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教学法在冠脉CT影像教学中的实践与价值评价

2019-11-07 07:09龚利辉龚绍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冠脉思维能力

龚利辉,龚绍辉

(1包头市中心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40)

(2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40)

冠脉CT主要用于检查心脏冠状动脉,是筛查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传统教学法以讲授为主,将已有的经验教授于学生。医学理论知识相对抽象、复杂和枯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效率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伴随医学教育界对教学法的关注和研究,推出了CBL教学法,且教学效果较好。鉴于此,本文就我院组织的学生开展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级影像专业学生140名,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70名。常规组:男生36人,女生34人,年龄21~23岁,均为本科;实验组:男生35人,女生35人,年龄21~24岁,均为本科。两组学生各项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 教学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具体流程为:前3课时通过多媒体进行阅片,第4课时阅读普通影像片。老师讲解每张影像片,学生阅片后提出疑问,老师对其答疑。最后老师进行补充、归纳,学生总结并写一份报告。

1.2.2 实验组 采用CBL教学方法,具体流程为:带教老师准备部分典型案例的完整临床资料,包括病人的所有影像胶片[1]。第1课时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老师提供的所有案例。第2课时将学生分为3~4人一组,老师选定3个病例,学生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并做出诊断。每人自行选择一个病例进行讲解,分析影像胶片,解释其与病理的联系和临床表现,最后做出可能性诊断。第3课时,老师公布病例诊断结果,对每位学生的诊断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做实验报告。第4课时,与常规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学生的考核合成绩、团结协作率、临床思维能力、学习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考核成绩比较

经考核发现,实验组成绩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 人数 平均成绩实验组70 87.17±6.25常规组 70 79.03±4.66 t-8.739 P-0.001

2.2 团结协作率、临床思维能力、学习效率比较

实验组团结协作率、临床思维能力、学习效率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团结协作率、临床思维能力、学习效率情况比较[n(%)]

3 讨论

冠脉CT影像教学属于实践类的课程,此类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医学临床。传统教学法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以老师和课堂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减弱。单方面地接收理论知识,本就枯燥复杂的医学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难以理解。所以传统教学方式运用于冠脉CT影像教学存在一定的劣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团结协作率、临床思维能力、学习效率均优于常规组,且差异显著,说明将CBL教学法应用于冠脉CT影像教学中可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3]。CBL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学、研究探讨、老师点评、总结报告的这样四个阶段展开。C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则是辅助的角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与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真实经历影像诊断的过程,学生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对案例进行诊断后,老师再进行更正或补充,能够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杂难的知识点有了自己的理解,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将CBL教学法应用于冠脉CT影像教学中,可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率、学校效率、临床思维能力和考核成绩,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冠脉思维能力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培养思维能力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培养思维能力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