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主体的课程教学质量保证模式研究

2019-11-11 07:16熊志坚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9年10期
关键词:模式教师

熊志坚

摘    要:课程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途径,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较多。基于教师主体视角,文章厘定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证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了由教学质量、工作投入、教学设计、学习方法、教学实施、理念指导等六大类因素构成的课程教学质量保证“1221”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基本内容,旨在为高校教师有效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教学质量保证;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10-0013-04

课程是实现大学所设置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途径,对培养优秀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教学是高校开展的人才培养活动,其实质是教学相长,即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给学生,学生接受、理解、转化和发展这些知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目前教育部要求高校的课堂教学建设起来,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针对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证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一、课程教学质量保证“1221”模式的构建

课程教学质量指某一课程通过师生之间的全部教与学活动所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程度,课程教学质量是指任课教师能够确保课程教学质量有效开展的全部教学活动。本文认为课程教学质量保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完成好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任务是基于系统思想、教学基本规律和原则,从整体上把握良好完成课程教学工作所关联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这些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构成了课程教学质量保证模式的基本结构。由此构建了高校教师课程教学质量保证“1221”模式,如图1所示。

模式中第一个“1”即课程教学必须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一切工作围绕它运转;第一个“2”指为确保教学质量,必须夯实两个基础:任课教师教学投入的切实保证和优秀教学方案的有效设计;第二个“2”指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实现教学方案设计目标,还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学生学习掌握课程的方法和技巧的传递与指导,一手抓教学方案的有效实施;第二个“1”指为了确保上述两个基础和两手抓的效果能持之以恒,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全过程中提炼并贯穿正确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教学质量保证“1221”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

教学是教师的最根本工作,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情况,不但显示出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英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调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的重点是抓好每一门课的教学质量[1],课堂讲授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学质量是课程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教师必须保证和提高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学质量包括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是两者有机统一的整体体现。教师的教是一种外化过程即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给学生的作用影响过程;学生的学是一种内化过程即学生接受、理解、转化和发展这些知识的动态变化过程。

教与学的质量有高有低,组合起来体现出四种基本质量状态:完美教学即教师教的质量高,学生学的质量也高;问题学习即教师教的质量高,学生学的质量低;问题教授即教师教的质量低,学生学的质量高;贫乏教学即教师教的质量低,学生学的质量也低。保证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须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研究表明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特点、自身特点、学习水平及其对课程的期望会影响到教学质量[2],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和贯彻以学习为中心加强教学质量建设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工作全过程中,加强学生课程学习全过程的管理,重视和加强学生学习观的教育。确立教学质量优先和教学质量主导的地位,坚持教学质量第一,把教学质量提高到教学工作生命线的高度,坚信“教学号令最硬,教学工作最光荣”,全心、真心、热心、细心、耐心地为学生学习服务,切实实现课程教学相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修炼与养成教师“六位一体”的角色

工作投入是指教师心理上对教学工作的认同,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师角色行为中。工作投入是连接教师个体、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马克思言:伟大的动力来自伟大的目标。只有胸怀献身教育事业的高远理想,教师才可能积极工作,为崇高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金英认为教师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课程教学质量的灵魂,其价值观、知能水平、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等对课程教学质量产生着直接和深刻的影响[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因势引导其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識有效转为能力。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是学者(勇于探索真理、具有良好专业/课程理论修养的人)、专家(善于解决问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设计师(熟悉教学基本规律和法则,能够很好完成教学设计的人)、演讲者(善于表达、具有优良教学秉赋,能够将教学设计完美变为现实的人)、慈善家(爱教育、学校、教学、专业、课程和学生,愿意和能够为课程教学付出心血和时间的人)和创新者(不因循守旧,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勇于、善于和敢于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创新的人),是“六位一体”的教师角色复合体,愿意讲好课、甘愿付出艰辛劳动、知道如何讲好一门课、能够讲好一门课和持续讲好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必须保证和提升工作投入,完善专业理论修养、积累专业实践经验和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艺术水平,做到课程教学中堂堂精彩、处处精彩、时时精彩。

