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9-11-07 09:03朱启明
医药前沿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中及结节出血量

朱启明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外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90%以上的为良性病变,且多为多发性,好发于青中年女性,若未及时治疗则可能增加癌变的风险,导致预后不良[1]。但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创伤性大,出血量及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近年来,随着微创美容技术在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因其具有微创性、切口美观的优点而有效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本研究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我院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颈部CT及彩超检查均符合确诊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知情同意,且排除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手术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34~62岁,平均(43.26±2.78)岁,病程1~8年,平均(3.62±1.22)年。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s)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首次下床时间(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镇痛剂使用率n(%)住院时间(d)研究组304.58±0.39*38.38±6.37*1.03±0.42*1.22±0.68*1(3.33)5.22±1.26*对照组308.22±0.3677.46±7.522.65±0.632.88±0.744(12.50)8.31±0.71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禁食禁饮,患者取仰卧位,行呼吸道麻醉,待麻醉满意后实施手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于胸骨上缘2~3cm处行长度约5~10cm的横向弧度切口,切开甲状腺被膜,充分暴露甲状腺,分离并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并注意保护此处动脉及喉返神经,切除病变组织,常规放置引流管,之后关闭切口。研究组患者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以胸骨切迹上2cm沿皮肤褶皱行3~5cm切口,依次切开皮下组织后游离皮瓣,剥离甲状腺被膜,充分暴露甲状腺,若术野不满足手术条件则可在甲状软骨水平位置部分切断胸骨甲状肌。切开甲状腺峡部,分离切断甲状腺静脉,向上牵引甲状腺上下极,分离囊内分支,紧贴甲状腺上极切除有力的甲状腺上动静脉,注意钳夹上极血管侧血管时应靠紧上极钳夹,且注意远离甲状软骨侧板,必要时分次对甲状腺上极结扎,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所有患者术后均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镇痛剂使用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

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甲状腺结节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患者多在咽喉出现不适感检查时确诊。甲状腺生理位置特殊,术中一旦出现疏漏则可能损伤甲状旁腺、迷走神经,甚至造成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及周围组织创伤面积大,且术中需切断颈前肌群,常会限制患者头颈部的正常活动[3]。另外一旦操作不当,则易发生大出血,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可有效减轻手术操作对身体的损伤,且术中游离血管时注意颈部保护,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弥补传统术式的不足。但值得一提的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不适用于恶性结节、经不过与肥胖及结节直径在6cm以上的患者,具体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术式[4]。

本结果表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猜你喜欢
中及结节出血量
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用于护理管理中及对不良事件影响分析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