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切片出现“瑞士奶酪”现象的因果与规避

2019-11-07 09:04祝鉴知
医药前沿 2019年28期
关键词:冰冻奶酪切片

祝鉴知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00)

为了制备术中快速诊断组织学切片,需要采用冷冻方法促使生物样本硬化,而冷冻却会损伤细胞膜,破坏生物样本组织细胞形态(见图1)。鉴于此,我们要做的是分析冷冻损伤的成因和后果,以使这种损伤最小化,尽可能地规避这种损伤。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恒温冷冻制片机型号:Thermo A7890103,设定工作室温度:-20℃,设定冷冻台温度-40℃。实验分析所用样本均来自于本院病理科术中快速,80例样本均采用乳腺上皮恶性肿瘤标本[1]。

1.2 方法

为了揭示出样本冻结速度与冰冻损坏率之间的关系,进而标识出临床适用的、可撑控的冻结速度,本文依照不同的冰冻条件,即通过不同的操作程式来实现。将80例标本分成4组,每组20例。取材规格统一为2×1×0.2cm,制片完成后镜下观察。取材规格依照病理取材技术操作规范[2-3]。

第1组:20例样本,取样后,均直接放置在未开启的冷冻台上,即在工作室温度-20℃条件下完成冻结。

第2组:20例样本,在工作室温度-20℃条件下,先将样本放置在冷冻台上,而后再开启冷冻台,冷冻台在开启后温度逐渐降至-40℃,并完成冻结。

图1 受损伤与未受损伤切片的对比

第3组:20例样本,是首先开启冷冻台,再取材,约5分钟左右,这时冷冻台温度已达-40℃,再将样本放置冷冻台冷冻,并完成冻结。

第4组:20例样本,首先开启冷冻台(同第3组),再开启“冷冻加速”,取材约5分钟后,冷冻台温度达-40℃,再将样本放置冷冻台,并完成冻结。

2.结果

实验结果列于表1,其表明,第1组样本冻结完成时间在2’21”至2’39”之间,平均为2’28”,20例标本组织细胞全部出现损伤现象,损伤率为100%。第两组样本冻结完成时间在1‘25“至1’45”之间,平均为1‘33”,其中有6例都出现了多孔及组织形态攺变,损伤率为30%。第3组样本冻结完成时间在1’15”~1‘30”之间,平均为1’21”,有1例受损,损伤率为5%。第4组样本冻结完成时间在1‘02“~46”之间,平均为53”。镜下观察20例组织切片,无1例损坏。

可以看出,即使是同种病组织、组织取材尺寸亦相同的同一组20例样本,在同一冷冻台上,以相同的冷冻条件下测试,它们的冻结速度也不是相同的,足可见样本个体差异性的影响。

表 实验结果一览表

图2表示出冰冻切片损伤率随冷冻速度(以平均表示)的变化,在冷冻速度53”~2’28”区间(1’35”),冰冻损伤率近乎呈直线从0%急剧上升到100%,损伤率对冷冻速度的敏感可见一斑。而在冷冻速度53”以下区间,即在第4组冷冻条件下,冰冻损伤率稳定地保持0损伤,因此适合于术中冰冻制片使用。

图2 损伤率随冻结时间的变化

3.讨论

生物材料的导热性能差,冻结时会出现温度梯度,使样本在缓慢冰冻时逐渐形成大量晶体,特别是在远离冻结表面的部分,切片后大的晶体在组织切片上呈现出“瑞士奶酪”的形态。所以取材尺寸不应过厚过大,取材规格应依照病理取材技术操作规范[6],面积大小一般为2×1厘米,厚度为0.2~0.4厘米。如果组织取材过厚,会由于生物材料导热性差而导致组织内局部冻结速度慢而产生冰晶,损伤组织,影响诊断。

然而在样本被成功冷冻成玻璃体后并不能一直保持玻璃形态。固体水的玻璃体形态是不稳定的,当温度高于-121℃时无定形水即开始逐渐重组为立方冰并膨胀,但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缓慢的转换过程,这使得冰冻快速制片有足够的时间能够完成。

通过探索,逐步加快组织冰冻速度,缩短组织冰冻时间,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了冰冻制片中出现的“瑞士奶酪”现象。使术中冰冻快速制片中的组织损害得到非常大的改善,提高了病理诊断准确性。

猜你喜欢
冰冻奶酪切片
膨胀的奶酪
假如给你一块奶酪
奶酪大作战
谁动了中医的奶酪
冰冻的情感
冰冻兽
冰冻的梦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冰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