(三)贯彻教学设计的四要素

国内教学专家认为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得学生乐于接受相关知识,而实现这个有效教学的前提有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学方案设计因此成为教学工作中费时费力、呕心沥血的关键环节和工作。

1.教学设计的“一体两面”模型。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四个基本要素。由于课程教学涉及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因此四个基本要素的设计应该同时考虑到教与学两方面,即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同时考虑教师为什么教和学生为什么学,教学内容设计时应同时考虑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教学策略设计时应同时考虑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教学评价设计时应同时考虑教师教得如何和学生学得如何。

2.“六抓”教学设计理念。为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供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教学方案设计和制作全过程应贯穿“6抓”理念:以生动精练、图文并茂的PPT内容(板书)设计为亮点,辅以恰当的身体语言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睛(全神贯注观看);以紧扣大纲(教材)、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磁铁,辅以动听的语言表达紧紧吸住学生的耳朵(专心致志倾听);以启发式导入讲授、教学内容深度的适当扩展为手段,辅以引人入胜的问题紧紧驱动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思考);以教学内容广度的适当补充,辅以教学重难点内容的有效讲解紧紧抓住学生的手(张弛有度笔记);以教学内容四点(重点、难点、热点和前沿点)为载体,辅以有趣的讨论参与紧紧抓住学生的口(七嘴八舌参与);以前述“5抓”的完美效果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产生对课程和专业的浓厚兴趣与热爱)。

3.完整的教案设计要素。课程教学方案指教师针对某一课程的教学,对教学相关要素(目标、内容、方法、技术等)进行恰当的选择和组合,以圆满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而设计出的实施方案,包括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案和一节课的教学方案设计。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应该以保证和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和规范下,基于选定的教材,围绕讲义、教学日历、授课设计、实验设计、作业系统、考核系统、辅导答疑、课后延伸、教学沟通、教书育人、教学总结和考核总结等要素构思设计。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时应充分有效地融入和体现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和美学等元素,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体现出课程特点和个人教学风格。

4.精心制作PPT课件。美国伯克利大学把开发PPT作为教师对课程及教学贡献的教学表现评估要求之一,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在相关理论和技术指导与支持下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课件。课程教学PPT课件制作并非简单易行,而是一个领悟教材、构思PPT框架、编制PPT初稿、收集资料补充PPT、精心审视优化PPT、时时补充调整、上课运用及课后反思完善的动态制作过程,唯有如此,才可能开发编制出优良的教学PPT课件。课件精致,学生赞誉有加,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四)告知学生课程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恰当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大学课程教学应积极推动和要求学生采用深层学习方式,激发其学习动机,促进其学习与发展[4]。“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要求大学生“学会学习”[5],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明确告知学生如何学好课程,对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会产生良好作用。由于深层次学习与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教师必须推动大学生采取深层次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6]。

1.学习“九字真经”。预(课前预习)、学(认真听课)、懂(理解内容)、趣(产生兴趣)、复(课后复习)、记(记忆知识)、用(完成作业)、扩(课外阅读)、创(发展知识)。

2.学习三层次。基本要求:良好地掌握课程大纲要求的知识体系;中等要求:尽可能多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高级要求:能够思考研究一些问题,扩展、发展和创新知识。

3.学习三重点。掌握教师所授课程知识;体会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的思维方式;感知师德。

4.学习四要素。悟道、学法、练术:悟道即领悟到课程理论的精髓和要义,学法即掌握好课程理论的知识体系,练术即了解课程相关的实践技术或技巧;创新学习,灵活运用:学生学习应不拘于书本,不囿于师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重视实践:理论学习固然重要,课程实践更为重要;掌握好课程的核心概念与理论:一般而言,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论多、概念多,相关实践更是丰富多彩。学习时应很好地掌握其核心概念与理论,以不变应万变。最基本的等于最有效的。

