准曲线(HPLC)

2.5 腺嘌呤壳聚糖纳米粒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药物浓度10ug/mL,72h细胞生长抑制率 =(A对照-A加药)/A对照×100%=(1.273~1.026)/1.273×100%=19.4%。

图3 腺嘌呤壳聚糖纳米粒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3.结论

通过离子凝集法制备壳聚糖空白纳米粒,测定其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并在此基础上,以腺嘌呤作为药物模型,壳聚糖作为载体,三聚磷酸钠为阴离子,利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成功制备了壳聚糖载腺嘌呤纳米粒。在壳聚糖空白纳米粒制作过程中,壳聚糖和TPP的浓度、温度、搅拌速率等对粒径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实验得出在Ade=5mg/ml,TPP=8mg/ml,反应体系PH=5.5,温度为25℃,转速500r/min时,制备的壳聚糖载腺嘌呤纳米粒最佳,纳米粒粒径约为177.6nm,粒径较小,分散均一,Zeta电位为27.4mV,载药纳米粒稳定。腺嘌呤壳聚糖纳米粒对肿瘤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猜你喜欢
三聚磷酸钠腺嘌呤载药
腺嘌呤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解动力学特性
超低Ⅰ型三聚磷酸钠制备工艺研究
三聚磷酸钠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介孔分子筛对传统药物的原位载药及缓释研究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PLGA载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工艺
铁蛋白重链亚基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特性
栀子环烯醚萜苷四种载药系统体外透膜吸收的比较研究
木醋液与6-苄基腺嘌呤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研究
缺氧微环境下3-甲基腺嘌呤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
肌苷发酵过程腺嘌呤含量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