(五)有效实施课程教学

教学实施是指教师全面有效完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是实现教学质量的主导途径。如果说教学方案设计相当于设计蓝图,那么教学实施就是把美丽的蓝图转变为宏伟高楼大厦的过程。教学实施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法则和美学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教具、教学技术手段等要素,充分有效发挥情感功能,实施独具个人特色和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以获得完美的教学效果。

1.選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实施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教学”。高校课程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教师面临着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其基本要求是实施的教学应有利和有益于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应积极主动改变传统的单向传输型课堂教学方式,基于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创建出恰当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引导和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勤于实践,勇于、敢于和善于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钟秉林等人指出在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方式冲击环境下,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7]。

2.营造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教学情景指在特定教室和特定时点影响教与学行为的全部微观因素所导致的洋溢于教室、充满于师生内心的情感氛围。这些微观因素包括教室的光亮与通风、墙壁的颜色、教室的温度与湿度、教室的卫生与气味、教室的多媒体条件、学生的学习心态、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的责任心和形象、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教师的课堂管理等。教学情境会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情境的营造。

教学表达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将特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学表达的偏差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创建课堂气氛融洽、进程节奏明快、讲授效率最大和教学效益最优的高效课堂,为此必须进行课堂管理。教学工作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同时还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精神等非智力素质进行教育和影响的过程,因此仅仅把课(“知识”)讲好的教师还不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传道”。

3.积极正向的教学激励。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不能只是简单被动地听讲、记笔记、回答提问、完成作业。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认真听课,敢于议论,提出见解,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把所学知识转换成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学习动机、学习意向,才会产生有益的学习行为。无论学生的状况如何,基础好还是基础差,聪明好学还是不情愿努力,严格要求都是必须的,也是有效果的。教师必须明确要求学生刻苦努力,反复强调严格要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优秀学生,加强与非优秀学生的沟通,努力促使其转变。

(六)领悟提炼独有的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基本的态度与观念,是课程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教学活动及其相关问题处理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行为是为完成某一课程的教学任务,所发生的包括任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内的全部活动。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导致教学效果。正确的教学理念决定正确的教学行为,正确的教学行为导致良好的教学效果;错误的教学理念决定错误的教学行为,错误的教学行为导致不良的教学效果。

国内外产生了较多新颖的教学理念,如让学生主动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和为学生服务等,对大学课程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大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和自身特质,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对有关教学理念进行学习、理解、选择、借鉴、接纳和发展,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理念。

本文提出了以下教学理念:教学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工作应该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好学生有缺点,差学生有优点。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教师以敬业为荣,以失职为耻。只要努力工作,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教师应当有“教学不怕坚,管理莫畏难;工作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精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师应努力修炼,辛勤钻研,持续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教师应该学习吸收他人教学的优长,取长补短,完善自我;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预期目标的完美实现,需要相应的内外条件,教师自身对教学工作的认识、态度、投入是根本,是内因,外部工作条件、环境、回报等是条件、是外因;教育是神圣的事业,教学是崇高的岗位,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发乎于心,形之于外,而不是为学校所推动被动消极地完成任务;教学是高校教师的核心工作,培育人才是教学工作的精髓所在。

课程教学质量保证“1221”模式有助于指导高校教师直观形象地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体丰满的教学工作框架,避免单纯凭经验和感觉进行教学,有效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有效刺激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和提升其课程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方鸿琴.英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与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2013,(10).

[2]Rampichini C,Leonardo G,Alessandra P.Analysis of    University Course Evaluations:from Descriptive Measures to    Multilevel Models[J].Statistical Methods & Applications,    2004,(13).

[3]金英.開放教育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措施——    以开放教育经济类专业为视角[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4]陆根书.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与教学质量    满意度的关系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

[5][6]孙二军.“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路径    分析[J].高教探索,2015,(2).

[7]钟秉林,陈燕.大学内涵发展与质量建设的几个问题——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访谈录[J].高校教育管理,    2014,(5).

猜你喜欢
模式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圆我教师梦